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古代的饮酒礼是维护长幼有序的手段?

音陀罗君 2023-11-19 19:27:10

酒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酒的礼仪文化,其功能也不仅仅只是一种食品的作用,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和功能。

而在酒礼的文化和作用中,维护尊卑长幼是其主要作用之一。

悠久起源

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在《礼记》中,记载了酒最早的用途之一:献礼。

因为农业生产能力的限制,粮食生产能力有限,酒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在祭祀典礼上才能够按照特定的典礼饮用。其实,与其说是给人喝,还不如说是孝敬给神仙,而这个给神仙敬酒的仪式,就是“礼”。

在西周时期,有明文规定,酒只能在祭奠的时候使用,普通人如果擅自饮用,那么就会受到惩罚。

在说文解字中,对“莤”和“酹”这两个带有“酉”部首的字,则是都与祭祀有关,一个是用来沾酒的茅草,一个是把酒洒在地上的动作。由此可见,古人对于酒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祭祀。

祭祀

在这一时期的酒,是拥有着神秘、神圣的身份色彩。

到了周朝末年,随着礼乐文化得以继续发展,酒文化也得到了发展,政府也设定了专门负责酒的官员那个时候的酒礼,还是很复杂的。而且这时候饮酒的对象,并不是普通的百姓,主要还是上层的贵族。

礼记中记载,从周秦汉时期时期开始,人们在行冠礼、婚、丧、嫁、娶、祭祀、会友的时候,饮酒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古时候的饮酒礼仪,和现在有点不同,主要有四步:双方举杯互表敬意,这是拜;再把酒像祭天地那样洒在地上一点,这叫做祭;第三部就是喝酒了,但是得浅尝,同时还得夸一夸酒好,这是啐;最后一步就是卒爵,也就是一饮而尽。

祭祀

这时候,礼乐制度的约束力已经变得不再那么有力,酒也逐步从庙堂走向了百姓。

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时候的粮食多了,所以酒也多了。

虽然多个朝代为了节省粮食都发布了禁酒令,“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罚金四两”,但是始终效果甚微。

酒已经从祭祀的功能转向民间的生活化、娱乐化的生活品。酒已经不再是贵族的专属,但是还是有许多酒礼,变成了酒俗流传了下来。在人们的各种节日、时令节气、风俗祭祀中,能够象征富裕生活的酒,已经变成必不可少的了。

祭祀

千年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些士大夫们在饮酒的时候,有“当席而歌”“以壶代射”的习惯,就是喝着酒、唱着歌,玩着投壶。

在汉代人墓室的画像中可以看到,这时候的酒器已经有所变动,从原来的大型青铜器,逐步变成壶、樽、盆等生活化的器具,汉代后期已经出现觥、筹、爵等小型杯类酒器。

与酒器的变化一同变化的,还有饮酒的方式,更加讲究阶级和人伦的礼仪。在汉代的各种画像中,主人与客人座次有序、举止有度,在左右侍从的服侍下按礼节饮酒。

汉代官方记载的祭祀仪式,大多都是庄严肃穆的,用酒的方式和礼法也与民间祭祀不尽相同。

通常官方的祭祀时间是在二月,祭祀的对象则是以皇天、后土、社稷等神祇为主。

祭祀

而民间的祭祀时间则没有明确的规定,祭祀的对象也可以是苍天、门神甚至家中祖辈都可以。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建立了科举制度,饮酒的礼仪在举子这种文化学子之间得到了发扬,在各地的郡县学校、国子监中,学习向恩师敬酒的时候都有特定的礼仪。

唐朝时候开科取士的盛行,饮酒的礼仪便不仅限于师生之间,各地的官员也都对应试的考生以礼相待、以酒酬宾。在武则天当政的时期开设了武举考试,兵部对待前来应试的考生以敬酒恭迎。

强盛的大唐,他的文化是以包容和豁达著称的,他的酒文化也同样丰富多彩,所以才会出现李白、王之涣、白居易等诗人的酒诗醉语,以及或奔放、或优雅、或唯美的酒后舞姬。

酒文化

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时期后,还处于经济萧条时期的北宋初期,对于饮酒并不是十分倡导,即便宋太祖是在酒后“黄袍加身”,又“杯酒释兵权”,但是饮酒也只是贵族之间的交际,在民间并不是很畅行。

一直到了北宋末年,经济和农业生产能力有了极大恢复和提升之后,在民间才出现了《水浒传》中的那种大碗喝酒的情形出现。过度的饮酒让宋人的生活变得糜烂,北宋的最后两个皇帝在醉生梦死的醉梦中被掳走,南宋朝廷也因此建立。

到了元朝,蒙古文化进入中原,对中原的传统文明有所冲击,部分蒙古文化和习俗融入到中原百姓文化中。

明朝建立之后,十分强调中央集权,也更加推广用礼和刑相互结合的方式管理百姓。

朱元璋

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个人十分喜好喝酒,就连他褫夺开国将领的方式都大多是在酒桌上进行的。

所谓“上行下效”,因为皇帝带头喝酒,百姓们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都效仿,于是酿酒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百姓们的酒文化也越发随意,开始出现了类似划拳、酒令等有助于“拼酒”的形式出现。

在这一时期,更多的人开始以“金坛”保存酒,皇帝也开始有更多的以“赐酒”为赏赐的行为出现。

当然,得到赏赐的官员们,万万不能“对坛牛饮”,必要的尊重和仪式还是必不可少的。

在边北辽东生存的女真人,一直都有饮酒的习惯,也有通过烧酒的仪式来表达对先辈的哀思和怀念的习俗。

清朝统一中原之后,给各等级王侯在婚丧祭礼中使用酒的数量,用以表示与众不同的尊贵地位。

根据记载,满族人举办大型宴会的时候,男女主人都会载歌载舞,盘旋舞踏。宴会的主人会准备好奶茶、烈酒和烟,把年长的客人请到南面的炕上做好,主人跪下敬酒,等长者喝完之后才起身,继续与其他客人对饮。

由此可见,到这个时候,饮酒的礼仪中,还存在着对尊卑、长幼秩序的维持和约定。

尊卑有序

其实在酒礼中,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维护尊卑长幼的作用一直都存在着。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极大,培养道德和修养兼修的理想人格成为历代君主的推崇,同样也始终期望通过礼仪秩序来给社会带来和平稳定。

在酒的礼仪中,维护长幼尊卑的秩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和作用。在《礼记》中有对春秋时期的相关记载。在酒宴上,六十岁的长者是有资格坐的,五十岁的人只能站在旁边伺候。

孔子曾经说,根据一个地区的饮酒礼仪,就能够知道这个地区的王道教化,推行到了什么程度。即便是乡人之间的饮酒,对长辈的尊敬和礼仪同样重要。

喝酒

主人和客人饮酒时要相互对拜;与长辈和年长者饮酒,晚辈要先行跪拜,然后服侍长辈喝完之后才能一饮而尽,然后再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待长辈饮毕离开时,还要让长辈先离开才行。

到了北宋时期,以升堂时演奏的《鹿鸣》为名的“鹿鸣宴”成为了饮酒时的主流。

在宋时的鹿鸣宴上,各地的贡生们相互交流,对同年的年兄年弟相互攀谈,凸显出通过饮酒表达对贤能重视的意义。

北宋时期许多优秀的诗词,都出自鹿鸣宴上,可以说是酒礼间接推动了北宋文化的进展。

喝酒

南宋建立之后,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加安逸地生活,政权统治者通过酒礼加强了从思想方面的控制,用礼教文化让忠君爱国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

在《红楼梦》的描写中,同样通过对宴饮的描述,表现了明清时期尊礼重孝的观念。

当贾府中地位最高的贾母在场时,所有人都以贾母为中心,照顾、服侍。

就连古板的贾政都给贾母讲笑话,所有人都用言语的恭敬、行为的欢愉以及温馨的气氛让贾母感到欢快。

贾政

结语

总体来说,在讲究阶级、等级的封建时期,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尊卑、长幼,无疑是封建统治者对于政权统治的最基本的手段。

通过可以程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饮酒礼,来对酒宴中的贵者、贤者,尤其是老者的地位推崇到一定的高度,以便于在民间建立提倡尊卑、长幼的道德秩序。

用饮酒礼的礼仪制度来作为实施宣扬道德标准的手段,其主要是成为了一种“以民治民”的管理方式,同样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传统理念。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中的酉部字与中国传统酒文化》杨嘉昕

《礼记.乡饮酒义》戴圣

《中国古代乡饮酒礼的四期流变》高二旺

0 阅读:17

音陀罗君

简介:音陀罗君看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