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平安夜当天,中央电视台一档名为《高回扣下的高药价》的节目曝光了医药代表在多家医院以高额回扣向医生行贿的黑色内幕。
在节目中,隐蔽镜头拍下了大量医药代表排队给医生送装满现金的信封,甚至医生和医药代表公开讨价还价,索要至少二十个点以上回扣的场面,一时间震惊全国。
第二天,《焦点访谈》栏目又播出了题为《向高价医疗耗材说不》的专题访谈,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共鸣。
该节目批评称“医疗费用,特别是医疗耗材费用增长过快,加重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也让医保资金不堪重负,特别是这种增长背后还暗藏着巨大的隐患。”
在播出这档系列专访前,央视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的6家大型医院,发现医药代表拿到的提成是药品价格的10%,而医生收的回扣则是药品价格的30%-40%。
小小注射剂利润惊人
在被曝光的常德第一医院,拿一支常见的抗生素头孢甲肟注射剂来说,出厂价为30元,医院加收16.2元,科室主任一支收回扣5.4元,医生个人回扣38元,其他环节打点10.8元,医药代表提成8元,代理商利润16.2元,医药公司利润13元……
最离谱的是,医院最基层的统方员每一支还要抽成0.5元,经过这样层层加价,最后注射剂到患者手里的价格就是138元。
该医院统方员一个月收的回扣就超过了2万元,年收入稳超30万,而2016年常德市城镇的人均收入才2.65万元,统方员收入就达人均水平10倍,至于医生,科室主任,院长……收入有多高,那几乎是想都不敢想。
都说看病难,看病贵,药品为什么这么贵,原来是流进了蛀虫的腰包里,人们的怒火如同火山喷发一样,各地的许多医院和医生顿时成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这一次全社会批判医疗回扣的舆情事件史称“回扣门”事件,间接推动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掀起一次打击和清理医药回扣的热潮。
无题
然而也有人为医生和医院鸣冤叫屈,他们分析说“医生在整个药品的利益链条上,扮演的是跟售楼小姐一样的角色,房价高不是售楼小姐的错”。
为什么医生可以拿到40%的回扣,然后医药代表送了这么多回扣还能拿到10%的提成?主要问题在于药价他本身就有这么多的水分。
为此他们得出结论:想解决这个问题,把药定价降低百分之50%不就行了?为什么要把药价定这么贵?
其实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全对,因为药品的定价权不在医生手里,而在于药监局。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医生虽然没有药品的定价权,但有选择权,一种药品的溢价有多少医生是非常清楚的。
售楼小姐表示高房价的锅我不背
作为信息不对称的一方,他明明可以不选择贵的药,也可以向病人推荐价格相对优惠的药,这时候就能看出医生的人品了。
古人说:医者仁心也,作为一个医生,如果没有爱护病人,对病人负责的仁心,那他就不配做一个称职的医生。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情况是仁心不要了,责任心也不要了,甚至道德底线也不要了,眼里只剩下了钱。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限于医生。
好多靠专业技术,靠良心干活的职业,其实都有这个毛病。
这个时候,要求医生从良心出发,给病人开平价药,少开药,开对路的药真是何其难也!
医疗反腐任重道远
除此之外,还有医院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医院做手术都是亏的,做一台亏一台。
从成本因素分析,做手术的成本主要分三大类:人工、设备、耗材,人工成本比较高,因为做一台手术至少两名护士、至少三名医生上手术台,大手术四、五名,麻醉师两个人。
至于术后护理,还有恢复室的护士医生,这些还算小头,主要手术的时间不可控,有的做两三个小时就行,有的要做五六个小时,甚至十多个小时的,把医生累得够呛。
但是,“做一台亏一台”这个说法未免就有些超出常人认知了,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一般做手术才是费用最高的,像骨科类手术最起码两三万,绝对不可能有几百块,一两千的手术,而且术前基本上都要给主刀医生塞红包,几千的上万的都有。
还有许多医生被骂,被打,就是因为把本来不用开刀的病给诊断成了开刀,导致病人冤枉挨刀,有的甚至出了医疗事故。
紧张的手术
试问,如果做手术不挣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医生冒着被打的风险硬给病人安排手术?这显然是说不通的。
还有人指出,医药分开后“药价是平进平出,也就是说一块钱买的药,一块钱卖给老百姓”,所以医院卖药是不挣钱的,那只能靠服务项目来弥补整体运营的成本,那就是杯水车薪。
但这个说法也有逻辑硬伤:虽然2015年左右国家出台政策取消了医院的药品加成,但作为补偿,国家又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起码可以弥补80%的药品加成,调整的服务种类多达几百项,所以实际上病人看病的总体支出还是增加了。
除此之外,政府还额外给予部分大医院10%的补贴,照这样也能亏损的话,只能说明这个医院里有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