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离现代时间最近的封建王朝,在1912年时清末帝溥仪签订了退位诏书,这才宣告着清朝灭亡。
都知道古代封建王朝的宫廷中有着许许多多的服务人员,也就是宫女和太监,那么在清朝灭亡之后,曾经为清宫服务的这些宫女们又是被如何安置的呢?
虽然清朝是在1912年宣告灭亡,可是实际上清朝的宫廷并没有彻底消亡,由于当时南方起义军实力不足,为了尽快促成清帝退位与清朝皇室进行了妥协,后来成立的民国政府与清朝皇室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
在这个《清室优待条件》中规定清末帝溥仪可以继续居住在皇宫紫禁城中,并且在紫禁城中可以保留帝号,他继续在紫禁城中享有一切皇帝的权力,而宫廷中的宫女和太监也不能遣散,民国政府每月也拨款400万给紫禁城以供清朝皇室的花销,并且清朝皇室触犯法律执法单位无权干涉,必须交由民国政府的宫廷事务管理局处理。
因此这个《清室优待条件》使得清朝的宫廷机构得以保存,所以在1912年清朝宣告灭亡时,清朝宫廷的宫女们并没有被遣散,她们还继续在宫廷中服务,生活相对之前没有太大改变。
不过到了1924年,西北军的冯玉祥率军入驻京城,公开宣布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大幅削减了民国政府对清朝皇室的补贴资金,并派部将鹿钟麟率军进驻紫禁城将清末帝溥仪驱逐出了皇宫。
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之后,民国政府对他的补贴也锐减,这使得溥仪资金出现困难,皇室的服务机构内务府为了节省开支,在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之后宣布遣散绝大部分宫女和太监,就这样清朝宫廷中的宫女才被遣散出宫。
清朝的宫女基本都是八旗子弟,出身八旗贵族家庭的女孩入宫之后基本不是成为皇帝妃嫔就是被嫁给王公贵族,最差也会是宫廷女官,而出身一般八旗包衣或者旗民家庭的女孩入宫之后基本就是干活的侍女。
清朝的宫女并不是终身为宫廷服务,她们通常在十二三岁时被选入宫,大概在二十三到三十岁左右时就会拿到一笔名为“嫁妆”实则就是遣散费的钱离开宫廷。
只有极少数有技术或者深受所服务的女主人喜爱的宫女,她们才会在结婚生子之后继续以嬷嬷的身份留在宫廷中服务。
因此清朝的宫女即便不遇上清朝灭亡,她们到了一定的年纪也会被遣散出宫。其实这些被遣散出宫的宫女到社会上都不太好过,尤其是到了清末民初那种混乱黑暗的时代,这些因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而被遣散的宫女离开宫廷更加凄惨,她们的结局大致分为四种。
第一种找个老实人接盘过平淡生活纵观清朝历史上,其实被遣散出宫的宫女都不太容易结婚,主要还是源自明朝时期的宫女与太监对食的宫廷陋俗,使得民间对出宫的宫女抱有偏见。实际上清朝宫廷中并没有像明朝宫廷中那样出现宫女与太监对食当假夫妻的现象,可是民间百姓却并不了解,还以明朝宫廷的规矩眼光去看待宫女,毕竟哪个男人也不想找一个曾经与太监亲热过的宫女为妻。
尤其是到了清末民初那个时期,清朝灭亡之后,当时的全国人民都十分憎恨满清政府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当时社会上排斥满洲八旗子弟的情绪很高涨,再加上民间传言宫女与太监对食,因此这也就造成了当时的民间对与清政府和宫廷有关系的人都十分反感厌恶。
上面说过清朝的宫女都是八旗子弟,有了八旗子弟的身份,再加上还在宫廷服务过,这样的女人在民间肯定都会被往歪了想,这也就是导致了被遣散的这些清朝宫女不好嫁人的原因。
实际上抛开对八旗子弟的偏见,清朝的宫女在为宫廷服务时,她们的身体贞洁是非常有保障的。
清朝自清世祖顺治皇帝入关之后,顺治担心后代子孙皇帝沉迷女色,因此亲自定下了祖训,明确规定皇帝身边只能有太监服侍,不能有宫女服侍。年幼的皇帝身边才会有已婚已育的嬷嬷和奶妈子伺候,所以清朝宫廷中的宫女基本都只是服务于后宫妃嫔这些女主人。
因此清朝的皇帝是不能随意接触宫女甚至和宫女发生那种关系的,而清朝皇帝想纳宫女为妃,只有三个途径,一是由皇后向皇帝推荐,二是由皇贵妃向皇帝推荐,三就是内务府向皇帝推荐,而且皇帝宠幸完之后必须由内务府安排太监在旁边记录。
并且清朝的宫女在宫廷中都不能随意行走,如果离开其所服务的妃嫔寝宫,那就必须要有两个人一起外出办差,否则会受到宫廷管理机构内务府的严惩,这就是防止宫女单独与侍卫私通。
清朝宫廷的规矩基本杜绝皇帝、侍卫这些宫廷中的男人与宫女接触,在清末帝溥仪所著的《我的前半生》中,溥仪就曾回忆过清朝宫廷规矩,据他在书中讲述,清宫中的宫女外出办事必须两人以上一起才能出行,禁止单独外出。溥仪在13岁的时候去给瑾太妃请安,溥仪进屋之后屋内的宫女就必须全部告退,屋内只留下一个年老的嬷嬷服侍太妃与溥仪聊天。从溥仪的回忆中就能看出来清朝宫廷对男女之防有多么严,连13岁的溥仪都禁止与宫女接触。
在清朝皇帝和侍卫都不能接触宫女,更不会出现宫女与太监对食的现象,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出身问题。清朝的太监基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实在是走投无路才当的太监,而清朝的宫女则都是八旗子弟,就出身而言宫女的家庭比太监高多了,她们也不屑与太监打交道。而且清朝的宫女是有出宫年限的,与明朝宫女的终身制不同,既然有盼头能出宫,谁会在宫廷中与太监对食糟蹋自己的名声。
清朝的宫女出宫之后不好嫁人除了清末民初时期民间对她们的偏见之外,也有她们自身的原因。这些宫女常年服侍王公贵族,见惯了大场面和大人物,所以她们对配偶选择的要求也很高。
再一个就是通常清朝宫女出宫的时候都已经二十五岁左右了,这在当时是一个老姑娘了,因此年龄大、眼光高也是她们不好结婚的原因。
不过这些在清朝灭亡之后这些宫女身上已经少很多了,毕竟当时社会对她们的偏见已经够多了,所以她们对择偶已经基本没啥要求,只要求人老实厚道差不多就嫁了,她们也都愿意找这些老实人接盘,安安稳稳过平淡的日子。因此嫁给老实人过平淡生活也是清朝灭亡后这些宫女们的结局之一。
第二种攒好钱孤独终老在清朝灭亡时遣散的宫女年龄有大有小,年纪小点的宫女出宫后还比较能好嫁人,毕竟她们只要找肯放下身段找个老实人嫁了还是可以的,而一些年纪大的宫女就不太好嫁人了,她们就只能把钱攒好了,留着将来抱团养老了。
其实在清朝宫女算是收入非常高的人群,品级较高的女官级别宫女是拿年薪的,她们的年薪与一个正五品的知州收入差不多。即便是品级最低的普通干粗活的宫女,她们是按月拿月钱,她们的年收入也能达到十二两银子,这个收入是当时佃户年收入的五六倍以上,在当时足够养活一个十口之家。
而且宫女在宫廷中的衣食住行基本都不花钱,她们的收入是纯到手能攒下的收入,况且逢年过节或者办事办好了还能获得赏赐,再加上宫女离开宫廷的时候还会收到一笔遣散费,所以即便是普通宫女在宫廷服务几年攒下的钱都足够后半生花销了。
当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宫女们都被遣散,清朝的内务府给这些被遣散的宫女每人发放了100块银元,再加上她们之前在宫廷中攒的钱,这笔钱在当时算是非常富有的了。
但是宫女攒的钱多少与在宫廷服务时间长短有很大关系,如果在民国时期被遣散的宫女年纪较大,她们之前在宫廷中的积蓄比较多,那么她们再拿着遣散费肯定足以养老了。
如果在宫廷服务时间很短,年纪比较轻的宫女,虽然拿的遣散费并不低,但也不足以养老,不过好在这些宫女比较年轻,还容易嫁人。
靠攒下的积蓄养老的宫女们的结局当然比较凄凉了,她们由于嫁不出去,也只能搂着钱默默地孤独终老了。
第三种出卖身体沦落风尘清朝灭亡之后有些宫女手头没有多少积蓄,或者积蓄被人骗光了,这些宫女没有一技之长,还没找到老实人接盘结婚,缺乏生存技能还缺乏养老金,娘家也不富裕,这些人就比较惨了。
通常这些宫女最后就只能出卖身体沦落风尘了,据晚清宫女何容儿所著的《宫女回忆录》记载,后来被遣散的清朝宫女中有不少人最后都沦落到了八大胡同做起了风尘生意。
这些人打出皇家宫女的招牌,生意还比较火爆,不过毕竟风尘生意不是长久之计,这些宫女最后结局也大多是十分凄惨。
第四种给大户人家当佣人在第二种和第三种结局中还能分出第四种结局的人,这一类的宫女属于是找不到老实人接盘结婚,就想靠积蓄养老。但是带着在宫廷中的不菲积蓄回到娘家,如果娘家人好还算不错,不好的话就会受到娘家人的算计。
毕竟那个时代的人都是重男轻女,大多有女儿的家庭中都会有儿子,父母也更加偏向儿子。而这些带着不菲积蓄的宫女回到娘家,免不得会被一些恶劣的父母兄弟所算计,最终被父母兄弟骗光积蓄,最后沦落风尘或者为奴为婢。
据《宫女回忆录》记载,当时一位被遣散的宫女带着积蓄本回老家与家人团聚,结果她的哥哥人品非常差,惦记上她的积蓄了,很快她就被哥哥骗光积蓄,还被哥哥卖入到法国使领馆当女佣。最后这个宫女结局十分凄惨,终身未嫁不说,还为奴为婢的成了哥哥的摇钱树,被哥哥各种剥削。
当然,还有一些被遣散的宫女是主动出来打工当佣人的,一些没有太多积蓄的小宫女还找不到婆家,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只会当佣人去服务,因此她们也会主动地去打工当佣人赚钱,毕竟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挣钱,比做风尘生意的宫女要强一些。
写在最后这四种基本就是清朝灭亡后被遣散的宫女们最终被安置的结果,不过只能这四种是主流结果,当时被遣散的宫女中还有很多意外情况发生,比如因为种种原因沦为乞丐的,还有一些想不开的人甚至自尽陪大清殉葬了。
原生家庭的不平等和社会上对宫女的偏见都是压死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被遣散的宫女命运其实都不是很好,只不过当时没有人去太多关注她们,她们凄惨的命运也不过是历史浪潮中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