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核心是什么?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究竟在哪里?考古发现华夏历史与史料记载完全相符,何止5000年?以妇好为代表的所谓安阳遗址,肯定非殷墟,大量证据显示为:周朝!
作者简介:吴粲又名代蔚,毕业于四川大学。策划学(策划经济学)的开拓研究者;并致力于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时间;还花大量精力研究过希尔伯特几何、非欧几何、极限问题及自然哲学,颇有心得。2021年3月偶然发现了与所从事的祖传工艺的相关性,进入三星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这是一个真正的几千年的难题,并且非常重要!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夏朝历史,虽然有重要传世文献《史记》、《竹书纪年》等都记载了夏的存在,但由于难以找到准确的证据,或对存在的证据不能给予充分的解读,别说外国不承认华夏5000年历史,就连我国史学界自己都质疑不断,国内不少学者也干脆不承认,甚至还出现夏朝在埃及这些奇谈怪论。
◆声明:本文是严谨的学术研究!绝非臆想、主观推测!
主要研究方法:采取自然科学为主,主要手段“实证”、“量化”、“模型”;以人文社科方法为辅,主要手段依据“信史”、“经典”文献,所以得到的结论应该较为“客观”。
而非大量“文献举证”,导致“利己引用”、“自圆其说”、“纠缠不休”。
所以阅读本文必须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不然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特别声明:原创学术文章,转载或摘引必须指明出处、必须符合学术规则、法律许可,否则追究学术不端或法律责任!
◆笔者最近建立了一个模型来研究我国先秦史,在模型的严密推演下,得到了很多让人意外的结论,其中最让人惊喜的是找到了夏朝存在的7大证据。
既然是在严密的模型下得到的结论,就是较为客观和正确的答案。
一、模型的简易说明
1.理论基础:A.出土文物所处朝代的科技水平,反映出的典型的时代特征。不同朝代由统治者建立的精神信仰物,如每个朝代的图腾形象,就如当今的国徽、国旗;B.一些属于后一个朝代因为科技进步、工艺升级的工具、产品,前一个朝代肯定不存在,这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所决定,就如:手机肯定不能出现在清朝;C.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形成多条时间轴,然后互相印证。
2.我们自己设计一个软件去抓取一些文物的视频或搜索文字,对一些大型或代表性的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分类,与模型中的时间轴进行对应。
3.以文物作为重要依据,对其所蕴含的科学技术成份、用途进行分析,再结合史料相印证,在模型上分析文物的关系,归类到时间轴上,从而得到文物所在的遗址的历史时期,其中重点找到夏的起源并理顺夏商周的清晰脉络!
4.多种具有代表性的物件放在时间轴上进行对比,比如选择陶器、玉器、文字、农具分析归类所属的朝代,特别是分析龙具有的不同朝代的的特征,那么所得到的结论差错就极小。
5.尽管碳14的测年是一个客观的量化数据,但样本选择、检测手段等却存在很大的偏差,导致所得结果差距太大,最近5年内所得数据作为依据,时间太久的测量结果只作为参考。
6.前提和关键:必须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现场采访、再现实践等方法,找到文物的真实用途。
(注:深入的模型研究见论文)。
二、原来如此!最少有7大证据显示良渚就是夏朝都城。
◆这7大证据可作为独立的证据,但又能互相印证。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在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有关良渚文化究竟是什么时代?由我国上古什么人建成?有多种研究结果,其中清华大学博士陈民镇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虞。台湾艺术大学吕琪昌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陈剩勇教授等强调是夏文化的源头。
第1大证据:早已出现,却无人能识,这却是夏朝的图腾!
良渚遗址出土了多个以下图案的玉器(见下图)。
而这个图案通过对所在文物的特征、用途以及古代工艺技术、古文字特点、史料记载等综合分析,得到它表达的核心内容,结论竟然是:夏朝的图腾!
此图腾上面是用人手按住牛头,可能是史书所记载的发生在在夏朝的一件大事,《国语》曾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考证:“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同样记述这件事的还有《韩非子》和《史记》“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众多玉器上都有此图腾(见下图),说明了当时它的重要性。
(◆更专业、细致、详尽的分析见论文,发表后转载)。
第2大证据:夏字的甲骨文。
最早的“夏”字其实从两个方向表达的(见下图),第一个应该是大禹治水的形象,而第二个字形表达了与证据1相同的核心(在论文中分析)。
第3大证据:良渚只出土了玉壁,没有出现玉璋。
良诸玉璧自草鞋山良诸大墓出土后,江苏张陵山、寺墩,上海福泉山,浙江反山诸良诸大墓中共出土了几百件,它们几乎都与贯耳壶等良诸典型陶器共出(见下图)。
为何良渚只出土了玉壁,没有出现玉璋,这其实也能作为一个证据说明它是夏,理由在论文中分析。
第4大证据:(涉及核心内容,只能论文中见)。
◆以上4大证据,每一个可以作为独立的证据,但它们反映的核心内容也一致,这样共同形成了更强大的证据链。
第5大证据:良渚的水利工程就是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
良渚的中心是一个占地30公顷的宫殿遗址,也有证据表明该城内实施了人工防洪设计。城内外有许多水道入口,与河网相连,城内有人工土丘和天然丘陵。
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遗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良渚古城西北方向。整个水利系统的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能拦蓄出13平方公里的水面,总库容量约4600万立方米,分别约为杭州西湖的1.5倍和4倍,具有防洪、灌溉、运输等多种功能,是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发现最早的拦洪大坝工程。
1969年2月11日,一颗美国卫星飞过杭州上空,拍下了一幅高清影像。后来竟然帮助中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5000年前的良渚水坝。
2011年年初,王宁远研究员辗转得到了一张已解密的美国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良渚周边的卫星影像。他有一天发现通过栲栳山居然连上了毛元岭和塘山!这就意味着,如果这是个良渚的水坝,那它们和塘山就构成了一个整体!后来通过技工的勘探证实,那条长垄果然是人工堆筑的坝。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条坝的东西两侧,还另有两条人工短坝!这三条坝,后来被考古学家命名为狮子山(东)、鲤鱼山(中)和官山(西)。
对此高水平、复杂的水利工程也让很多人感到迷惑不解:是谁修建了如此浩大的工程?虽然有人怀疑是大禹所为,但这样的结论可能与其他夏商周考古结论有抵触,又由于缺乏用其他证据来充足佐证,所以就这样错过了一个正确的、重大的历史结论。
◆原来这就是夏的都城!治水工程为夏朝长期所为,它也是历史一直关注的大禹治水的中心区域以及治理的成果所在!!
◆之所以以前不敢承认这种结论,可能会与一些考古结论相冲突,但这是因为夏商周的考古本身存在系列的错误形成。
对于大禹治水,很多人进行了种种推测,地点、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大江南北,甚至还有人海阔天空地认为是西亚的二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但古代工具落后、交通极其不方便、人员并不多的情况下,不可能实施大面积、长距离的治水工程,而良渚的治水才完全合理,这样也与其他证据正好互相印证。
第6大证据:功能相同的一组典型用品,因科学技术进步在不同朝代的变化,后来朝代的升级换代替换了前朝的用品。
以下物品(见下图)其实是古代一种工艺中的重要实用物,并且功能、作用基本一致,只是前面时代被后来时代因为科技的进步逐渐被升级、替代。
A为良渚出土,B为三星堆出土,C为妇好出土。各自为三个朝代的典型物品(见第四节的分析)。
这三件物品是一种重要的工艺上所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升级,后一个朝代的物品替代了前一个朝代的物品,可以说具有典型的朝代特征。
第7大证据:不同朝代的信仰物作为模型时间轴上的重点,尤其是龙,从很多证物分析得到良渚的龙与夏朝的信仰紧密相关。
龙是华夏民族重要的信仰,从出土的文物实证来自距今7000年的仰韶,而实际可能更早,下图是整个华夏史上龙的出土文物的样貌,由此也可以看出其中的演变历程。龙在不同朝代有自己特定的形象,反过来,由龙的形象也可以判断所处的朝代。
◆注意:历史上,很多人容易把老虎和龙弄混淆,而其中有几处显著的区分点:第一,尾巴的尖向上翘为龙的两栖动物形态,老虎的尾尖自然状态下是下垂,而且龙的尾巴比老虎的长且表现得更有力;第二,龙嘴巴比老虎长;第三,龙牙齿平整而老虎有突出的门尖牙;第四,华夏民族崇拜的龙头上有角,老虎则无。
作为华夏民族的龙的形象还有更多特征,笔者在前面多篇文章中更详细比较过,在此不作赘述,请自己查阅。
从这些龙的形象、细节上进行大概地分析(在论文中还有更深入的研究):
(1)龙从仰韶开始出土,由此看出距今7000年以及更早对龙就开始崇拜,原型为鲸鱼的两栖形态,但容易与老虎的形象混淆,良渚的龙是雕刻在玉环上只有头部没有显示全貌,而与良渚有紧密关系的石峁遗址的龙与仰韶的龙的形象完全吻合,几乎一致;
(2)每个朝代的龙都有所处朝代的特点。反过来,就可以用出土的器物或图案龙的形象作为标准,来判断遗址所处的朝代。
(3)以鲸鱼的两栖形态为原型的龙一直保持到唐朝,直到宋朝,龙的形象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多已经是虚构的形象,但还是有以前的龙的“神态”在其中,而元明清的龙与宋代差不多,这3个朝代已经是大同小异,更加向虚化发展。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史料记载也基本相符,史料记载:在唐代以前,百姓常有穿戴龙纹者。但到了宋仁宗时代,就开始禁止,认为龙既然是一种如此尊贵而受民众爱戴的东西,那么,就必须只能由皇帝和官员独占,1036年他下达诏令,禁止女性以“奇巧飞动若龙形者”来做首饰。再后来,宋哲宗又下达诏令,禁止民众在衣服上装饰龙纹。
(5)夏商时期的龙,如果是非常清晰的图案或者模型,多个遗址出土的都非常接近,说明那个时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因为是依据现实中的实物,尽管不同地点、不同的人制作、甚至相差的时间也很长,但却能得到高度相同的图案或模型,而到了周朝这种动物可能已经灭绝,所以所得的龙的形象已经与夏商时期相差较大,只剩下一些传说中的形象。越往后的时代,与真实的龙形象相差更大。
为何要崇拜鲸鱼两栖时的形态这种动物,可能有二种原因:第一种,当时人们知道或听传说人是由这种动物转变(今天的进化)而来;第二种,当时这种动物已经极其稀少,因为可以作为陆地坐踦,作为两栖动物,在水中游泳也是能手,所以被帝王们作为坐踦,因附带作用产生的崇拜。
◆龙的特征可以作为判断属于哪个朝代的依据,因此以良渚、石峁古城出土的有关龙的物证,可以作为夏朝的证据。特别以此能判断属于夏商周时期的遗址,并理清它们的关系。
(更深入、专业的分析见相关论文,发表后再公布)。
三、绿松石铜牌饰代表商王的身份和姓名
1.每张绿松石铜牌饰代表一个商王,上面相当于记录了一个商王的姓名。
(1)三星堆出土了三个绿松石铜牌,实质就是表示为祭祀3个商王;
(2)与三星堆的祭祀坑不远处有3个土堆正好相印证,土堆处才可能是真正的埋葬地。为了防止人偷盗,再在不远处填埋祭祀物,就是当前所挖掘的祭祀坑。
1987年在三星堆真武仓包包出土3件,但只有2件镶嵌绿松石,仓包包位于三星堆遗址的东北部。1976年在广汉高骈乡出土1件,
2.有关铜牌饰的多个疑问。
(1)为何三星堆出土3件,但只有2件镶嵌绿松石?
第一,可能另外一个是很小夭折,目前三星堆的多件文物有此显示;
第二,由于年代太久,上面的绿松石可能掉了;
(2)发现铜牌饰的地方为何没有发现陪葬物?
可能是当时埋葬的一种方式,祭祀物与铜牌饰、尸体分开而葬,防止被盗;
(3)其他有些地方也出土了绿松石铜牌饰如何解释?
表示有一个商王埋葬于此地。
3.一个绿松石的铜牌就是一个逝去的商王,上面的图案相当于就是其姓名。绿松石的铜牌相当重要,就是商王的信物!
◆绿松石铜牌为何相当于是商王的姓名,分析见相关论文,发表后再公布。
据不完整统计,加上我国及其他国家,世界共保存有19块绿松石铜牌,但有的真假难辨,出土地也不明,本人只研究出土地准确的绿松石铜牌。
4.存在祭祀物与尸体分开的葬俗。
第一,衣冠葬,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葬法。墓内无死者尸体,仅埋死者穿戴过的衣冠,其坟墓称“衣冠冢”。据考古资料证明,此葬法可推溯到氏族社会后期;
第二,铜牌饰葬是变相的衣冠冢,因为一个绿松石的铜牌代表的就是一个商王。
四、以前面的7大证据再加绿松石铜牌得到一些结论,理顺夏商周有关遗址的顺序,得到华夏源头的清晰脉络!
1.结论
结论1:浙江良渚为中夏,距今约5300—4000年,陕西石峁古城为晩夏,距今约4400—4100年左右,早夏有待发现。如果以龙的特征及更多出土物具有的科技特点,石峁遗址肯定在良渚后面,所以以前得出的石峁遗址的时间需要调整。
结论2:二里头为早商,三星堆为晚商。
二里头出土了三块绿松石铜牌,代表了3个商王。
出土文物的祭祀性除外,从本身的真实用途、涉及的工艺判断,二里头肯定早于三星堆,因为从科学技术的先进程度比,二里头远远都落后于三星堆。
结论3:妇好(错误解读名,暂时沿用)及现在的河南安阳殷墟区为肯定周朝。
◆目前河南安阳的所谓殷墟,肯定为周朝,最主要的依据是:没有出土一个如此重要的能代表商王身份的绿松石铜牌。相反,却出土了很多能够代表周朝特征的文物。
前面第6大证据也是对此结论的支撑,A为夏,B为商,C为周,为各自时代的典型物,(具体的用途见论文分析)。
2.以第7大证据中的物证:龙,分析所具有的不同朝代的特征,以此典型的精神信仰物得到所处的时代,然后得到一个时间轴。
良渚出土的龙是在玉环的雕刻上,石峁遗址的龙图案雕刻在石板上,二里头用绿松石镶嵌在地里面,三星、金沙、妇好都是青铜模型,妇好墓还有玉雕龙。
比较分析这些龙:A.良渚的龙只雕刻了头部,二里头镶嵌在地里面已经不完整,所以形象不是非常明显;B.石峁遗址、三星、金沙这三处的龙则非常清楚,具有高度相似性;C.妇好墓的龙虽然与前几者“神似”,但已经是具有自己的特点;D.由以上分析加上其他更多物证,并参考碳14测年数据,在模型上得出:良渚、石峁遗址应该为夏朝,二里头、三星、金沙应该为商朝,以妇好为主的安阳遗址群应该为周朝。(更详细的模型分析见论文)。
五、更多证据:河南安阳以妇好为代表的遗址群,肯定为周而非以前结论的殷墟。
◆除了以上已经列出的第6大、第7大证据、龙的特征、以妇好为代表的安阳遗址群没有出土一块代表商王身份的铜牌饰外,还有以下一些重要证据。
1.周武王的钺
《史记·周纪》:“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悬其头小白之旗。”
《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逸周书·克殷》:“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拆悬诸太白。”
《太公(姜子牙)六韬》:“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钺。”
而《太平御览》中记载:“钺,王斧也”,斧钺是作为王权的象征,与王者如影随形。
而妇好墓出土了四把青铜钺,两把大青铜钺分别重9千克和8.5千克,如果再加上木柄,其重量在10公斤左右,另外两把小钺,它们的形制和纹饰基本相同,但重量仅为1.2公斤。
而此钺上的铭文(上图红色圆圈)已经清清楚楚表明了此钺的主人,而为何却还要虚构一个历史上子虚乌有的妇好,最主要原因还是过去对甲骨文解读存在原则上的错误,得出“妇好”二字确实是生拉硬扯得到。
钺上的铭文加上此墓还有多个极其明显的特征物表明了它的主人!比如为何时是4只钺?一大一小成两对,大的10公斤小的才1.2公斤?为何此墓埋葬在此区域?这些都是非常有讲究,而且与史料记载完全相符。
综合起来,因为专业人士忌用“绝对”,至少可以“肯定”,主人就是周朝的重要人物!(限于篇幅,以后解读)。
2.马及马车
安阳遗址群出土了大量的马和马车,若把它们用于战争,其实力、灵活度当然远超大象,只把三星堆作为商的样本,其战争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同时代,从战争、科技发展的规律来说已经完全违背,所以必然是更为先进的后来时代——周朝。
3.一些工艺、工具因为技术进步,致使升级改变所具有的典型的朝代特征。
下面这些出土文物出自妇好墓,有的虽然是以祭祀品的形式出现,但对应的器物其实是生活中的实用物或某项工艺的重要工具,它们与三星堆同类物品相比,其工艺、技水平已经是升级、换代,综合更多物证以及结合史料记载,应该属于周代。
以上仅仅是从妇好墓出土的1928件中挑选的几件,该墓出土的很多物品的样式、用途,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还在成为一些工艺的重要工具,甚至连形状都未有大的改变,可以想象这些物品包含的工艺和工具的技术含量在当时已经相当高,不可能是商代时期。
4.文字、占卜内容。
河南安阳以妇好墓为代表的遗址群,出土了大量以兽骨、青铜为载体的文字,这些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仅仅大量文字,就知比三星堆、二里头遗址要进步,笔者还认为三星堆的商都被周灭后,一些文字资料被周朝带到了河南安阳。
其中多数文字被认为是占卜内容,那么更应该认为是周朝,因为历史记载和民间盛传:占卜术最早起源于周文王。
5.凤凰。
妇好墓出土了一只较为显眼的凤凰(见下图)。
很多史料记载凤凰曾经为周的图腾或吉鸟。
《左传》中郯子曰:“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在周人看来,凤是建邦兴国的祥瑞。
◆关于一些学者坚持周都在陕西论:如此多的信史都记载周也经过迁都,为何一说到有不同的都城,一些学者依据自己的现居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等等,出于狭隘的个人感情就不愿意承认,而陕西可能是早期周的都城。
五、几个重要假设(猜想)
这是自然科学中的一种研究方式,是在已知一定的事实的基础上,但还需要更严谨的论证,用假设的方式并非普通意义的臆想。
如数学中的:四色猜想,1852年提出直到1976年经证明为真成了定理;费马猜想,1637年提出直到1995年证明成了定理;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提出直到现在还未完全证明,1966年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做了到目前是较好的结果;物理学中的希格斯玻色子(1964年提出),2012年通过电子对撞机得到较好结果。
假设1.西周(前1046-前771年),这段时间中国或全球气候发生了一次至少可能是几千年一遇的变化,导致我国北方以河南的影响为样本,气温下降到大象再难以生存,而逐渐灭绝。
假设2.破解三星堆的祭祀愿望(见论文分析)推测,当时四川盆地发生了一次大的疾病灾害,导致人口突然急剧减少,可能是瘟疫。
六、后记
1.近100年,尽管挖掘、出土了涉及夏商周比以前朝代要多得多的遗址、文物,由于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恕真言,并非贬低同行,只是陈述事实:对这些遗址、文物的解读基本是靠“蒙”,所以得到的结论也是千奇百怪,互相矛盾就不足为怪。
◆甚至出现认为三星堆是古蜀,然而自己引用的支撑文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所记载的时间都对不上,因为这二本书清清楚楚写明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等为王的古蜀所在历史时期为周朝,而三星堆的碳14测年显示又为商朝!
像妇好、曾侯乙这些墓的规模凭常识就知道,应该是历史上非常有实力的帝王级别,而结果却被考古学界随意编造为:历史上根本没有的人物。
2.笔者主要采用的是“实证”、“量化”、“模型”的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再结合正史、典籍的记录进行互相印证,这样得到的结果比较客观,尽量去掉了一些主观特别是臆想的成份,并且是在模型上的多条证据链构成的多条时间轴,所以得到的结果就一些大的问题很多就是定论,只是一些细化问题可能存在争议。并且将以专业的论文形式在世界权威期刊发表出来,到时可以经受各种质疑。
3.本文虽然是普通的平台文章,但具有不少的专业性,所以阅读本文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作为非专业人员只是作为爱好和休闲浏览,但作为专业人员,文章中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一定应该引起重视!
◆如果在此模型中,再增加世界其他各地的文物进行对比,自然就具有了“universality”(普及性),那么,即使在像Nature这样权威的世界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也并非妄想。
4.模型重点探讨夏商周时期,周朝以后,就是有大量信史记载的历史。
◆华夏民族在这块地上,生生不息,上演了波澜壮阔、惊心动的人类发展史,直至今天!
◆特以此文献给生我养育我的这片土地、延续我生命的列祖列宗,心怀感恩、永成敬畏!
2023.10.26.23.08完稿,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