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民党残军与缅甸政府军大战一回合,结果以三千人击退了万余人,消息传到台湾,老蒋坐不住了。
1950年7月,国民党中将李弥突然接到通知,让他立刻前去见老蒋,此时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弥抵台已半年有余,作为败军之将,当过俘虏,又丢了部队,即便是黄埔系,也难再得到重用。
如今老蒋忽然召见,不知所为何事?

李弥
在军事会议上,老蒋提到了国民党残军打败缅甸政府军的事,他说:“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能打的部队,是哪个混 蛋把他们撇在那里的?”
此言一出,众人将目光落在了李弥身上,但实际上他也不认识这个牛人,但这个能打的牛人确实是第八军的,就是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
老蒋召见李弥的用意是,让他前去收编这支残军,以作为反共武装,袭扰云南。这样,失意的李弥忽然有了用武之地。
1950年8月,李弥到达泰北夜柿,进行了第一次视察;1951年2月,他第二次到猛撒视察;到第三次3月份再抵猛撒时,便正式成立了“云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自任“总指挥兼云南省主席”,归台湾“国防部”指挥。
当时在缅甸的国民党残部主要有两支:一支为第8军237师的709团,团长为李国辉;另一支是第26军93师的278团,团长为谭忠。
原本278团团长为罗伯刚,谭忠是副的,但退到缅北后,罗用武器换取了金条,把部队交到谭忠手上,自己单独回了台湾。
278团也是准备赴台的,结果偶然与李国辉相遇,李、谭二人一合计,决定就留在小勐棒,此地地理位置优越,在缅北大其力以东,湄公河以西,紧靠泰缅边界,步行20分钟就进入泰国,又处于金三角中心,是个“三不靠”山区,也是可以生存的。
于是,他们就成立了一支“复兴部队”,留在金三角,不去台了。部队共有1600多人,后来曾设法与台湾取得了联系,希望给予支援,但当时台湾答复是要他们自谋出路。

残军要生存,在金三角也就只有从事毒品生意了。李国辉头脑比较灵活,他深知要想在此地生存,首先要与当地土司搞好关系。
为了拉拢土司,部队当时手里仅三千块,他就送给土司一千块,土司对他们的态度马上就转变了。
残军遇到困难,土司会出手相助,山外有什么情况也会第一时间通知,而且土司还让他们帮着押送鸦片,并付给酬劳。
残军手里有武器,对付几个半路打劫的土匪还是绰绰有余的。走几次下来,残军便摸着了门道。
他们帮更多贩卖鸦片的商人押送,从中赚取费用,此外,残军也开始自己收购鸦片并贩卖,还涉及到其他生意,如木材、山货等。
不久之后,残军人员便扩张到三千人,这下缅甸政府不干了,他们不能让残军留在自己的地盘上,就召残军来谈判,结果没谈拢,然后就开战了。
于是,就有了残军以三千敌一万的胜利,最后残军从大其力移居猛撒,有了更大的地盘和生存条件。
这时,这支残军引起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台湾当局的重视,于是李弥的机会就来了。

李弥到金三角后,将709团改编为193师,李国辉任师长,278团为93师,原26军军长彭佐熙的侄子彭程为师长,两个师合为26军,由在泰国经商的原93师师长吕国铨为军长,叶植南为副军长。
此后,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在李弥的领导下,残军一度发展到七千人,并于1951年5月发动了对云南边境的军事袭扰。
解放军组织了五个团分四路追剿,结果这支“能打”的国军,依然不是解放军的对手。但李弥败一次还不甘心,7月又来第二次,再败,最后赶紧撤回了猛撒,继续他们的贩卖鸦片之路。
败退的残军撤回后,四处抢占地盘,占领了缅北萨尔温江以北、云南境外以南的大片掸邦地区,如科康、佤邦、景栋三省,控制了该地的鸦片和贸易、在此收税、收公粮,当地土司、头人都要依附他们。
李弥还收收编土司民族武装,台湾也派了七百多人到缅北,以充实残军。1951年11月,李弥还修建了机场,1952年1月还开通了从台湾到孟撒的定期航班,每周两次。美国也给这支武装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极盛时,残军一度发展到近两万人,管理着一个南北达530公里、东西宽280公里的地区。

1952年8月,残军宣称联合所有反缅甸政府武装,要暴力推翻缅甸政府。这下缅甸政府军不能忍了,于是与残军又来了一次大战,结果还不是对手。
为了境内清剿残军,缅甸只好求助于联合国,控诉以台湾国民党残军侵害缅甸主权与安全,并提供了大量证据。
1953年4月,联合国通过决议,要求国民党残军撤往台湾,尽管美国千方百计阻挠,残军百般抵赖,但在各国舆论压力下,台湾只好同意撤退部分残军。
但他们又使出各种花招,先是只撤人不带走武器,缅甸提出抗议后,又假装撤走一些老式武器,撤退工作陆陆续续从1953年11月一直进行到1954年5月,才算告一段落。
其中撤往台湾的人员合计有5472人,家属有1035人,李弥本人于1961年才回到台湾,但李弥总部已在1954年就撤走了。
留下来的国民党残军还有万余人,他们继续盘踞此地,缅甸政府军再度进行了清剿。残军群龙无首,再加上台一度停止了支援,同时云南境内又向残军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不少残军选择投诚回国,到最后仅剩五千多人。
后来这部分残军又被台湾派来的柳元麟收编,组建了三个军,再度与缅军对阵,缅军仍不是对手,后来只好请求解放军加盟作战。

1961年初,在解放军的支援下,打得残军无法在缅甸境内立足,一部分在柳元麟带领下渡过湄公河,跑到老挝境内南塔避难,另一部分则逃往泰缅老边境,还有一部分流窜于卡佤山区。
之后,缅甸政府再度向联俣国发起控告,之后残军被迫再次发起撤台工作,遣返工作从1961年3月开始,至4月结束,再撤往台4500百余人,柳元麟也一起撤走。
柳总部撤走后,台当局即停止了对残军的一切供应,但此时留在缅北的人员仍有近两千人。留下来的这部分人大多是云南人,他们不愿到台湾,认为到了那里再见不到亲人。
这些人员后来都撤到了泰缅边境,主要有两支队伍,一支700人左右,由李文焕掌管,另一支约有1500人,由段希文指挥。为了生存,他们只好重操旧业,继续残军的鸦片生意。
但两支队伍各有地自己的地盘,平时互不干涉,但若一方有难,另一方则需无条件地提供支援。
他们凭借强大的武装和先进的通讯,很快就开辟出一条自己贩卖鸦片的通道。极盛时期,他们的马帮一次可驮运20吨生鸦片。一时间,段、李残军成了金三角地区做鸦片生意的大老板。
但残军如此大张旗鼓,在1963年时终于引来了不测。泰国一家报纸对残军做了报道,引发了泰国大学生大规模游行抗议,他们认为残军侵犯了泰国主权,要求其滚出泰国。
随后泰国政府为平息舆论,请段李二人进行了谈判,条件是要么退出泰国境内,要么放下武器,选择垦荒种地。
残军再强大,也经不起泰军大规模的清剿,所以,段李二人选择放下武器。1964年2月,泰国军方派人收缴了他们的武器,但泰官方刚走,就有泰匪上门寻仇,好在残军还偷藏了部分武器,赶跑了泰匪。

此后残军再度重新购买武器,泰国政府为稳住残军,只好改为招安,同意他们成立了泰北民间自卫队,主要负责山区的治安任务,在泰边境线上担负巡逻任务。
这下真是瞌睡遇上了枕头,残军借着泰国合法名义,对于所有进入泰国境内做鸦片生意的商人都要征税,不久又壮大起来。
残军的鸦片生意越做越大,这也引起了泰国大毒枭坤沙的警惕。1966年初,残军与坤沙集团终于发生了一次冲突,但坤沙很狡猾,他利用老挝军队,使残军损失惨重。
而残军与坤沙的较量又引发泰国舆论震动,泰国政府为了两头都不得罪,让残军去打扒档反政府武装,算是赎罪。
残军无奈,只好去替泰国卖命,一战打下来虽然赢了,但残军又消耗了一半实力,元气大伤。
后来领头羊段希文去世,残军便开始急速衰退,再后来泰国人又让他们去对付考牙山反政府武装,又打了一仗,再度损兵折将,最后又陷入内斗,国民党残军已如秋风落叶了。
1989年,泰国军方开始收缴残军的武器,到1993年,基本收缴完毕。
至此,国民党残军彻底从金三角消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