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北齐“三杰”、“四贵”、“五虎”之结局!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高欢靠个人魅力搭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高欢靠个人魅力搭建的核心班底,在发展壮大中,难免形成各种军功利益集团。高欢在世的时候,君权还可以凌驾于其他集团之上。后辈由于缺乏资历(军功与人脉),又没有形成类似于北周的柱国、开府、大将军等分化形式,所以皇权始终感觉到来自军功集团的危机。

这种对于勋贵的杀伐就不例外了,而北周虽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淡化了军功和门阀在朝廷中的分量(相互制衡),并且出现了像宇文邕这样的一代雄主,但过程中依然改变不了被权臣压制(宇文护)乃至于篡位(杨坚)的结局。

1.高敖曹(五虎)

被人称为“项羽再生”的高敖曹,出身将门,他的哥哥高乾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名将。兄弟两人在乱世中很快便逐渐显名。先是响应葛荣起义,后归顺朝廷,又在孝庄帝遇害后联合高欢起兵反对尔朱氏。他最令人赞扬的战绩是以十余骑大破尔朱羽生的五千人,这种悬殊兵力下的胜利,也为他赢得了“当代项羽”的美誉。

然而这么一位猛将虽然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但是在朝堂上却是一个政治傻子。因为他与同僚的关系也处理得相当糟糕,加之他在战场上经常竖起旌旗、伞盖,耀武扬威地跨马临阵,因此他经常上敌军冲击的对象。他始终看不起宇文泰这位西魏实际统治者,然而轻敌让他在金墉城之战一败涂地,高敖曹只得向河阳城逃窜,以为到了友军地盘就安全了,在败退的生死关头中,河阳守将高永乐紧闭城门,拒绝让他进城避难,直接将他送上了绝路。

2.慕容绍宗(五虎)

他是显赫的鲜卑贵族,早年投奔晋阳的表亲尔朱荣,受到重用,河阴之变让他看到了尔朱荣必不长远,果断的投奔高欢,这种超远的政治眼光,远超当时大多数将领。投靠高欢后,慕容绍宗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欢去世后,他在寒山、涡阳连续大破梁军、杀得侯景狼狈逃窜。

慕容绍宗长期预感自己会有“水厄”(溺死之灾),为了破解这个梦境,他经常在战舰中洗浴,还自己跳入水中,希望能用这种方法来破除厄运。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慕容绍宗不应该如此迷信。然而在围攻颍川之时,他的梦境变为现实,乘船巡视堰坝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东北方向突然狂风大作,将他的船吹向了敌营。敌军发现后,乱箭射向他,慕容绍宗情急之下跳水逃生,结果溺水而死,他的结局也验证了他当时的梦境。

3.彭乐(五虎)

他最初追随柔玄镇民杜洛周起事,但是发现其难成大事,于是投靠了尔朱荣,后投奔葛荣余部韩楼,后投靠高欢。这种政治上的反复叛变,给他扣上了反复小人的帽子,这也为他日后被怀疑谋反打下了基础。当然他在高欢帐下也展现出了超凡的能力,无论是韩陵之战、沙苑之战和邙山之战,他冲锋陷阵,即便是被打得肠子都流了出来,他居然将肠子塞回体内继续作战。

高洋建立北齐取代东魏后,地位达到了巅峰,表面上十分风光,但是实权却不如从前。曾在战场上肠子流出仍奋力拼杀的悍将,却敌不过一句“天王陈留入并州”的谶语,如今却因一句莫名其妙的预言而走向死亡。这一切的根源,是一本名为《秘记》的书中那句“天王陈留入并州”的预言。当时北齐皇帝高洋认为,封爵陈留王、曾任并州刺史的彭乐就是这句预言中的“反臣”,于是果断下令处死。后来历史学家发现,这句预言其实指的是西魏将领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

4.窦泰(五虎)

他早年跟随尔朱荣征战,在此他开启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他在军中大杀四方,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展现在世人眼前,正是凭借这份出色的表现,为他成为高欢集团核心成员打下了基础。当然日后受到高欢重视的另一个因素是他是高欢的妹夫,这层姻亲关系让窦泰成为高欢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然而号称“百僚畏惧”的御史中尉、京畿大都督,最终在小关之战中遭遇西魏丞相宇文泰的突袭(宇文泰精准预测他的部队是主力军,于是举全力攻击窦泰军,窦泰遭到突然袭击一时反应不及时),全军覆没,寒风凛冽的弘农战场,东魏名将窦泰面对重重围困的西魏军队,做出了人生最后一个决定——拔剑自刎。其实小关之战窦泰败得有点冤,他的山地步兵擅长攻坚,但被堵在狭窄地形里遭遇突袭,根本发挥不出优势,不该让他的部队孤军深入。

5.厍狄干(五虎)

厍狄干早年追随尔朱荣,在其麾下他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此时他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高欢崛起后,厍狄干敏锐地认识到高欢的潜力,决定率部加入,并在不久后,很快在关键战役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厍狄干虽然是大字不识,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利索,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能征善战,不影响其成为北齐开国元勋,配享皇家庙庭。他能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善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欢的妹夫(娶对了老婆)、高欢起兵的核心成员,最终官至太师、太宰,封章武郡王。作为一员武将他不过分干政,恪守本职,始终保持低调严谨的作风。

6.高岳(四贵)

作为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清河郡王,最后竟然因为自己人猜忌而死(因一座宅邸的规格和几句谗言,被自己的侄子、北齐文宣帝高洋赐死),实在是对这个王朝最大的讽刺。他身材魁梧,性格沉稳,早年跟随高欢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成为高欢集团的核心成员之一。

他一生最大的失败是不应该抚养高归彦,不曾想他是一个白眼狼,在其长大后深深的咬了自己一口。即便是他贪财好色,肯定是罪不至死,高归彦就因为高岳对抚养自己时十分严厉,因此对他疯狂报复,疯狂在皇帝面前诬陷他,最终皇帝一杯毒酒就高岳送走。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政治斗争和个人恩怨。

7.司马子如(四贵)

司马子如的结局算是比较完美的,在他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使持节、都督五州诸军事、太师、太尉、怀州刺史,谥号“文明”。他的出身十分显赫,祖上是西晋皇室成员,虽然到了他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但是他的父亲仍是做到了一方太守。作为后来者去看司马子如的一生,他成功最大的的原因是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懂得进退,就是会拉拢人,这是他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法宝。

8.孙腾(四贵)

孙腾能够成为四贵之一很多人还是不服的,毕竟他的能力一般,但是污点却不少。在他获得权力期间,他以权谋私,亲近小人,大肆敛财,官员要想通过他办事,不用银两是办不成的。即便是如此荒诞,高欢对他的处罚还是不轻不痒。这一切得益于他对高欢的忠诚,这种忠诚不是表面的顺从,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这是他能够立足的根本。

在其晚年去世后,他获得了臣子所能企及的最高荣誉——配享高祖(高欢)庙庭。

9.高隆之(四贵)

高隆之早年受到高欢的赏识,当时高欢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夺取天下,看到他后将他认为自己的堂弟,这一身份的转变,为高隆之打开了通往权力顶峰的大门。自此之后,他跟随高欢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是军事、政治、工程建设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高隆之在官场上确实不太聪明,在其得势期间,他树敌太多,大肆责骂殴打官员。殊不知,一旦他失势,这些人就会成为他的掘墓人。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更甚的是他政治眼光不敏锐,没有想到高洋会上位,早年间两人经常发生矛盾。高洋上位后,他迎来了人生随后的时光。

高洋为了除掉他,抓到他出言不逊的话,于是命壮士将高隆之逮捕并按在地上,用棍棒狠狠的打在他的身上。一个61岁的老人如何经得起这般折磨?放出来后没多久便去世。高隆之死后厄运并未结束,高洋后来诛杀他全家十余口,投尸漳河。

10.段韶(三杰)

北齐能够屹立乱世离不开段韶的征战,当然我们也知道北齐将领能够善终的也并不多,北齐王朝短短28年间换了6个皇帝,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宗室和功臣少有全尸,然而段韶不仅寿终正寝,活到老年,死后还配享太庙,足以证明他不仅在战场时大杀四方,在朝堂上更是懂得人情世故。

段韶的军事才能在整个北齐无人能及,他一生参与大小战役无数,无论是在跟随高欢期间,还是在后期辅政期间,他都表现出绝对的忠心。当然面对自己所立战功和所处地位,他也是十分清晰功高震主。于是他表现的贪财好色,谦让战功,这种政治自诬,降低皇帝猜忌(故意暴露缺点,让领导放),极大的保全了他。

他能够善终无非三点:一是与高欢的亲戚关系,是高欢的外甥;二是救主之功,多次拯救高欢父子于水火;三是政治智慧,懂得进退。

11.高长恭(三杰)

相对比高欢的寿终正寝,高长恭的结局就显得十分悲惨。无数次历史证明一个人战功大了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是宗室名将,那就更难善终。高长恭骁勇善战,军事才能出众,他能有后来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他姓高,全都是他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在邙山之战后,高长恭的声望达到顶峰,同时在皇帝位置上的高纬感到后背阵阵发凉,十分忌惮自己的这位堂兄威胁到皇权。

在思索再三后,高纬对自己的堂兄下了手,此时高长恭再怎么自辩都无济于事,因为高纬杀心已定,他被迫喝下了送来的毒酒。高长恭能力强、威望高,还不会低调做人,最后被老板猜忌是注定的。

12.斛律光(三杰)

为北齐效命也许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一句北周间谍编造的童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这里的“百升”指一斛,暗喻斛律光的姓氏;“明月”则是他的字。这首由北周名将韦孝宽派人散布的童谣,暗示斛律光有篡位野心),竟让北齐名将斛律光赔上了全家性命,如此一位猛将,没有战死沙场,却倒在了自己人的屠刀下,令人唏嘘不已。

当斛律光全家被诛杀后,北周武帝欣喜若狂(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当即下令大赦天下,感谢对手自断臂膀,换做是谁都会放鞭庆祝的。因为除掉他,北周才能成功灭掉北齐,有他在北周的阻力是不小的。因为斛律光一生参与大小战役无数,是北齐对抗北周的重要力量,几乎是以一人之力支撑整个战场。

面对北周的反间计,年轻的高纬显然是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此刻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皇位。高纬本就昏庸无能,对功高震主的斛律光早有戒心。加上祖珽和穆提婆不断进谗言,最终使高纬下决心除掉斛律光,北齐的军事支柱就此倒塌。

我们纵观北齐王朝,能够善终的将领着实不多,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宗室勋贵,只要是危及到皇帝的位置,都逃脱不掉被杀的命运。北齐王朝短短28年间换了6个皇帝,政治斗争异常残酷,宗室和功臣少有全尸,这便是江湖。

喜欢我,请“点赞”+“评论”哦,我们不见不散,欢迎来我主页观看更多精彩内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