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美国现在很乱,但是再乱我也不会选择回国。”
这是我国的物理天才尹希,在对记者采访时的回答。
曾经受到祖国大力培养,被倾注了很多资源的他,甚至表示,自己宁愿改行也不愿意回国工作。
他为何变成这样?是被美国各种待遇和教授身份诱惑,做了忘恩负义的小人,还是说中国真的留不住人才?
天才的求学之路尹希出生于1983年的北京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在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环境中成长。他的父母,都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杰出校友,对他的早期教育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资源。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尹希不仅展现出了惊人的学术天赋,而且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对数学和物理学的深厚兴趣,他仿佛对数字和图形,有着异于常人的敏感。
尹希当时很喜欢父母给买的物理书籍,不仅自己喜欢琢磨,而且还经常拉着父母给他解答,他的父母被他学习的态度给震惊了,经常会被这个小孩子,问的无法回答。
因此,在尹希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的父母精心设计了一套学习计划,既能满足他对科学的渴求,又能保证他的身心健康。
尹希在学术上的表现极为出色,他很早就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全部课程,并以惊人的速度跳级进入北京八中的天才少儿实验班。
在这里,他与其他顶尖的天才一起学习,很快就完成了本应花费数年时间的中学课程。
仅仅12岁,尹希就参加了中国的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最为优秀的就是物理,很多成绩比他更优秀的学生,在物理方面都不得不佩服他。
因此,他的求学之路大开绿灯,原本综合成绩并不顶尖的他,被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破格录取,成为校史上最年轻的学生。
这一成就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标志着他学术生涯的开始。
尹希在科技大学的表现继续优异,他的老师每天都会不辞辛苦的回答他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物理学习达到了超出一般大学生的水平。
在后来,他的物理老师见尹希的天赋异禀,于是就即将他推荐给了其他的教授,尹希因此,在教授们这里学习到了很多高深的物理知识。
并且在后来教授们的支持下,尹希前往美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再出发前,尹希曾经面对媒体,说过要学成归来,回报国家,但是他却自己食言了。
留美被指责尹希在哈佛的学术旅程以其全额奖学金的资助开始,这标志着他在学术界的承认和哈佛对他潜力的认可。
尽管课程极具挑战性,尹希的表现却异常出色。
他不仅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而且频繁参与课外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往往涉及复杂的物理理论和实验设计。
他的博士论文聚焦于量子引力领域,尝试解决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的一些矛盾。
通过在黑洞信息悖论和弦论背景下的工作,尹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论模型,这些模型后来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关注。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哈佛得到了认可,也被国际物理学界广泛引用。
尹希也被哈佛当做了人才,给予了很多的福利待遇,甚至可以参与到教授的授课当中去,已然被当做的下一个教授培养。
除了他的学术成就,尹希在哈佛也展现了其领导能力。
他经常组织并主持研讨会,邀请领域内的其他专家共同探讨物理学中的未解之谜,在这个过程中,哈佛破格将其提升为物理教授,成为校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教授之一。
而这时的尹希,仿佛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祖国,出国留学时的雄心壮志也好像已经消失,全心全意的留在哈佛教学搞研究。
这让很多知情的网友愤怒不已,指责他是崇洋媚外、忘恩负义的小人,祖国花费了这么多的资源培养他,却换来的是他的背叛。
尹希在这时候却说,他不已经不能回国了,也没有办法再回去了。
如他所说的一样,他留在了美国,并且娶了美国妻子,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定居美国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无法回国的原因在记者的采访中,他提到了自己为什么不能回国,他提到了几个关键的因素。
首先,他觉得在哈佛和美国的学术环境中,他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和一些领域内最优秀的思想家。
美国的科研设施和资金支持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顶尖的,这为他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机会。
其次,尹希提到他在哈佛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研究网络,包括合作伙伴和学生。
这个网络不仅支持他的职业发展,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回国可能会使这种连续性受到影响,从而对他的科研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尹希还强调了他对学术自由的重视。
他认为在美国,学术界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和开放的讨论空间,这对于探索科学的新领域尤为重要。
他担心回国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官僚和政治限制,这可能限制他在某些敏感或复杂领域的研究。
尹希也表示,他希望通过在国际舞台上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为全球科学社区和人类知识的进步做出贡献。
他认为留在哈佛,他可以更有效地将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推向全球,从而有更大的影响力。
最后,尹希表达了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深厚情感,他觉得自己的角色不仅是一名科学家,也是一名教育者。
他在哈佛的位置让他能够教育和激励下一代科学家,这是他非常珍视的一个方面。
因此,他选择留在哈佛,继续在他热爱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结语:尹希的解释是值得深思的,这里面的原因其实真的很现实,真的很符合实情。
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专业回到国内有没有发展,如果说没有用武之地,那回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人脉的问题,还是围绕着第一个原因来说的,没有用武之地,就没有相关的圈子可以互相交流。
包括后面的,他担心国内的影响因素太多,导致研究的“不干净”,这都是可能将让一个天才,变成一个平庸者的重要因素,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这确实值得反省。
但是还要说的是,虽然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一味的考虑现实因素,从而失去了心中的抱负,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就没有当年那些回国建设祖国的科学家了,我国也不会发展到现在。
推动一个科学发展的是人,而不是先有了,再选择加入,从这些看来,只能说他的选择太过于现实,但也没有办法去责怪他。
参考信息源:
【1】人民网:《中科大尹希31岁成哈佛正教授 破华人记录》
http://edu.people.com.cn/n/2015/0918/c1053-27605565.html
【2】新京报:《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适合即好》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55149643814892.html
中国太卷 国外待遇高这就是现实
跟杨振宁一样干不动了 回来养老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