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辅政十七年,政绩为“0”

明朝“内阁制”绝对是历史上一朵奇葩。秘书,不是秘书;宰相,不是宰相。奇葩归奇葩,但不可忽视“内阁”对明朝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明朝“内阁制”绝对是历史上一朵奇葩。秘书,不是秘书;宰相,不是宰相。奇葩归奇葩,但不可忽视“内阁”对明朝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内阁中,排名榜一的叫“首辅”。由于这种机制本身就是一朵奇葩,因此奇葩之下产生的这些首辅大臣,水平参差不齐,人品泥沙俱下。

有能力的有张居正、杨士奇、叶向高;为人厚道的有商辂、申时行、彭时;褒贬不一的有严嵩、徐阶、高拱;遗臭万年魏藻德、陈演、万安,更多的是一些碌碌无能的官僚老爷。

今天,跟象友们分享的这位阁老,以脸皮之厚,在大明王朝首辅中,一枝独秀。

(1448年)正统十三年四月,“甲辰科”殿试放榜,来自河北博野的青年“刘吉”以二甲50名成功登榜。

刘吉在当年科举中,绝对是顶流的青年才俊。“甲辰科”一共录用169人,刘吉考了53名。

关键是,这一年,他刚满21岁。就凭21岁考上进士这一条,甭说是在明朝276年录取进士的24586名进士中,就是放在隋唐以来的所有进士中,绝对称得上“稀有物种”。

朝廷一看,天佑大明呀,这是老天爷给大明王朝送来的“救世文曲”,必须全力培养。

在翰林院进修期间,被朱祁镇点名给太子朱见深当侍讲老师。有了这一层关系,只要不作死,基本上他就是大明王朝第一个“救时宰相”,张居正可能得排第二。

有时候,天算不如人算。正当刘吉春风得意时,倒了一个大霉。刚进入朱祁镇视野没多久,“土木堡事变”爆发。朱祁镇由皇帝变成“太上皇”,朱见深由太子变成“废太子”,爷俩就这样稀里糊涂被群臣给轰走了。

接下来,就是帝国官场最熟悉的一幕,景泰一朝对正统旧臣进行排挤清算,由于给“废太子”朱见深当过几个月的老师,刘吉遭到牵连,被景泰君臣撵回家种地反省去了。

八年后,朱祁镇发动“夺门事变”,再次回到权力巅峰。曾被稀里糊涂打成“天顺党”的刘吉再度复起,继续给朱见深当侍讲老师。

当朱见深由太子变成“成化皇帝”后,刘吉的仕途正式开挂。

天顺八年,朱祁镇临崩前,将37岁的刘吉升任礼部左侍郎。如果扣除被景泰帝冷藏的8年,相当于31岁冲到了副部级高位。

(1475年)成化十一年,首辅商辂弹劾西厂扛把子汪直,提议朱见深裁撤西厂,成化皇帝怎么可能否定自己一手创办和扶植的“西厂”怪胎呢。

商辂,这位曾经及第三元、历经四朝的元老,终究看不惯朱明家的行事作风,选择辞官归隐。

商辂一走,首辅空出来,成化皇帝要重组内阁。刘吉迎来高光时刻,与吏部左侍郎刘珝一并提名入阁。新一届内阁成员变成了首辅万安、次辅刘吉和刘珝。

万安在昨天的文章里专门讲过,人送外号“万岁阁老”,他这一生最大的本事就是会搞“氛围”,最擅长干的事就是带头山呼“万岁”。好事“万岁”,坏事也“万岁”,反正好坏都是赢。

成化十一年,商辂走了,彭时死了,两位成化时期的帝国肱骨相继折断,成化一朝再也没有抢救的希望。成化帝也从“中兴之主”的大梦中,堕落沉沦。把朝政交给万安,自己带着万贵妃在阉宦梁芳的误导下,尽情地在后宫玩耍。

御史张稷看不惯,怒批这些昏君佞臣说:末流贱伎妄厕公卿,屠狗贩缯滥居清职。骂归骂,人微言轻对时局根本产生不了任何正面影响。

成化帝在荒唐中走完了后半生,等弘治帝朱佑樘继位后,满朝文武早已受够了万安这一届内阁,纷纷上书弹劾要求下野。

万安和刘珝自觉羞愧,递交了辞呈,申请退位。唯独刘吉厚着脸皮,死赖着不走,反正“死猪不怕开水烫”,你们爱怎么弹劾就怎么弹劾,爷给先帝当过老师,就不辞职,你们能拿我怎么着。

没想到,他这一赖,效果相当不错,非但没有遭到打压,反而因资历最老,熬成了首辅。

说来也奇怪,明朝的言官是很厉害的,一般人扛不住他们集体弹劾,刘吉反而越被弹劾,升迁越快。气的言官们私底下调侃他是“刘棉花”——越弹越发。

刘吉属于典型的科举书呆子,文章写得顶尖华丽,可当官靠的不光是虚头巴脑的文章,而是切实有效的策略。

这厮干别的不行,混官场绝对是人间顶流。与他同阁的次辅徐溥、刘健都是实打实的干臣,每次奏报时,刘吉看谁写的汇报好,就强行在人家前边署上“刘吉”二字,冒充第一作者。

署名冒充这种事,干一回两回就罢了。时间一长,狐狸尾巴肯定藏不住,满朝文武,君臣上下都知道刘吉喜欢窃取他人劳动成果。

起初,弘治帝看在爸爸的面上,不想跟他拧巴的太难看,照顾一下老同志的感受,让他在首辅位上多待两天。

可是,弘治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他严重低估了刘吉的脸皮。刘吉一赖就是五年。

最后,弘治帝彻底恼了,派太监私下到刘吉府上,将其训斥一番。

见恩宠已去。65岁的“棉花宰相”刘吉,万般不愿递交辞职信,告老还乡。

翻开明史,这位“比野史讽刺,比正史生猛”的首辅大人,其简历绝对是一个“历史奇观”,比大明的国库还干净。

(1448年)正统十三年入仕,(1475年)成化十一年入阁,(1492年)弘治五年退阁,44年官场沉浮,17年阁臣生涯,当了5年首辅,除了早年参与编修过《历代君鉴》《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文华大训》《宪宗实录》等书,对大明王朝的贡献几乎为零。

放眼明代87位首辅,有人靠奸恶上位,有人靠能力上位,刘大人另辟蹊径,靠“脸皮厚”上位。

这也反面说明了一个道理:混职场也好,混情场也罢,得把“脸皮厚”这项被动技能叠满。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捞不着呀。

评论列表

星星之火
星星之火 11
2025-10-26 23:55
宪宗继位,对内,安置流民,镇压少民造反,对外,重新复套,讨伐女真,是真正的,明朝中兴之君,宪宗,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但是,士大夫就喜欢,私下非议,才把宪宗名声搞的这么差!明孝宗,没眼看,对外收缩,让蒙古统一,对内,放任士大夫,大规模土地兼并,武宗时期,老六,刘七起义,宁王造反,蒙古小王子入侵,根源都在明孝宗!

缺水勒摆摆 回复 11-02 00:35
明宪宗在明朝皇帝里能排前五名!真的没得黑!文官集团想黑他都只能从万贵妃身上黑!可惜虎父犬子,文官专权就是他那个扑街儿子明孝宗时期开始的!哎

飞鱼
飞鱼 4
2025-11-03 20:38
皇帝干事!内阁大臣要在下面帮忙的,不出力早就一脚蹬出去了
wangguihu1234
wangguihu1234 3
2025-10-28 13:34
大明王朝1566
缺水勒摆摆
缺水勒摆摆 3
2025-11-02 00:33
人家刘阁老号称刘泥塑,只听皇帝的话,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才是皇帝最喜欢的内阁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