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球迷说球赛、球星,他会不知不觉聆听数个小时;与一位画家说画作的诞生史和画作存在的意义,他会表现得如痴如醉;与一位科学家畅说未来科学,他不会有一丝不耐烦表现……不论是谁,与人聊天时,都喜欢聊自己擅长的,听自己喜爱的。所以,想要与人交好,不要只说你想说的,要多说一些对方想听的。
著名的商人比尔·盖茨,他的朋友遍布各行各业,有作家、有数学家、舞蹈家……他为什么能和这些各行各业的人成为朋友?因为他与这些人聊天时,总爱说对方想听的。他在和舞蹈家聊天时,绝不说晦涩难懂的数学字符;他在和音乐家聊天时,绝不说博大精深的天文地理;他在和数学家聊天时,绝不会说源远流长的史诗巨作。与任何一个人聊他不擅长、不感兴趣的话题,彼此都会有种鸡同鸭讲的感觉。但说一个人爱听的,会让她有种精神上的共鸣,继而愿意与之交流。
宝钢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每一年,全国各地的分公司都会选一名人员去位于上海的总部培训,为期两个月。为了节省支出,总部给员工安排每两人住一个宿舍。
这一年,武汉的刘刚被分公司选中去总部培训。刘刚下午抵达上海,去总部报到后,领了宿舍号。进入宿舍时,另外一名培训人员张俊已经入住,此刻正躺在床上玩手机。
刘刚放下手上的行李,率先打起了招呼:“您好,我是刘刚,你可以称呼我小刘。”
“我是张俊,你可以喊我小张。”张俊抬头看了一眼小刘,也用同样的方式自我介绍,然后又继续玩手机了。
刘刚一边整理自己的行李,一边说:“你来多久了?”
张俊回答:“没来多久,比你早一两个小时。”张俊回答的时候,眼睛没有离开手机,似乎没什么兴趣聊天。
刘刚心想,自己得在总部培训两个月,这就意味要和张俊一块住两个月,这样冷淡的相处可不行。很显然,张俊并不是个善谈的人,也不热衷于结交新的朋友。看来,只能由他来拉近彼此的关系了。于是,他接着问:“我听你的口音,应该是北方人吧?”
“是的,我是东北人。”张俊漫不经心地回答,视线依旧没有离开手机。
“东北是个好地方,美食特别多,前两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舌尖上的中国》特别制作了一期东北特色小吃。我为了吃正宗的东北小鸡炖蘑菇,还特地去了一趟东北。”刘刚一边说,一边观察张俊的神色。见张俊依旧盯着手机看,他继续说:“当然,最让我对东北印象深刻的,还是去年上映的电影。"
“是《智取威虎山》吧?那部电影我也看了,拍得很不错。”张俊的视线移开手机,开始评论起电影中的细节和引人深思的地方。
刘刚一边认真地聆听,一边观察张俊的神色,他发现张俊对电影中的情节记忆的非常清楚,点评也十分专业。不难看出,张俊是一个特别喜欢电影,对电影非常关注的人。于是,刘刚开始和张俊聊起有关电影的话题,从战争片到恐怖片,从恐怖片到科幻片。
张俊越聊越有劲,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的时间。张俊还主动邀请刘刚一同出去吃晚饭。
从互不相识,到侃侃而谈,刘刚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他到底使了什么魔法才让彼此从陌生人成为能相约一块吃饭的朋友呢?其实,是刘刚抓住了张俊的兴奋点。什么是兴奋点?其实就是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很显然,刘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他观察到张俊热爱电影,所以说了许多张俊爱听爱聊的有关电影的话题。有研究表明,两个陌生人聊天,如果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那么能快速的拉近彼此的关系。话说回来,如果刘刚没有聊张俊感兴趣的话题,那么两人只会各干各事,互不交流,成为点头之交。
对于谈话高手来说,他能快速地找出别人想听的话题,但对能把天聊死的人来说,这简直难于登天。好在,抓住别人想听的话题并不是没有技巧可言,你可以观察对方的言行。有人曾这样形容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一个女人如果爱着一个男人,那么她的眼眸会泛着爱的光芒,说出的话语就像裹了一层蜜,无时无刻都想与对方黏在一起。这话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确实很有道理。因为,从这个女人的言行就能看出她正在热恋。想要抓住对方想听的话题,就得观察他的言行。如果说到他感兴趣的话题时,他会露出认真的表情,会停下手中的一切动作,一心一意听你说。
交流其实就是一场博弈,谁都想胜利,谁都想站在主动方;但如果你想主动与人交好,那么只能将自己置于被动,投其所好,说别人想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