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性情和我们的反应,如何共同编码他们的进食行为?

大脑成长营评育儿 2024-07-20 05:17:34

每天照顾小宝宝,是对爸爸妈妈们耐心和毅力的终极考验。特别是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很多父母都经历过所谓的「地狱模式」。

您家的小宝贝在情绪波动时,是否会特别依赖食物呢?

没到饭点,就嚷嚷着要东西吃;在饭桌上明明已经吃了不少,还不断往嘴里塞;高兴时想吃,不高兴时也想吃……

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那说明他们不是简单的小肚子饿了,而是情绪在作祟。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新研究表明,3 岁儿童情绪性暴饮暴食的起源与照护者如何应对婴幼儿的负面情绪(如失望、恐惧和愤怒)有关。

研究人员对 350 多名儿童(从出生到 3 岁)展开了追踪观察。所有儿童及其照护者都是伊利诺伊大学 STRONG Kids 2 出生队列研究的参与者,该研究项目考察了从出生到 9 岁影响孩子体重和饮食习惯的各种家庭环境因素和生物特征。

在孩子 3 个月、18 个月和 3 岁时,研究人员调查了孩子的饮食行为(如是否在无聊、悲伤或愤怒时吃得更多)、性格特征(如感到愉快或痛苦的频率)、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孩子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在 12 个假设情景中,孩子表达了负面情绪(如悲伤、恐惧、愤怒或失望),照护者表明了自己会在多大程度上采用支持性方法(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或非支持性方法(如惩罚孩子)来应对。

研究中将情绪性暴饮暴食定义为,为了应对情绪而进食,而不是因为饥饿而进食。

在评估儿童性情时,研究人员考察了他们的定向反应——即婴幼儿在面对外部刺激时,参与、保持和脱离注意力的能力。

结果发现,婴儿的性情与在 3 岁时情绪性暴饮暴食的发展有直接关联。

同时,孩子通过进食来应对情绪的可能性,显著受到照护者对其负面情绪反应的影响。

具有高度开朗性、社交性和自发性的 3 个月大的婴儿,在 3 岁时更有可能出现情绪暴饮暴食。这些儿童的饮食行为显著受他们适应外部刺激和自我调节情绪能力的影响。

如果孩子在婴儿期更能定向注意力并调节情绪,照护者就更有可能采用支持性的反应,那么孩子就不太可能通过食物来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照护者的支持性反应包括: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缓解孩子的痛苦、认可理解孩子的情绪、提供鼓励。而非支持性反应则包括:惩罚孩子的情绪表达以及忽视或轻视孩子的感受。

父母应该意识到,情绪性暴饮暴食是一种复杂的行为,受到照护者对孩子情绪表达的反应以及孩子的性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共同影响。

这项研究结果强调了家庭系统的重要性,不同因素在多个时间点上相互影响,早期的行为将影响孩子后期的发展。

作为家长,我们的反应和支持不仅能帮助孩子学会健康的情绪管理,还能塑造他们与食物的健康关系。

只有用支持和理解来回应孩子的情绪,才能引导他们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6/240627172121.htm

0 阅读:3

大脑成长营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