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智库发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力如何?》的主题报告。
目前,美国虽然是机器人的最先发明者但在生产领域,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位于德国、日本和瑞士的工程强国。从生产量和使用量来看,中国均领先世界。与许多技术一样,中国具有显着的成本优势。报告针对中国机器人企业能否创新并达到与世界领先企业相同的质量水平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大多数人普遍认为,中国是复制者,美国是创新者。这种说法往往支持对技术和产业政策的懒散态度。美国在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然而,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首先,假设是错误的,因为创新者可能会失去领先地位,输给成本结构较低的复制者。正如在美国许多行业正在发生的那样,包括消费电子、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板、电信设备和机床。
其次,尚不清楚中国是否是一个行动迟缓的复制者,并且永远注定是一个追随者。
为了评估中国产业的创新程度,史密斯理查森基金会支持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研究这一问题。
诚然,评估任何国家产业的创新能力都是困难的,对中国产业来说尤其困难。 部分原因是,中国向世界披露的信息比以前少得多,尤其是有关其工业和技术能力的信息。尽管如此,ITIF还是依靠三种方法来评估中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创新。
第一,从欧盟R&D 2000名单中的机器人公司中随机挑选了3家中国机器人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评估。
第二,对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全球专家进行了采访并举行了焦点小组圆桌会议。
第三,评估机器人创新的全球数据,包括科学文章和专利。
机器人的重要性以及美国的角色
美国发明了机器人技术,但与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在外国竞争对手面前失去了领先地位,部分原因是缺乏耐心资本;其他国家的公司愿意进行长期投资。如今,领先的机器人生产商位于德国、日本和瑞士,中国正在积极追赶。一项研究表明,到2022年,日本将占全球机器人产量的46%,占全球出口的36%。相比之下,美国仅占全球出口的5.4%,尽管其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大三倍。也就是说,日本的机器人出口强度是美国的20倍。
如今,美国没有制造工业机器人的铸造厂。虽然ABB和Fanuc(发那科)等主要机器人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但它们的大部分研发(R&D)和先进生产都在其本国进行。此外,美国的零部件供应商很少。这就是为什么到2022年,美国在机器人领域的贸易逆差为12.6亿美元,出口额仅占进口额的28%。
尽管美国在机器人生产方面总体落后,但美国却是此类公司的所在地。例如,Productive Robotics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机器人公司,其95%的零件在美国制造,该公司制造了有助于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的多轴协作机器人。此外,总部位于伊利诺伊州的Ingersoll Machine Tools开发了Master Print Robotic,将3D打印和计算机数控(CNC)铣削有效地结合到一台机器中。美国也有许多创新的机器人初创企业,部分原因是强大的软件能力;罗克韦尔自动化(ITIF支持者)等美国公司在该业务的服务方面实力雄厚。尽管如此,创新并不总是转化为生产和销售领先地位,特别是如果其他国家的快速追随者能够快速有效地复制并具有溢价的话。
中国机器人产业及市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21年,中国每名制造业工人安装的机器人比美国多18%。而在控制中国制造业工资明显低于美国工资的情况下,2021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使用率是美国的12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市场力量,而是政府政策。中国共产党(CCP)已将制造机器人的采用作为首要任务,并提供了慷慨的补贴。
IFR提供各国制造业中机器人使用的数据。韩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采用国,每10,000名制造业工人拥有超过1,000台机器人,新加坡位居第二,拥有730台机器人,其次是日本和德国,各拥有近400台机器人。美国每万名工人拥有285台机器人,而中国为392台。
安装和运行机器人的决定通常是基于当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人执行任务时可以实现的成本节省,而这些成本节省与制造工人的薪酬水平直接相关。因此,高工资德国的机器人普及率高于低工资印度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有趣的问题是,考虑到随着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时间会缩短,在控制工资水平的情况下,国民经济在机器人采用方面的表现如何。
截至2022年,全球安装的所有工业机器人中有52%安装在中国,高于十年前的14%。
比较机器人采用率占基于各国制造业工资水平的预期采用率的比例。可以看到,中国领先于世界,其机器人采用率是预期的12.5倍,高于预期的1.6倍。考虑到美国的制造业工资,美国的机器人采用率仅为预期的70%。
事实上,在机器人的采用方面,中国似乎是独一无二的,其国家和省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来补贴机器人和其他自动化技术的采用。根据IFR的数据,这就是中国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原因之一。到2022年,全球所有工业机器人的52%安装在中国,高于十年前的14%。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这对中国机器人的采用也是一个福音,因为汽车工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购买者。
评估中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
中国对机器人技术的巨大且快速增长的需求意味着大多数西方主要机器人制造商都已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现有的中国企业不断扩张,并创建了许多新的初创企业。
在上海,ABB和Fanuc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工厂,其设施甚至比发那科在日本的工厂还要先进。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中国建有3家工厂,年产机器人1.8万台。如果以最近的历史为鉴的话,中国正在利用这种外国投资来获取知识并迫使技术向中国机器人制造商转让。即使外国投资者对知识产权盗窃实施严格控制,工业知识也会产生溢出效应,帮助中国企业缩小创新差距。
中国有很多国产机器人公司,如极客机器人、海康威视、蓝剑(中国军用机器人)等。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中国已有超过3,400家机器人初创企业——不仅有工业机器人,还有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而且,去年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发展进步非常快。
例如,Tracxn列出了188家中国机器人初创企业。在前10名中,有8家拥有来自中国以外的风险投资者,这表明了它们的创新潜力。其中,许多初创企业来自松山湖,这是中国东莞以南的一个工业开发区,那里有数百家机器人公司,既有初创企业,也有老牌企业。虽然其中一些可能是炒作,但一位香港教授表示: “东莞开发新技术产品的速度比硅谷或欧洲快5到10倍,而成本只有硅谷或欧洲的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尽管国内产量不断增长,中国仍然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进口国,这表明中国仍然严重依赖国外技术。2019年,中国71%的新增机器人来自海外,包括日本、韩国 、欧洲和美国。核心零部件由日本和其他公司主导。
例如,中国公司仅占据谐波齿轮减速器市场的 25%。事实上,中国的许多零部件依赖进口。正如一位中国分析师所言,“在中国出口的机器人中,进口零部件的价值仍然非常高。”
2022 年,中国出口的机器人价值仅占其进口机器人价值的36%。另一项研究着眼于三个关键上游行业工业机器人、机器人齿轮减速器、机器人控制器和机器人伺服系统。这三项关键投入几乎占工业机器人生产成本的70%。2020 年,这些产品主要由外国公司制造,特别是日本、德国和瑞士。研究表明,中国大多数工业机器人公司都是系统集成商,从事附加值较低的工作。
然而,中国至少在两个领域落后。首先是软件,当今机器人技术约80%的价值是软件,而机器人质量和多功能性的区别之一就是软件。而中国在工业软件能力方面仍然落后。第二个是集成系统开发和机器人即服务即商业模式,中国在这方面比西方公司弱。
此外,中国很多机器人企业都是复印机。一位专家报告称,日本机器人生产商Fanuc在中国竞争对手的机器人上发现了其铸造痕迹。又如,波士顿机器人公司开发出机器狗的可行走机器人后,中国企业纷纷效仿。
虽然中国机器人的质量普遍无法与西方最好的公司相媲美,但它们通常具有价格优势,对于许多公司,尤其是高收入国家的公司来说,这种成本与质量的权衡是值得做的。对于这些要求不高的客户来说,低廉的价格很有吸引力。正如一位专家告诉我们的那样,许多中国机器人的性能相当于国外最好机器人的80%,但价格却便宜得多。这个价格点推动了销售。
西交利物浦大学企业家学院机器人学院副教授安瓦尔·马吉德博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其产品预计比欧洲和日本同类产品便宜30%,这对新兴经济体更具吸引力。”例如,中国公司Humanoid的价格约为90,000美元,比西方公司低五倍。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中国机器人生产商目前正在成本竞争。
事实上,该战略似乎是以质量换取价格以实现规模化。在中低端市场获得销量(来自领先企业),然后再投资(在政府的帮助下)购买更高端、更具创新性的产品。
然而,中国正在某些市场进行创新。例如,专家认为,Geek和HAI等中国公司是物料搬运领域的创新者;而Leader Drive的零部件实力雄厚;Unitree是一家机器人初创公司,正在快速缩小差距,他们的机器人(例如BD)虽然没有那么好,但便宜得多,进而被不需要相同质量水平的大学和其他组织采用。
中国在机器人新兴领域,特别是人形机器人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已宣布计划到2027年主导这一领域,并为此向企业提供大量国家资金。
中国还利用海外收购来获得能力。最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美的集团宣布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KUKA。同样,EFORT收购或投资了意大利的3家机器人公司,包括CMA、Evolut、Robox和WFC集团。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埃斯顿收购或投资了投资多家国外机器人公司,包括美国外骨骼驱动系统公司BARRETT、德国 fMAi,并与欧洲领先机器人生产商CLOOS合作。
总体而言,中国和中国机器人公司似乎认识到,他们需要从快速追随者和复制者转向创新者。他们这样做的一种方法是专注于许多前沿项目。此外,政府还迫使大学的机器人研究人员与公司合作。因此,虽然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机器人技术的追随者,但它正在成为一个快速的追随者。
与此同时,中国在其他技术领域也遵循了这条道路,成为创新领导者。世界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创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疆通过使用数千名工程师以及远远超出其他任何公司在其他地方所做的任何事情的制造和研发规模来主导无人机。同样,正如一项针对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认为:“工业机器人的升级轨迹与中国手机行业的发展类似:起初,国内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稍差,但比国外生产的高端手机便宜得多;后来,当国内企业积累了足够的资源时,它们就可以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具有国际竞争力。”
因此,对于中国的创新能力,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位专家告诉表示,由于这一快速进展,“中国在机器人技术方面至少与美国和欧洲持平,甚至可能领先。 中国企业在机器人硬件方面实力雄厚,尤其是汽车领域。”
而另一位与会者表示:“中国公司是物料搬运领域的创新者。”他们推出了我们在美国没有的产品。HAI Robotic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中国本土企业似乎在二、三线市场的渗透率最高,至少在零售应用的AMR和机器人方面是这样。”
然而,有一位专家表示, “中国正在部署快速追随者战略,但他们正在迅速追赶。”目前,他们的机器人不如我们的好,但便宜得多,因此正在被教育机构或不太认真的商业客户采用。但这一差距正在缩小。”
反映中国在创新(和质量)方面不领先的一个事实是,目前外国公司可能占中国机器人市场的75%,而国内公司约占25%。而核心零部件则由日本企业主导。
创新能力数据
创新能力数据对于评估创新能力很有用,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术出版物并不一定转化为商业创新能力表现。同样,专利也不区分高价值专利和低价值专利。尽管如此,数据可以提供参考,尤其是在趋势方面。
中国在机器人专利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5年至2019年间占全球专利总量的35%。相比之下,美国约占机器人专利总量的13%。有趣的是,CSET的一份机器人专利报告发现,中国申请的机器人专利中有92%来自大学,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8%。相比之下,中国申请的机器人专利只有4%来自公司,而美国为82%。 但中国申请的机器人专利几乎是美国的三倍。2005年至2019年间申请机器人专利的前20个组织中,没有一个是美国的,有7个是中国的。
然而,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与美国的专利并不相同,许多专利的质量较低。正如CSET研究表明的那样,“有理由相信,对于高质量、高数量的中国受让人来说,获得的机器人专利确实反映了重要的机器人研究/工作。”
中国在该领域的学术出版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传感器/传感领域。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调查了被引用最多的机器人研究论文,发现中国占27.9%,美国占24.6%。美国发表的机器人论文略多,但中国的比例更高论文是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
然而,在创新产品方面,中国显得落后。一份出版物《机器人报告》向全球最具创新性的50款机器人产品颁发了年度创新奖。2022年,只有3篇来自中国,而35篇来自美国。2023年,只有1篇来自中国。这种差异部分可能是因为该出版物位于美国,但差异仍然在于重要的。
公司案例
虽然总体而言,大多数中国机器人公司似乎都是复制者,但也有一些中国公司展现出创新特色和潜力。例如,清洁机器人制造商Narwal是2015年第一支进入中国机器人初创企业孵化器的团队,并在两个月内完成了两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源码资本、高瓴资本和字节跳动等。
同样,总部位于东莞的AgileX是一家成立五年的机器人底盘制造初创公司,在一轮投资中从红杉资本、5Y资本和子公司祥峰创投等顶级风险投资家那里筹集了超过1500万美元的投资。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科学院旗下的机器人企业新松。 作为自动导引车(AGV)领域的领军企业,新松是最早将AGV应用于汽车装配等实际应用的企业之一。另一个中国研究小组因模仿各种动物行走方式的机器人而获得了国际奖项。同时,工业机器人公司中国Mech-Mind Robotics 已与日本领先公司包括安川电机、电装公司和川崎。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埃斯顿的研发强度(研发相对于收入)为 5.9%,高于瑞瑞自动化领先企业ABB的4.2%。埃斯顿还实施了多项海外并购交易主要致力于研发。 2017年,它收购了英国TRIO(运动控制器)和意大利Euclid Labs(视觉)20%的股份。同时,Leaderdrive 因成功突破“瓶颈”技术、开发机器人核心技术而受到中国电子学会的称赞。该公司与多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参与了四项国家重点研发2017年至2019年期间的计划。
ITIF深入考察了四家中国机器人公司:科沃斯机器人、北京石头机器人、埃斯顿自动化和赛松。
科沃斯机器人
科沃斯机器人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专业研发和制造家用机器人,主要包括扫地机器人、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科沃斯致力于长期投资于技术基础——家庭机器人的研发及其从芯片和传感器集成到管理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价值链。其愿景是“打造生活、生产、生态全场景的服务机器人,为全人类带来智慧、便捷、人性化的全新体验。”
科沃斯已在全球145个国家销售了超过2200万台机器人。它已从中国本土市场扩展到日本、德国和美国,建立了强大的销售子公司。就科沃斯的自动化技术创新而言,其“Smart Navi”测绘系统使用激光来绘制地图 房间并为其机器人创建高效的清洁路径。
科沃斯一直在大力投资发展其研发能力和战略。自2006年以来,该公司每年投资开发20多种新机器人产品。科沃斯拥有约1,000名工程师,在中国和海外拥有1,200多项专利。2022 年,该公司研发投资约7800万美元,占费用的6.1%。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89亿美元,在全球扫地机器人行业排名第一。 但2021年其收入中只有36%来自国外销售。
科沃斯还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致力于研发和创新。2018年,在南京成立机器人人工智能研究院。2022年,科沃斯推出创新模式研究院(IMRI),其前身是2016年成立的中国首家机器人主题博物馆。IMRI是一家差异化企业为企业家和内外部高级管理团队提供的模型,“旨在平衡创新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帮助更多的创新实践落到实处。”2023年,科沃斯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在技术方面,成立华中科技大学-科沃斯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光电传感器、智能算法、机器人平台等技术领域研究;促进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方将联合培养具有专业学位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共建相关技术领域的博士后工作站;同时,科沃斯将为华中科技大学搭建校外实习实践平台,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制定专项招聘和人才储备计划。
纵观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龙头企业美国iRobot占据主导地位,科沃斯机器人、斯通科技紧随其后。 iRobot 在北美、日本以及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全球扫地机器人主要消费市场的份额已分别达到75%、76%和50%。相比之下,科沃斯机器人 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6%,这表明其产品在创新和质量方面可能落后于全球领先者。
然而,该公司的产品却获得了国际创新奖项。例如,其DEEBOT X1 OMNI机器人荣获2022年消费电子展创新奖。科沃斯还与中国以外的公司合作开发产品。 例如,科沃斯机器人公司与总部位于丹麦的北欧设计公司Jacob Jensen Design Studio 以及位于曼谷和上海的其他工作室合作,这些工作室与世界各地的公司合作开发产品。
此外,2020年5月,科沃斯机器人与iRobot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据《证券日报》报道,此次合作旨在“提升各自品牌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性能和综合竞争力,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渗透率”在产品研发领域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工程能力和专利布局。”协议规定,iRobot将独家采购基于科沃斯机器人设计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同时,iRobot将向科沃斯机器人公司授权其独家Aeroforce技术和相关知识产权。
据报道,科沃斯已获得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补贴,例如,2020年将获得180万美元的补贴,支持32个项目,以刺激经济增长。
北京石头科技有限公司
石头扫地成立于2014年,还专注于机器人扫地和拖地设备。石头扫地得到了科技巨头小米的支持,小米在该公司成立几个月后对其进行了投资;石头扫地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部分,为小米生产自动吸尘器。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小米定制品牌米家智能清洁机器人和米家手持无线吸尘器,以及自有品牌石头扫地。 机器人与小娃智能清洁机器人。
2023年,Roborock推出了新的S7型号S7 Max Ultra,据The Verge报道,这是一款拖地和吸尘机器人,配有充电底座,还可以清空吸尘器的垃圾箱、给水箱加水、清洗和烘干拖把。除了暖风之外的主要区别在于,S7 MaxV使用 ReactiveAI 2.0技术来避免家中杂乱,而新款S7 Max使用Roborock的Reactive Tech。很大程度上,人工智能驱动的物体回避通常意味着机器人可以学习要避开的特定物体,例如宠物粪便和袜子,而反应式技术只是避开其路径中的任何物体。
2020年,该公司在全球机器人吸尘器行业的份额约为9%,高于2017年的10%。相比之下,iRobot的份额从2017年的63%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46%。
核心技术员工均为具有研发经验的专家,曾与微软、华为、英特尔、ARM、诺基亚等科技公司合作。研发支出方面,石头科技2022年投入6800万美元,约 同比增长11%。研发人员方面,公司半数以上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其中,截至 2022 年底,研发团队共有493名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4.5%。根据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底,石头科技累计申请专利3,306件,其中1,664项获得批准。在已授权的专利中,有451项为发明专利。截至2023年底,“Roborock”已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了730项专利申请,向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提交了81项专利申请。
石头扫地机器人在中国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例如,中国的隐私法规和执法并不像大多数发达国家那么严格。企业可以利用联网设备收集的数据来不断优化人工智能算法,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取得技术进步。
2022年全年,公司国内收入占比47.5%,海外市场收入占比52.5%。公司在美国、日本、荷兰、波兰、德国、韩国等地设立分部,在亚马逊、家得宝、塔吉特、百思买、沃尔玛等网上平台开设网上品牌店。美国,并通过持续的品牌投资获得了广泛的消费者认可。2020年,该公司在全球机器人吸尘器公司中的份额从2017年为0%上升至17%。相比之下,iRobot的份额从2017年的63%减少至2020年的46%。
公司产品荣获多项国际创新奖项。《时代》杂志将石头扫地机器人S7 MaxV Ultra列入2022年最佳发明榜单。该产品还荣获“国际 IF 设计奖”和“台湾金点奖”。石头扫地机器人S8 Pro Ultra被评为全球最佳发明奖。凭借其创新的产品设计,荣获IHA全球创新奖家居+家用电子类别。自CES 2023上推出以来。Roborock S8 Pro Ultra已赢得多项奖项和荣誉,包括“CES 最佳”认可。2022年3月,Roborock S7+ 被总部位于丹佛的一家专门从事纪念出版物的公司Innovation & Tech Today评为Top 50种最具创新性的产品。
埃斯顿自动
埃斯顿于1993年在南京成立,从专注于机床数控系统发展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主导力量。2022年,埃斯顿营收约为5.4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业务约占66%。该业务主要在中国运营,约占其业务的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来自国际业务,主要在欧洲和东南亚。
埃斯顿提供64种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通用六轴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SCARA机器人以及针对特定行业的定制机器人,工作负载范围从3公斤到600公斤。公司提供20余类标准化机器人工作单元。
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研发项目、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重大项目。2022年,埃斯顿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埃斯顿为了获得技术能力,收购了多家外国公司。例如,2016年,公司收购了全球3D视觉技术领导者意大利公司Euclid 20%的股份。此次收购为埃斯顿提供了机器人3D视觉技术,将其机器人产品转向智能机器人。
2017年,埃斯顿以1500万英镑收购了全球运动控制器十大品牌之一的英国TRIO公司。此次收购为埃斯顿提供了先进的多轴运动控制技术能力,可同时管理多个伺服系统、视觉系统和机械单元,从而可以控制多个轴,例如64或128轴。
同样是在2017年,埃斯顿还向美国Barrett公司投资900万美元,增强其机器人的人机协作能力,实现学习、感知、反馈等智能功能。并以887万欧元收购德国公司M.A.i,利用其产品和技术平台,将集成机器人应用从中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型。
2020年,埃斯顿完成了对焊接机器人领军企业德国克鲁斯32.5%股权的收购,凭借克鲁斯的技术,迅速成为中国焊接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
除了海外资本活动外,埃斯顿还在意大利米兰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制造工厂,同时与当地学术机构开展科研项目合作。
2022年,埃斯顿的日本同行、世界领先的机器人制造商Fanuc公布的收入为57亿美元,净利润为11.4亿美元。
与埃斯顿相比,Fanuc的营收是埃斯顿的十倍以上,机器人业务毛利率超过42%,明显高于埃斯顿约20%的毛利率。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发那科的研发与销售比率分别达到营收的7.2%、9.6%和10.3%,与2022年埃斯顿的水平相同。而Fanuc的绝对研发支出是美国公司的十倍以上。而Fanuc的厌烦人员只有2100名,是埃斯顿的两倍左右,这凸显了中国低研发工资的购买力。
截至2023年底,发那科已申请专利9,820项,获得授权4,874项。2014年至2020年,Fanuc的专利申请均匀分布在日本、中国、美国和欧洲。埃斯顿的专利中,有371项在中国大陆注册,其余190项为国际专利,主要分布在德国和东南亚。对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库的检索显示,埃斯顿在美国注册了12项专利,体现了该公司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维护技术进步的战略方针。与埃斯顿的561项专利授权相比,Fanuc的专利基础更加雄厚,体现了发那科在全球市场广泛的研发和创新力度。
新松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辽宁省,是一家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政府研究机构)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新松主要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新松拓展全球市场,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德国等地设立海外子公司。 2022年,海外销售占营业收入18.6%。
新松主要产品和技术包括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焊接自动化、装配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等。近年来,其在智能和自动化制造领域的技术发展利用了机器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
2022年,该公司在研发活动上投入了约3.51亿RMD(49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53%,约占销售额的10%。令人惊讶的是,2022年,该公司有2537名研发人员,约占公司总员工的65%,这个数字高得惊人。但公司每年只向研发人员支付平均19,314美元的工资,这也是它能负担得起这么多员工的原因之一。
然而,该公司可能夸大了其雇佣的研发人员数量,因为其61%的研发人员只有学士学位,而且很可能是技术人员而不是研发人员。为了取悦政府,中国企业似乎夸大了其雇用的研发人员数量以及进行的研发金额。
中国的机器人战略
与美国的政策通常忽视或贬低机器人技术不同,中国政府已将机器人开发、生产和使用的全球领导地位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工业的首要任务。中国知道自己在机器人技术方面落后,并且仍然存在贸易逆差,这就是为什么设定了进入更高端机器人领域的目标,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危险条件下替代工人的机器人以及高精度工业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5年,中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源头和集成应用的高端制造业集群中心,提升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 机器人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提出了提高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税收等任务。在财政支持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政府还制定了机器人技术使用的国家目标,列出了希望更多机器人创新和采用的11个关键领域,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和能源领域。
总体而言,政府设定了2025年将机器人使用扩大十倍的目标。因此,许多省级政府为企业购买机器人提供了慷慨的补贴——尽管报告的数字的准确性可能令人怀疑,因为其规模令人难以理解。例如,2018年,广东省计划投资9430亿元人民币(约1350亿美元)帮助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同样,安徽省政府表示将投资6000亿元人民币(约860亿美元)。为该省制造商的产业升级提供补贴,包括通过机器人技术进行升级。客观地说,按GDP计算,这相当于美国投资4万亿美元。然而,这些数字可能被严重夸大,因为波士顿咨询集团报告称,这一数字仅为60亿美元左右,这只是报道的一小部分。
此外,中国还为设备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并且已经建立了第二个国家机器人行业五年计划。不管怎样,中国为机器人采用提供的补贴似乎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每台机器人。
就像在许多其他行业和技术领域所做的那样,中国正在利用其国内市场优势,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优势,试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迫使国内制造商增加国内消费。 事实上,中国大力推动机器人生产本地化,以使其经济安全化,抵御外部冲击和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
中国还建立了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的区域创新中心和研究机构,并得到了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支持。鼓励制造商在研究中心附近设立工厂,以帮助采用新技术。 特别是,中国复制了美国制造体系,建立了一批公私合营的研究机构,其中包括一个机器人研究机构。
但一个区别是,在中国,各种机构、公司、研发人员都集中在一处。比如,东莞机器人城,这里以政府支持的机器人研究所为核心,周围有许多中国机器人公司。又比如,沉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集群。据Merics研究所报道,该中心的主要租户是“新松”,这是一家新兴的机器人公司,它是从沉阳自动化研究所(SIA)分拆出来的,沉阳自动化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CAS)的一个分支机构,在机器人研究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公司和集群的目标是消除中国对进口的依赖。
中国还有另一项优势:媒体、学术界和政府官员不会像美国那样不断抱怨机器人抢走了工作。在中国,机器人被视为对国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在美国,它们要么被视为无产阶级的贫困,要么被视为“终结者”机器。从长远来看,在欢迎机器人的社会中比在妖魔化机器人的社会中更容易进行创新。
美国应该做什么?
如前所述,美国在机器人创新领域似乎表现良好,但在机器人生产方面却表现不佳。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实际上类似于美国创新、其他国家生产的许多先进技术的历史,最终大大削弱了美国的创新能力。
美国商务部应召集一个机器人行业咨询小组,就重建美国机器人行业的行业需求向政府提供建议。其中一些肯定会集中在重建我们的电气和机械工程大学课程的需要,特别是它们培养美国人毕业的能力。国会和政府需要扩大对机器人研究的资助,特别是ARM,该公司已经完成了120多个先进技术项目,包括新工具、传感器和软件项目。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能够扩展机器人技术的美国公司。尽管波士顿动力等一些公司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但仍然需要更多。关键的一步是让美国大公司能够收购美国规模较小的机器人公司,以便提供与中国公司抗衡所需的耐心资本。 因此,欧盟反垄断机构拒绝亚马逊收购美国公司I-Robot的提议是一个重大错误。 亚马逊在这个领域不参与竞争,因此不存在竞争影响。但亚马逊确实有资本支持 I-Robot 与中国清洁机器人展开激烈的全球大战。
此外,国会应制定机器人工厂税收抵免,类似于2022年设立的半导体税收抵免,以鼓励国内外公司在美国建立机器人生产工厂。美国及其盟国应禁止中国投资或收购其国内机器人公司。
但如果大部分机器人需求来自美国境外,美国将无法恢复其机器人产业。 因此,国会应增加对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制造推广合作伙伴(MEP)计划的资助,该计划专门旨在帮助小型制造商采用机器人技术。应制定奖励资本设备投资的税法,最好是对新机械和设备实行投资税收抵免。如果没有这一点,可以通过恢复资本货物投资的第一年支出来实现。此外,更高的最低工资和更少的低技能移民将为企业提供更多动力来安装机器人,而不是以最低工资雇用工人。
最后,政策制定者需要拒绝不断抱怨机器人的反机器人浪潮,而是为美国描绘一个机器人密集的愿景,其中机器人技术在提高生产力、提高安全性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