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人“情投意合”,就会有谈不完的话题。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时,营造一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气氛,迅速拉近心理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或许有些人会问,和陌生人一见如故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还不了解,都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怎么就能轻松愉快地交谈呢?
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错,在与陌生人交谈的过程中,仅仅就营造一见如故的气氛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是和谁都“自来熟”,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和对方的连接点,那么反而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
所以,在开口之前,我们要通过仔细地观察,寻找彼此在兴趣、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共同点,并且把彼此的共同点连接起来,这样一来,对方才能愉快地与我们进行进一步交流。
苗芳是一位资深球迷。两个月前她去沈阳出差,邻座是一位文质彬彬、辽宁口音很重的小伙子。苗芳心想,此行去东北,如果能结识一位东北朋友,或许会对自己有些帮助吧。于是,她主动与对方攀谈起来。她先是假说自己的外公是辽宁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随家人迁居北京的。这一丝“老乡情缘”让两个人的心理距离无形间近了许多。
随即,她开始称赞辽宁人的豪爽、大方。小伙子听了,心自然高兴,开始自报家门,说他叫孙浩,是本溪人。苗芳话锋一转,说辽宁人非常团结,尤其是身处本溪的辽宁男篮,精神四射,奋力拼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孙浩家在本溪,显然是喜欢辽宁男篮的,于是话匣子彻底打开了,两个人聊得不亦乐乎。下车时,两个人互加了微信,在孙浩的介绍下,苗芳认识了很多本地球迷,其中有一位就是她此次要拜访的客户,这次任务比预想中轻松了很多。更值得高兴的是,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初次与人交谈,能否打开交谈的突破口,对日后的进一步交往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打开突破口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找到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连接点。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有过怎样的经历、有什么样的追求、兴趣爱好、语言特征等,或多或少都会在言谈举止中呈现出来。只要我们与人交谈的时候,善于仔细地观察,就能够轻松地找到彼此的连接点,从而实现沟通的畅通。
北京一家百货商店里,一位年轻顾客对售货员说:“请把这件大衣拿给我试一下。”他习惯性地把“我”字说成了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苏北土语。恰巧售货员也是苏北人,她笑了一下,用苏北话应了一声。两个人的简短交谈变得亲切起来,还相互留了联系方式。
就这样,两个人慢慢熟悉起来,从老家聊到北漂,从当下的境况聊到未来的打算,越聊越投机。巧合的是,这两个人还都没有男女朋友,最后竟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成就了一段“奇缘”
哲人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但世上同样没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树叶。人与人之间,就算生活背景、职业特点、个性喜好等等有诸多不同,但总会有一些共同之处,只要你有心,发现彼此的连接点并不是难事。而且,这只是谈话初级阶段随着交往的深入,连接点会越来越多,我们务必步步深入,才能让交流越来越圆满。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找到彼此的共同点,熟悉后把这些共同点作为交谈的切入点。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和谁都可以做到一见如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