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现在已经将近27年了,他们不仅有高度的自治权,就连货币依旧是用的是“港币”。[浮云]
很多内地的游客到香港后还需要去换钱,为何他们仍旧使用“港币”不用人民币呢?
既然香港是我们的领土,我们能不能强制他们使用人民币呢?
01要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还得从殖民地开始说起,香港岛于1841年成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这使该地区金融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英国的附属地,香港岛的金融市场以大清帝国的银元和铜币为主流,广泛流通于市面;外来银币的身影则较不常见,仅在特定交易中作为补充。
香港岛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其天然成为清朝对外通商的邻近区域,具体来说,广州是清朝门户,香港则受到其深刻的经济与金融影响。
在国际货币互动上,外国银币大多首先流入广州,其中一部分深入国内市场,一小块在香港稍作停留。
这些外国银币的种类多样,有西班牙的“本洋”,墨西哥的“鹰洋”,还有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发行的卢比银币,以及来自日本和美国的银币。
尽管在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初期,香港岛的货币状况看似纷繁复杂,但实际上仍然坚持了以白银为基础的货币体系,无论是国内的银元还是国外的银币,都以白银的价值为衡量基准。
02在各式各样的外国银币中,墨西哥银元,俗称鹰洋,颇受青睐。
其受欢迎的根本在于其品质始终如一,重量和规格的统一化,使其鉴别真伪变得相对简单。
此外它既便于与银两进行兑换,也因以“磅”为单位的便于账目计算。
更重要的是,英国殖民地政府认同其作为财务结算与贸易支付的统一货币,因此墨西哥银元在港英初期实际上充当了标准货币的职能。
尽管在1845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下令,企图将英国的货币体系推广至香港,然而这一努力仍然以失败收场。
香港的民众仍然倾向于使用外国银币,尤其是声誉良好的墨西哥银元。
03逾二十载对“英镑”名义价值的坚持,于1862年7月1日由香港殖民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转而推行以银圆为基础的新货币计量体系。
这项决策象征着香港殖民地政府摒弃了在港英属地区推行来自英国的货币体制,而采取了以墨西哥银元为骨干的银本位。
随其后的1863年,香港殖民地政府进一步宣布,墨西哥银元是缴纳政府款项的唯一认可货币。
伴随着香港与中国大陆日益增强的贸易关系,大部分交易均通过墨西哥银元来完成,需求量的激增使得银元价值持续攀升。
面对这一态势,港督罗便臣洞察秋毫,意识到了潜藏的问题,并在1863年推动一项决议:香港殖民地政府应开始铸造自己的金属硬币,以满足市场上对货币的迫切需求。
根据罗便臣的财政计划,香港特别行政区引入了名为“港元”的主币(即面值等于一元的硬币)以及一套包括不同材质硬币(如镍和铜材质)的辅币(面值小于一元)。
由于香港当时并无铸币设施,香港特别行政区求援于英国伦敦的著名铸币厂——皇家铸币厂,委托其制造三种辅币,分别是面值“香港文”的铜币、面值“香港仙”的铜币和面值“香港毫”的银币。
随着1864年香港本土铸币厂的建设,位于铜锣湾加宁街的工厂在1866年5月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在大约20个月的生产期间,这座铸币厂制造了五种不同面值的银币,涵盖了“香港五仙”、“香港一毫”、“香港贰毫”、“香港五毫”和“香港圆”,共生产了2018054枚银币,并且也生产了面值“香港文”和“香港仙”的铜币。
04在时光的洪流中,英伦三岛以其“帝国雄心”名扬四海,其殖民下的香港同样享受着经济繁荣的辐射。
但二战的狂飙席卷全球,使得大英帝国的势力渐显凋零,其流通的货币——英镑也遭遇了价值的动摇。
在交织交错的金融脉络里,因应香港与英镑之间难解难分的关系,港币同样遭受了英国经济衰退的直接冲击。
面对英镑愈发不稳定的局面,香港的经济系统开始探寻一个能够锚定自身经济稳定的货币体制,而这个关键位置最终被美元所占据。
随着二战硝烟的散去,美国威望与日俱增,其国家货币——美元,逐步变成了国际贸易的信赖之锚。
美元与稀有金属及能源的紧密结合,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财务稳健象征的地位。
于是在1972年,港元毅然选择了与美元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初始的汇率设定为5.65:1,随后经过几次调整,到了1983年,这一比例被永久锁定在7.8:1。
直至目前,此汇率一直不变,持续保持着7.8:1的坚固平衡。
05细看港元的奇妙之处,你将会发现,除了十元的硬币之外,其它面额的港元钞票上都印有“凭票即付”的标记。
这四个字,似乎讲述着一种显而易见的信用保证,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购物券性质类似,持有购物券就可直接用于购物。
本质上港元与我们手中的优惠券是同一性质的货币化表达,尽管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港元的诞生并非由政府主导,而是由三间声誉显赫的金融机构来负责发行。
这三间金融机构分别是中国银行、汇丰银行以及渣打银行,它们被赋予了发行港元的权力,但条件是必须以美元作为担保,并需按固定汇率1:7.8的比例向香港金融管理局缴纳相应的美元储备金。
假设这三间银行发行了价值7.8亿港元的新钞票,尽管市场上流通的是港元,但其实背后是以香港金管局提前准备的1亿美元作为坚强后盾,换言之,那总额的7.8亿港元其实仅仅是1亿美元的代表。
即使在港元贬值的情况下,也能凭借预先准备好的美元进行赎回。
从金融学的视角来看,港元也即我们所熟知的港币,不像其它货币那样具备完全的货币职能,它的发行并非出自一个明确的“国家”实体。
由于美元是全球广泛认可的货币,在国际交易中可以直接使用,从而规避了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这一点也使得港元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的风险相对较低。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虽然时常对其他国家施加制裁,但港元却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作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得益于其自由清算制度,这对于其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极其有利。
相对来说,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虽持续攀升,与美元相比还是稍显差距。
若香港被迫改用人民币,可能会面临汇率波动和其他未知数。
同时这样的货币替换可能会增加商业的成本,对香港进行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构成潜在的威胁。
不过撇开上述讨论的诸多因素不谈,香港能够继续使用港元的一个重要理由还在于,港元本身就是“一国两制”原则的一个显著象征。
0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频接触到的是钞票与硬币这两种普遍流通的货币形式。
那些闪闪发光的硬币和那张特色鲜明的十元钞,都是在香港金融管理署的监督下投放市场的产物。
而对于超过二十元面值的纸币,则由香港地区三家主要的银行负责其印刷和投放。
港币这个大家庭里,除了十元钞票这种常见面额外,还包括了五百元和一千元的大面额钞票,它们一同成为香港货币系统的显著特征。
如果向历史长河追溯,香港纸币的发行业务可以上溯到1854年,当时由汇丰银行拉开序幕。1935年,又有新的银行加入到纸币发行的队伍中。
政府也并未置身事外,分配给汇丰、渣打、中国三间银行职责,将五元及更高面额纸币的制作和市场循环交由它们处理。
至于一元以下的硬币和纸币,则由香港政府直接监督。
时至1975年,伴随历史车轮的滚动,五元硬币的面世标志着同面值纸币的停产。
到了1990年,中国银行也将其影响力扩大至香港,得到了发行纸币的授权,仔细的人会发现,在香港不同银行发行的纸币上,存在着设计和阐述上的微妙差异。
虽然由不同银行发行的纸币看似有所差异,它们都是香港地区的法定货币,在所有场合都被广泛地接受,无碍流通。
在香港金融业人士曾以不懈的努力,成功地扩大了人民币在个人业务中的使用,成果显著,仅用六年时间就凝聚了超过千亿人民币的巨大资金规模。
这一重大的进展标志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地位愈发稳固。
众多企业踊跃提交了正式的人民币交易申请,如今的香港,已经成为离岸人民币交易的重要中心。
这一现象对于香港以及中国大陆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是去除美元化策略中的一个稳定步骤,正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香港作为一所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没有外界强制推动的情况下,自然地加快了人民币化的进程。
在国内,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支付方式。
鉴于香港与内地之间紧密的联系,当地企业也开始普遍接受移动支付,从而极大地便捷了大陆游客在港的消费体验。
07若贸然更改其货币安排,比如说,将港币改换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则将触发一系列复杂反应,留下长期的痕迹。
这样的决策将会动摇香港独一无二的金融基石,对邻近国家与地区产生不可预知的溢出效应。
作为世界上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因轻率的行为而使其国际名誉及影响力受损,将是一种损失。
香港作为人民币逐步迈向世界的重要展示台,其在全球金融架构中的特殊角色不容忽视。
借助香港这一平台,人民币在国际环境中的可见度和受认可度持续攀升,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在目前动荡且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随着市场对去除美元依赖的需求日渐增强,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变得更为关键。
换个角度来看,通过在国际贸易中尽可能使用本币结算,不但能缓解外汇储备的压力,还能有效抵免美国霸权主义带来的潜在风险。
因此维护香港货币自主权,不仅符合香港的核心利益,对中国乃至全球均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
参考来源:央视网 - “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壮大
新华网 -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前景广阔
广西新闻网 - 人民币在香港六十年历史:从弱势货币到强势翻身
陕西金融 - 一国两币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日报 - “一国两制”漫谈⑨ | 香港回归后什么都没变吗?
上观新闻 - 弗里德曼曾预言港币会地位不保?梁振英:97年后再没这种担心
澳门也是
用港币就算了,大陆过去还要通行证
港币本质上就是美元的代用纸!美国无限印纸,港币资产必然贬值!赶紧放弃与美元的联系,改为与黄金白银的联系!
大弯区议题,港币澳元都可以有无限想象空间
过不了多久全部都用人民币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