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岁算的上是“喜丧”?不同时代标准不一样,在古代70岁就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葬礼形式。这种葬礼通常会被视为一种家庭和社会的庆典,而不是一种悲痛的事情。在喜丧上,人们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布置红色的装饰,甚至会放烟花和鞭炮来庆祝老人的离世。
喜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那个时候,人们普遍认为,老人的离世是一种自然规律,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因此,他们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过于悲痛。当然前提是符合自然规律,如果发生意外或者病死那不算。
活到多大年纪才算得上是喜丧呢?古代是70岁以上。
对于现代人来讲,70岁才刚退休几年,人间清闲还没有享受,如果去世了那就太悲哀了,但是古时候就不一样了。
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老人家也只活了73岁,放现在算正常,但是在古代这可是高寿。
古人的平均寿命相对较短,这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都比现代社会落后。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大约在30岁到40岁之间,这远远低于现代人的平均寿命。
在古代社会,许多常见疾病如肺结核、麻疹、白喉等都可能导致人们的早逝。此外,战争和政治动荡也是缩短当时人们寿命的重要因素。例如,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战争和农民起义都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这进一步缩短了人们的寿命。曹操就曾写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非正常死亡在古代很常见。
古代的医疗条件也非常落后,许多医疗技术都不如现代发达。这意味着,即使人们生病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许多人在生病后不久就去世了。那时候生物学不发达,许多人死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一场风寒就能让人去世。
好在古人结婚的时间很早,要像现代人这样近30岁结婚,那么很多人都不会有后代。
现代人对于喜丧的要求就更高了,这里有一组数据: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40.8岁,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了77.9岁。从1981年的67.8岁到2020年的77.9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增长了10岁之多。
现在农村地区经常看到80岁以上的老人,因此,很多地方的喜丧都是在100岁以上,活到90岁去世不喜也不悲,活到75去世那真的还没有活够。在古代,人到七十古来稀,在当下,这个数字要改成一百了。
喜丧和传统丧礼有什么不一样?大多数喜丧是没有什么特殊的,讲究一点的人家会请戏班子唱戏,敲锣打鼓那是必备的,也不会放什么哀乐,还有的会在棺材前面写一个大大的福字。
在葬礼上亲人的服装也有意思,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五服制度。
五服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服丧制度,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将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这个制度不仅适用于亲属间的服丧,也用来划分区域和官位。在夏商周时期,五服制度被用来划分城内居民,以侯、伯、卿、士等级划分的不同区域,从而形成一种等级制的社会结构。
一直到现在,五服制度依然存在。不过在民间这个五服制度被简化了,五代之内需要披麻戴孝,一些近邻和超过五代的亲属则不需要。
如果是喜丧的话,那么在葬礼上会出现红色的孝服,也有的地方就用一条长布披在脖子上。当然这个红色的孝布不是谁都可以戴的,儿子辈、孙子辈都是白色的,只有重孙或者玄孙才可以穿。
通常来讲一个葬礼上传红色孝服的人越多,就证明逝者子孙满堂,而且活的比较久,或者是自己结婚早家族成员小辈多。
这就又要说一个喜丧的标准了,年龄是硬性的,还有一个软性指标那就是子孙后代数量和辈分。小辈越多证明家族繁衍越好,而戴孝的人越多,那么就证明人丁兴旺,即便死者只有80岁,那么也能算的上是喜丧了。
喜丧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它展现了我们对于生命的豁达,也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很务实,什么上帝耶稣天堂地狱,那些都是虚无缥缈的,人活在世上过的快乐,活的时间长那才是真的。不过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什么才算活的够本呢?
[呲牙笑][得瑟][捂脸哭]时代发展[得瑟][呲牙笑]以后只要有四代都应是喜丧[捂脸哭]未来四代人相见几乎没有[呲牙笑]三代同堂算圆满了
超过人均寿命就应算作喜丧。
见五代儿孙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