7年15个冠军,“村小”女孩的“世界杯”,看哭了无数人……

中国妇女报 2024-03-30 23:10:26

“县(区)长杯”小学女足冠军、“市长杯”女子组冠军、国际足球邀请赛U12女子组冠军、“省长杯”小学女子组亚军……这是张盘小学女子足球队的成绩单。 张盘小学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的一所“村小”,这里有一群热爱足球的女孩和千方百计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的老师。资源和条件的不足并没有阻碍天赋的发展,凭借热爱和刻苦,这群“村小”里的女孩用永不放弃“踢”宽了自己的人生舞台,“踢”出了更多美好的可能,也给村里更多的孩子开辟了一条希望之路。

张盘小学的学生在大课间练习足球操。 韩亚聪/摄

全队10个女孩都哭了。

那一声长长的终场哨,仿佛吹灭了一切骄傲。屏幕上定格的2∶3,对于已经捧得十几个冠军、以全胜战绩打入决赛的张盘小学女足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女孩们的骄傲,被学校会议室一整面墙的荣誉展露无遗。但2019年这次“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小学女子组比赛,让张盘小学校长宋海波和球队教练李磊至今无法释怀:“那是一次耻辱之战!”3月26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这两个中原汉子眼圈泛了红。

张盘小学地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张盘村,它只有271名学生,却有着自己独有的“倔强”。自2017年成立学校女子足球队以来,在基础设施差、训练条件艰苦的前提下,7年时间里,赢得“县(区)长杯”“市长杯”乃至国际邀请赛等15个冠军,培养出一批U字号国脚、多个省份青少年女足主力。

足球,成为“村小”女孩连接世界的纽带,也为她们增添了一份人生的可能。许多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此,张盘小学的足球世界被更多人认可、接纳,但宋海波始终心存一份“长久的担忧”:“优质生源面临着断档的严峻考验怎么办?孩子们通过足球向上的通道能打通吗?”

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天,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印发《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旨在推动青少年足球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完善校园足球课余训练机制”“畅通足球后备人才升学通道”“完善青少年球员培训补偿政策”等青少年足球促进和保障政策。

宋海波第一时间就一字一句地读了一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我们的担忧,真的希望那些真心热爱足球的孩子,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宽。”

蹒跚起步

张盘小学的春天,是从女足队员换上薄球衣开始的。

3月26日下午,天暖无风,又是一个适合练球的好天气。放学铃响,学校女足队员们人手一球奔向操场,教练李磊已在场边等候多时。

在李磊的带领下,队员们完成了开练前的热身。颠球、绕桩、运球、停球、传球……女孩们在场上肆意奔跑,速度、耐力、技巧,一项项练下来,每个人头上都泛起了细密的汗珠。操场边的学生和家长驻足围观,有球滚过来,也会紧跑几步帮忙踢回去。

许多第一次来到张盘小学的人,都会有一种“割裂”的感觉。

这所小学距离洛阳市区近20公里,几乎是隐匿在乡村的角落——学校门口便是集市,只有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摊位,踮起脚尖才能看到校门口“张盘小学”的牌子,走进窄窄的校门,穿过浅浅的楼洞,才能看到碧绿的操场。

“这是我们学校最豪华的设施。”指着绿油油的操场,宋海波欣慰地说,这放在几年前,是梦想,是奢望。

2015年以前,张盘小学只有一栋3层的教学楼,还要和张盘初中共享操场。2015年,张盘初中撤点并校,有着近40年初中体育教龄的梁耀武成了张盘小学体育教师。学校所在地张盘村是有着3000多人口的大村,随着村民向城镇迁移,学校的生源逐渐减少。“2006年的时候学校每年还有100多名新生,如今每个年级只有三四十人。”梁耀武说。

但有一个传统,让梁耀武颇有底气:“张盘村的女生体育好。”梁耀武记得,20世纪80年代,学校里有不少女生能跑能跳,他就组织她们练田径。此后,3名女队员在河南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得以进入省市体校学习。他最得意的弟子曾在1985年郑州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上,获得标枪女子乙组第三名,后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留在了北京。

由于练田径出身,梁耀武对学生们的速度、耐力、弹跳、爆发力十分关注,在上体育课时发现了几个“好苗子”,但他琢磨,还是要与时俱进,与国家发展体育的重点结合起来。2015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提出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普及足球运动。

借着这股东风,梁耀武向校长宋海波提议,得“跟上时代步伐,响应国家号召,练足球”。作为土生土长的张盘村人,宋海波也想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改变,但当时宋海波对足球一窍不通,就连梁耀武也对足球知之甚少。

于是,一个农村小学的“足球计划”在跌跌撞撞中起步了。

不懂足球,就“现学现卖”。宋海波和梁耀武像小学生一样,从最基本的足球动作、规则学起,“在网络上搜一些带球、运球的基础训练动作,但还是怕教错,主要是先带着孩子们练体能。”宋海波说。

2016年,临时组建的女足队参加了“镇长杯”比赛,并一直打到决赛,“能感觉到,我们队员的体质要比对手好,但还是输了,输在没技巧、不专业上。”这次比赛,对宋海波触动很大,“还是要请专业的人来训练孩子们。”

此时,“86后”的李磊也刚在孟津成立“洛阳远航星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不久,他从小练足球,进过洛阳体校专业队,后来作为特长生进入河南科技大学,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接到宋海波的邀请后,李磊决定先去学校看看。

这一看,让李磊既兴奋又心疼。“张盘小学孩子身体条件特别好,但训练条件太差了。”

2017年上半年,张盘小学的足球队里只有之前练过田径的7名队员。学校能提供给队员们的最好条件,就是一片水泥地。这片水泥地是由两个平行的“半块”水泥篮球场组成,场地之间不仅有3米宽的土地,高度还不一致。“学校找来施工队,花了2000元钱进行硬化,球门就是拿几根钢管焊成的,又从市场上买了一张球网,这样才有了一个‘正规’的训练场地。”宋海波比画着说。

“岂止是‘不正规’,简直是有点开玩笑。”在李磊的初印象里,张盘小学就像旧时的大队部,球场是水泥地不说,连球门也比正规的窄了、高了,“但球门质量是真的好,都是很粗的钢管。”李磊开玩笑地说。但他决定加入,“和孩子们一起拼一把!”

2017年5月,“张盘小学校园足球办公室”成立,由校长、体育教师、足球教练、总务主任4人组成。校长宋海波负总责,统筹全局;体育老师梁耀武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和训练;教练李磊参与技术指导和训练;总务主任张灿波提供后勤保障。教导主任王营科则负责给小球员补文化课。

有了运行框架和专业教练,队员们的压力陡然增加——不管刮风下雨,放学后的两小时必须训练。“刚开始要求队员们必须每天连续颠5个球才能回家,有的女生会练到晚上八九点,但从来不喊累、不放弃。”李磊说。

但球场带来的危险不能忽视,一次训练中,队员梁嘉琪重重摔在水泥地面上,胯部受伤,每每想起这次“事故”,宋海波和李磊都心有余悸:“如果摔到后脑就严重了,想想都后怕。”也正因此,学校决定铺设草皮。经过计算,5人制的场地铺最便宜的塑料草皮也需要3.5万元,学校经费紧张,宋海波就求助张盘村,村里挤出1万元经费,再加上几名老师垫付的2.5万元,终于凑齐了修缮资金。

2017年暑假前,球队已经拥有12名队员。为了吸引更多孩子,宋海波计划开设“暑期足球训练营”,没想到有五六十个孩子报名,“那时候觉得一下子就有信心了,在学校搞足球看来能成!”

但暑假开学后,一盆冷水把宋海波浇了个透心凉:“当时和教练协商,开学后周一到周六一周练六次,每天练两个小时,刚开始还有两三个学生参加,过了几周一个学生都没有了。”

踢出冠军

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乡村孩子的求学梦得到前所未有的支撑,农村家长崇文重教的理念愈加深厚。

张盘村也不例外。“张盘村人历来重视教育,在大部分家长心中,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孩子们的出路。”梁耀武说,让家长们在足球上对孩子们“放手一搏”,遇到阻力是一定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正因这样的考量,“张盘小学校园足球办公室”要有说服家长的理由。

“首先,经过我们的观察,练球的孩子学习成绩大都不降反升,身体也变好了,性格也开朗了。其次,给孩子们尤其是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增加了一条走体育特招的出路。”宋海波说。

这些理由都是实实在在的,宋海波带着这些理由连续召开了三次家长会,从强身健体的好处到开阔视野的机会,从额外补课的承诺到国家政策的解读,苦口婆心的结果是:三次家长会来的家长越来越少。但宋海波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开完家长会,都会有几个家长在校门口不走,悄悄议论,“我意识到,肯定是有些家长有意向但还在观望。”

宋海波决定“各个击破”。“你看,踢球既能让孩子身体变得更好,也有机会带出去比赛见见大世面,而且咱们村也有靠体育特招上了大学留在大城市的,我们学校也会组织老师利用周末时间义务补课,这就相当于给孩子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一家家跑下来,宋海波发现,家长们观望的心态越来越淡。“终于保住了球队11个人的规模。”

事实证明,练球不仅不影响学习,还会促进学习。

当时还在读四年级的梁梦研对足球“超级喜欢”,妈妈拗不过她,答应让她试一试,没想到,不仅学习成绩稳稳地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俺这才意识到,只要孩子真正喜欢,家长就应该支持。”梁梦研妈妈说。

人心稳住了,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的“县长杯”备战。

2017年10月,张盘小学女足队第一次代表平乐镇参加校园足球“县长杯”比赛。那时,大多数队员只训练了几个月,还没有参加过大赛的经历,宋海波和李磊心里直打鼓。面对大多数比自己身强体壮的对手,队员们“不怕身体碰撞,不会闭眼,不会躲”。梁嘉琪在比赛中脚部受伤,简单处理后继续比赛;守门员王谭雯被小石子划伤嘴唇,做了止血处理后又站在了球门前……看着孩子们这么拼,场边的家长们心疼又自豪。

这次“县长杯”,张盘小学女足队以全胜战绩夺得冠军,2018年,她们再次夺冠,崭露头角的张盘小学,开始向更高级别冲刺。

张盘小学的“野心”越来越大——要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8人制足球场地。高质量草皮、地面硬化、安装灯光……总预算要40万元。“为什么要建更好的场地,因为旧的草皮又薄又轻,一刮风就吹起来了,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组织老师重新用胶水固定,不能很好地保护球员们的脚踝。”宋海波蹲下把残存在场边的旧草皮拿给记者看。

宋海波到处“化缘”,2018年11月,孟津县教体局、平乐镇政府和洛阳市扶贫办筹资40万元,新球场建成了。第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草坪,孩子们全都撒欢地跑上去蹦啊,跳啊,打滚。宋海波看着直掉泪。

不久,张盘女足迎来了校园足球“市长杯”比赛。赛前,大家给孩子们定的目标是进入四强,她们也不负众望顺利打入半决赛。这场比赛让教练李磊直呼“惊心动魄”:开赛两分钟,对手就先进一球,张盘女足此后打进两球逆转取胜。在决赛中,张盘女足又以点球击败对手夺得冠军,改写了足球冠军不出城区的历史。

因为足球,女孩们的人生半径不断延展。

在张盘小学,至今仍让所有人津津乐道的比赛是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足球冬令营”赛事。

不去参赛,意味着错失“国际练兵”的好机会;去参赛,机票、食宿等费用又是一大笔钱。无奈之下,宋海波和李磊联系了内蒙古足协,得知张盘小学的困难,对方贴心地免去了孩子们的食宿费用,加上教体局2万元的资助、每个队员家长2000元的支持,总算成行了。

考虑到队员都是女生,李磊还动员做医生的妻子义务随队照顾孩子们。李磊清晰地记得,开幕式上,其他球队的孩子们都身着统一服装、专业球鞋,只有张盘小学的孩子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棉服和28元一双的回力鞋,“感觉有点搞笑,更多的是辛酸,我和队员们说,咱们小米加步枪一样能赢。”

第一次坐飞机的新奇和无措,很快就被激烈的比赛冲淡。U12女足组别共有16支队伍,经过9天角逐,张盘小学击败了包括蒙古队和俄罗斯队在内的所有对手,进球38粒,仅失一球,夺得了U12女子组冠军。

宋海波说,这是球队历史上最有含金量的一个冠军。夺冠归来,很多村民自发开车到机场接机,有横幅有鲜花,“当时真有中国女足载誉归来的感觉。”

张盘小学最珍视的奖杯。韩亚聪/摄

张盘小学会议室,整整一面墙摆满了学校女足的荣誉,放在最中间的便是从内蒙古捧回的冠军奖杯,它沉甸甸的,浑身散发着金灿灿的光。

蹚出新路

一场场胜利、一个个奖杯,让张盘小学名声在外,学校也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宋海波也获得了河南省校园足球优秀校长的称号,但他说,自己和孩子们最感谢的,还是那些失败。

“足球带给孩子们的,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每一次失败都在告诉她们,人生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挫折,重要的是,能够审视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站起来继续努力。”宋海波说。

对于张盘小学的队员们来说,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失败莫过于2019年“省长杯”比赛。

当时为了备战比赛,女足队员们周末训练、打友谊赛、晚上加练,铆足了劲儿要夺冠。为了给孩子们增加营养,老师和教练从家里带来灶具和锅碗瓢盆在学校给她们“开小灶”,每天买两斤熟牛肉,切成薄薄的片分给10个队员,老师们一口都舍不得吃。

赛场上,张盘小学一路过关斩将,几乎以每场大比分领先的战绩打进决赛,“决赛前,我们就开始准备庆功宴了,因为觉得冠军十拿九稳。”宋海波说,决赛上,张盘村100多名村民拼车到现场为孩子们加油,这样的大场面,让孩子们紧张得不得了,“有的孩子用手紧紧攥着衣角,有的孩子一直低着头。”

但这次失败了,以2∶3输掉了比赛。李磊到现在还在自责:“是我轻敌了,没有及时换人。”而宋海波则觉得运气太差:“对手5脚射门就进了3个,我们打了十几脚,有的打在门柱上,就进了2个。”

比赛结束时,孩子们都哭了,看台上的家长们也心疼得抹泪。李磊走到队员中间安慰:“比赛有输就有赢,我们要总结经验,还有下一次!”

随后的几届“省长杯”,张盘女足始终无缘冠军,这也成了几届毕业生心中最大的遗憾。然而,让所有人都感到欣慰的是,努力和才华终究会被看到。

队员梁嘉琪加入了福建女足,成为U字号国脚。另一名队员宋佳琪,现在效力于江西省女足,已经是国家一级运动员。“省长杯”比赛结束后,按照洛阳市的相关政策,扈佳凝和几名队友获得了进入洛阳市重点初中东方二中就读的机会,也成为该校女足主力。队员王一好也加入了江西省队,开始了更为专业系统的训练……女孩们的人生有了更广天地。

记者联系上王一好时,她正代表江西备战中青赛,“去年是第13名,进入了14强,今年有信心会踢得更好,目标是进入8强。”王一好说。

孟津区第二届“区长杯”足球赛上,王一好带球突破。 受访者供图

王一好踏上的这条路,父亲王虎占起初并不看好:“当时正在让她练舞蹈,不想让孩子踢球,怕晒黑了,也担心影响学习。”王一好却表现出了少有的坚持,就这样,从三年级开始,她正式入队,主踢后腰位置,并很快成为主力队员。“孩子很刻苦,放学练完回家,晚上还在路灯下加练,劝她也不听,说自己心里有数。”王虎占说。

女儿的热爱,也成了父亲的关注。2020年和2021年两届“省长杯”,王虎占都放下手头的工作,专门开车到现场看孩子比赛,每一次都默默地躲在角落,“怕孩子看到我紧张,别再影响她发挥。”如今,只要女儿的比赛有直播,王虎占即使正在开着车,也会停在路边认真地看完全场。

想走职业化道路的,还有新生代的张盘小学女足队员。6年级的袁佳馨因为喜欢足球,特意转校到张盘小学,一年多的训练经历,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想走职业化道路,进入中国女足,去踢世界杯!”

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的系统训练,但袁佳馨进步飞速,作为前锋,在“县长杯”和“市长杯”上都有进球,一口气能颠300多个球。从后卫转为守门员的赵悦然也是6年级的队员,不仅有许多进球,更能把许多犀利的射门挡在球门之外。“教练说我手大、个子高,最适合当守门员。”

尽管热爱与日俱增,但赵悦然不确定自己进入中学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踢球,就像宋海波担忧的那样:“如果进入一个不那么重视足球的学校,或者说没有实力很强的校队,那就很难坚持下去,就前功尽弃了。”在宋海波看来,初中极易出现的“断档”,成为队员们出路的最大阻隔。

寻找出路

探讨“村小”足球的“可能性”,“出路”是绕不开的焦点。

在张盘小学近五年毕业的足球队员中,已有5人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7人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更有梁嘉琪、宋佳琪、王一好这样因足球而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女孩,但在宋海波看来:“这条路暂时还不太明朗,踢足球能上大学,能走出农村,改变个人命运的,还是占少数。”

这个“不明朗”,更多地体现在“断档”上:一方面是队员训练和比赛连续性的断档,另一方面是优秀队员的人才断层。

赵悦然的“不确定”,也是校长和教练的担忧。“孩子们在小学时踢球,大多家长都很支持,但一到初中,文化课变多后,家长就会担心踢球会影响孩子学习,所以好多孩子到初中就放弃了踢球,出现了断档。”宋海波说。

“家长不愿意拿孩子的前途去赌,但是踢球一旦停止就荒废了,而且孩子的协调性和爆发力等一旦错过好的时机,就很难再培养了。”李磊有些遗憾地说,对于乡村小学的足球发展,初中是一个“坎”。

李磊也愈发感到球队的“乏力”:“‘板凳’厚度(替补球员的实力)太差了!”自从“省长杯”等比赛的赛制从5人制变为8人制,参赛队员人数需要从10人增加到16人,对于后备球员不足的张盘小学,“有时候能上场的替补都凑不够。”

张盘小学最多可容纳500名学生就读,如今在校生271人,其中女生133人,校队女足队员只有26人,这26人还涵盖了各个年级。

这意味着,要从这优中选优的26名队员中,再优选出16名队员参赛,“可挑选的面很窄。”宋海波算了一下,如果要组建一支能比赛的女足队,至少需要四、五、六三个年级的女生。“就会出现我们四年级的孩子需要和对方球队六年级的孩子踢球的情况,我们肯定会处于劣势。”

李磊也有些无奈地发现,现在一二年级的孩子只能凑齐半支队伍。“这7年间,我们已经断档过两次,明年又是断档的一年,后年能起来,但续不住。”

为了迈过这些“坎”,张盘小学一直在摸索。

为了输入“新鲜血液”,宋海波和梁耀武这两年坚持到周边各个学校寻找“好苗子”,但效果不太理想:“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摆在面前,孩子家长和孩子大多都不愿意到师资力量和学校环境都不太理想的‘村小’。即便孩子原本也是在一所‘村小’上学,但只要转学到张盘小学,就会每个月多出几百块钱的食宿费,这对一些农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额外开销。”

两种心态在纠结着:一是让所有孩子享受足球,二是培养出更多拔尖球员。

大课间铃响,全校学生人手一个足球涌向操场,这是张盘小学独特的足球文化。足球操是梁耀武设计的,融合了足球的基本动作,动作不求整齐,但每个人都要动起来。每次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随球而动,宋海波都不禁感叹:“现在青少年肥胖、抑郁的这么多,足球就是最好的良药,而且能对目标、规则和合作有更好的认识。”

如今,张盘小学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比赛。张盘小学的班级联赛包含4轮比赛,每一个孩子都要上场比赛,每名班主任则担任班队的主教练。

“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心愿正在一步步靠近,但能够感受到,张盘小学“校足办”的成员都心有不甘。

他们与洛阳当地一所高校体育学院的合作洽谈顺利。未来,这所高校将每年组织足球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到张盘小学,对孩子们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帮助完善学校足球培训体系。还有一些零星的社会捐助,让孩子们身上多了几套球衣球鞋。

在一份工作总结上,宋海波写道:“我校的足球发展其实遇到了瓶颈期,再向上发展已经很难,学校学生数量少,挑选范围太窄,难以形成完善的梯队和规模;学校地处农村,虽然学校环境有所改善,但是各种条件和城镇学校还有较大差距;教师年龄老化,新鲜血液没有补充,理念陈旧,思想固化,缺少吸引力。出生率下滑,生源流出,又是雪上加霜。校园足球今后的路如何走?我们一直在思考……”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迈进足球这个圈里了,7年了,不坚持下去就半途而废,白努力了!”梁耀武说。

C罗、王珊珊、王霜、娄佳惠……每个张盘小学女足队员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这些足球前辈都曾征战世界杯,在职业道路上拼出了精彩人生。

但每个人都知道,成为偶像那样的人,要走的路还很长。

2024年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运》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10)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亚聪 黄婷/苏建军 责编/陈晓冰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