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明朝连续96年的皇帝都没活过40!太医翻旧方:只因吃了种“补药”

文|老达子本文共3741字,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前言“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妇孺皆知的俗语,藏着古人对长命最朴素的期待。哪

文|老达子

本文共3741字,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前言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妇孺皆知的俗语,藏着古人对长命最朴素的期待。哪怕在医疗简陋的古代,能活到七十已是福分。可对明朝的皇帝们来说,这份福分竟奢侈到连活过四十都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从1435年朱瞻基去世,到1620年朱常洛驾崩,近200年间,明朝有7位皇帝没活过40岁;更离谱的是,从1457年朱祁镇复辟,到1572年朱载坖去世,整整115年里,除了明宪宗朱见深和世宗朱厚熜之外,其余皇帝全被40岁的门槛卡得死死的。

这些皇帝可是天底下最金贵的人:御膳房每天变着花样做山珍海味,太医院的太医都是全国顶尖的,宫内还有专人伺候起居。可为啥越养越短寿呢?老达子在《明实录》的边角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明朝短命皇帝清单,每一个都写在正史里

我们先来看看《明史》《明实录》里记录的这些短命皇帝:

洪熙帝朱高炽(1425年在位):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次年五月驾崩,享年48岁。

《明史·仁宗本纪》:洪熙元年五月辛巳,上崩于钦安殿,年四十有八。

虽然过了40,但他是短命循环的起点,因为从他开始,后代皇帝一个比一个活得短。

宣德帝朱瞻基(1425-1435年在位):洪熙帝之子,1435年正月崩于乾清宫,年仅38岁。《明宣宗实录》写得直白:“十年春正月癸酉,崩,年三十八”。正值壮年的太平天子,突然就没了。

正统帝朱祁镇(1435-1464年在位):宣德帝之子,经历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复辟后又当8年皇帝,1464年驾崩时仅37岁。《明史·英宗本纪》载“天顺八年正月乙卯,崩,年三十七”,他折腾了一辈子,还是没熬到40。

景泰帝朱祁钰(1449-1457年在位):朱祁镇之弟,土木堡之变后临危继位,1457年被复辟的哥哥废为郕王,不久后去世,年仅30岁。《明史·景帝本纪》说他“寻薨,年三十”,连而立之年的尾巴都没抓住。

成化帝朱见深(1464-1487年在位):朱祁镇之子,1487年驾崩时刚好40岁。《明史·宪宗本纪》“二十三年八月壬寅,崩,年四十”,刚好卡在短命线上,也算没打破纪录。

弘治帝朱祐樘(1487-1505年在位):成化帝之子,明朝难得的贤君,开创了弘治中兴,但1505年驾崩时仅36岁。《明史·孝宗本纪》“十八年五月辛卯,崩于乾清宫,年三十六”,他的勤政爱民也没能换来长寿,反而死得更早。

正德帝朱厚照(1505-1521年在位):弘治帝之子,他可是出了名的玩主,建豹房、养猛兽、微服私访,1521年崩于豹房时仅31岁。《明史·武宗本纪》“十六年三月丙寅,崩,年三十”,真是玩得越疯,死得越快啊。

看看从1425到1521年,整整96年,明朝皇帝像被年龄锁铐住了一样,不管是贤君还是昏君,不管是勤政还是荒淫,都终究没跨过40岁这道门槛。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藏在皇帝们每天捧在手里的仙丹里。

开国皇帝就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其实明朝皇帝的“丹药瘾”,早从开国的两位老皇帝身上就种下了根。

朱元璋虽然是个泥腿子出身,打天下靠的是刀枪,可坐了龙椅后,也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多坐几年”。洪武年间,他召来个叫周颠的道士,这道士有点“神异”:在朱元璋亲征陈友谅前,拍着胸脯说“陈友谅必败”,结果真应了验。

朱元璋觉得他是“仙人”,专门写了篇《周颠仙人传》,里面直白记着“颠言无不验”。虽然后来周颠走了,但朱元璋对道士的“神通”留了印象,算是给后代开了个“皇帝能和道士打交道”的头。

到了朱棣这里,这把“求仙火”烧得更旺了。他的皇位是抢来的,杀了方孝孺十族,夜里总做噩梦,怕自己折寿,于是一门心思要找长寿秘诀。

他最想找的是张三丰,传说这老道活了几百岁,会“九阳真经”,能长生不老。《明史·张三丰传》里写得清楚:“成祖遣使给事中胡濙……以访三丰为名,遍行天下”,找了好几年没见到人。

他还不死心,又派郑和下西洋,说是找建文帝,其实也想顺便搜搜海外仙山(比如蓬莱、方丈),带点仙药回来。

《明史》卷二九九:成祖每遘疾,辄遣使问神,庙祝诡为仙方以进,药性多烈,服之辄痰壅气逆……至失音

朱棣服丹药到了这个程度,因为药性猛烈而出现失音等中毒症状了。

后来的仁宗朱高炽登基只有九个月,就直接把自己送走了。《明史》毫不客气:“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俭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症也。”

你以为皇帝们会吸取教训?不,他们只会换配方。

于是,宪宗上场了,炼丹炉直接开大:李孜省奉上朱砂养修炼之秘药;和尚继晓端来密宗双修小药丸;再加上邓常恩、赵玉芝等地铁口算命四天王组团忽悠,后宫瞬间变大型生化实验室。

结果呢?宪宗吃完连上朝都省了,直接躺平到宫车宴驾。

不过,最为痴迷丹药的,还是明世宗朱厚熜。从中年开始,世宗就深陷在丹药的诱惑里,而且越来越沉迷。他经常服用的丹药种类很多,包括用红铅炼制的丹药,甚至还有一些极为离奇的配方,如用婴儿的口中血炼制的含真饼子。

就这样长年服药,使得他“晚年须眉脱落,乃至大渐,丹毒并作”。就连他儿子穆宗朱载垕也没能摆脱这一魔咒,继承了他父亲的丹药嗜好,结果身心俱损,根本没法履行朝政的责任。

而光宗朱常洛的即位不过一个月,便因服用所谓的红铅助火之物而骤然去世,这一事件被称为红丸案,也成为明朝历史上一大悲剧,这个下文还会再提到。

熹宗朱由校的死也跟丹药有关,他在服用仙方灵露饮之后,身体渐渐肿胀,最终死于药害。尽管崇祯帝朱由检极力克制享乐风气,致力于节俭治国,但明朝的衰败已无力回天,国家和风气的堕落早已注定了。

到了南明弘光时期,尽管大明江山早已残破不堪了,可部分遗留的贵族还在迷恋丹药,甚至在一些地方将蛤蟆等奇异材料作为炼丹的原料,形成了一种蛤蟆天子的讽刺。

红丸案:两颗仙药送命

单独把朱常洛的悲剧拿出来说下吧,他用生命验证了一个残酷事实:那些被皇帝们奉为长生秘宝的丹丸,从来不是仙药,而是见血封喉的毒丸。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620年,朱常洛终于坐上了他等了20年的龙椅。而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太子了。

万历皇帝在位时,他被冷落了整整38年,连太子的俸禄都经常拖欠,长期处于精神高压状态;登基后,为了处理万历留下的烂摊子(比如补官员缺额、平反冤狱),他连续10天熬夜批阅奏章,身体早就扛不住了。

八月初十,朱常洛突然御体违和,《明光宗实录》里写得清楚:“帝自登基后,日理万机,积劳成疾,至是遘疾”。一开始,他只是头疼、发烧,太医开了泻剂(大概是清热的药),结果服后腹泻不止,一夜拉了三四十次,整个人直接瘫在床上。

就在所有人都慌了的时候,鸿胪寺丞李可灼站了出来:“臣有‘红丸’,是仙师传给我的,能起死回生”!大学士方从哲本来不同意,但朱常洛此时已经奄奄一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喊着快拿药来。

第一颗红丸服下,奇迹发生了:“朱常洛居然能坐起来,还笑着说这药暖乎乎的,舒服”。可仅仅过了四个时辰,他又喊着再服一颗,第二颗下肚,没过多久,朱常洛突然瞳孔放大,浑身抽搐,凌晨三点就断了气。

从登基到驾崩,刚好30天。这位一月天子的死,成了明朝最轰动的宫廷悬案,史称红丸案。

红丸里的致命配方

李可灼的红丸到底是什么呢?在《万历野获编》《明宫史》等史料里能找到答案的:这颗红色丹丸的核心成分,是红铅+朱砂+汞+硫磺的致命组合:

红铅:取13岁以下童女的初潮经血,经过熬煮、过滤、晒干制成的丹粉,古人认为它能补精血;

朱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中医用来镇惊安神,但长期服用会导致汞中毒,损伤肝、肾、大脑;

汞:就是水银,方士们认为水银能化形,能让人长生,但汞是剧毒物质,0.1克就能致命;

硫磺:性热,用来调和丹药,但过量服用会灼伤肠胃,引发内出血。

这些成分单独拿出来,每一样都是毒药,组合在一起更是剧毒套餐。朱常洛本来就因长期劳累、腹泻导致身体极度虚弱,再服下含大量重金属的红丸,相当于给快熄灭的蜡烛浇了一桶油:

汞会快速进入他的血液循环,破坏肝肾功能;红铅里的细菌引发急性感染;硫磺灼伤肠胃……双重打击下,他的身体瞬间崩溃。

明朝仙丹的致命逻辑

为什么明朝皇帝会对丹药如此痴迷呢?本质上还是皇权膨胀后的认知失衡。他们手握天下最高权力,能决定人的生死、国家的兴衰,却唯独无法决定自己的寿命。这种无力感,让他们转向超自然力量:既然人间的医术治不好我的病,那就找仙药;既然我是天子,就该能吃到神仙给的药。

可他们忘了:权力能让方士们跪下来喊万岁,却不能让重金属变成补药;能让丹炉烧得更旺,却不能让毒性凭空消失。那些被皇帝们捧在手心的丹丸,不过是方士们用迷信包装的毒药,随便编个仙人传下来的故事,就把皇帝们骗得团团转。

朱常洛的尸体还没凉透,宫里的丹炉又烧起来了,他的儿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居然也开始炼仙药,理由是要替父皇找到真正的长生术。直到明朝灭亡,那些丹炉里的火焰,还在烧着皇帝们的长生梦。

可为什么没人阻止呢?这不过是皇权下的医学失语。其实,当时的太医都知道红丸是有毒的。《万历野获编》记载,太医院院使方贤曾劝谏成化帝丹药有毒,不宜久服,结果被冠以妖言惑众之罪下狱。

弘治帝时,太医刘文泰因进献仙方得宠,即便皇帝服用后病情恶化,仍获封赏。在皇权的压制下,太医们只能沦为丹药的搬运工。他们不敢说不,只能看着皇帝们一步步走向死亡。

老达子说

可以说,明朝的历史,便是从丹药的迷恋开始,又以丹药的沉迷而告终。明朝皇帝用96年的短命史证明:所谓仙方,不过是皇权膨胀的陪葬品;所谓长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梦。

如果他们懂一点化学,知道朱砂里的汞会损伤神经,铅丹里的铅会破坏肾脏,也许这场悲剧能早一点结束。可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写在正史里的教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