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李零:有真孔子,也有假孔子;前者是人,后者是汉代以后的圣人

很佩服李零教授,不是说他的学识,而是说他的直率,就像他说孔子可爱一样,其实李教授的直率真的很可爱。熟悉李教授,还是通过《

很佩服李零教授,不是说他的学识,而是说他的直率,就像他说孔子可爱一样,其实李教授的直率真的很可爱。

熟悉李教授,还是通过《老子》。但是更感兴趣的是他对《论语》的解读,因为他的解读好玩,比如他解读“贤贤易色”,大概意思是说:“要像好色一样好德”。

一开始你会觉得他的解读太离谱,最终也会觉得离谱。但是他的文字亦庄亦谐,俚语中夹带着戏谑,尽管观点也有错讹,态度略显短缺。

他的学问与思想都被认为是超一流的,是当代少有的思想家。本文不说他对经典的解读,只说他对孔圣人及其学生的评价,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颠覆。

去圣方得真孔子

孔子有两个,一个是“活”孔子,一个是“死”孔子。活孔子是人,死孔子是神。怎么才能读懂孔子?“去圣才得真孔子”。

这话没啥大毛病。但他接下来就说“他死乞白赖地劝他们(王侯)一定要复周公之礼”,说孔子“死乞白赖”,真的是需要大勇气的。

为啥说孔子推行周道是“死乞白赖”呢?你看,整个天下连最讲究礼法的鲁国都乱成一锅粥了,权臣季孙氏都越过鲁侯,享受周天子“八佾”的礼乐待遇了,天下还会有谁听他的鼓吹,因此他就“像一个无家可归的丧家狗”。

而这种丧家之狗的日子,不是一日两日,而是14年。

他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天下礼崩乐坏,他“看不惯、坐不住”,也不服气啊,“明知不可而为之”,“一辈子活在周公之梦中”,“就像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坷德,可笑也可爱”,他心急啊!

李先生说到的“死孔子”是指造圣后的孔子,“历代皇帝越捧越高,越捧越假”。孔子就一平民,这是明摆着的事,孔子活着的时候,只承认自己出身卑贱,自己好学勤奋,什么低贱的事都做过。

但是子贡不答应,他是孔子之后的孔门实际掌门人,他就说孔子是生而知之,是“天纵之将圣”,就是要跟孔子唱反调。

孟子也是造圣英雄。孔子明明说圣人都是死人,孟子却说孔子是“圣之时也”,是活圣人。荀子也是,他说“舜禹是圣人之得势者”,孔子是“圣人之不得势者也”。

但是再怎么造作,孔子依然还是个民间文化人,从春秋到战国,到秦朝,他的学问一直没有用武之地——孟子宣扬仁政被齐宣王婉辞,梁惠王说他“迂远而阔于事情”。

子贡、孟子的梦想还得要等到汉武帝,所以“孔子阔起来,是在汉代”。

孔子生前不曾见过圣人,孔子死后,子贡、有若倡之于前,孟子、荀子和之于后,虽未成功,但为汉武先声,不但孔子成了圣人,颜回、曾参、子思、孟子都成了圣人。

李先生说:老师不当圣人,学生怎么当?所以要认识孔子,先“去圣”。

“假孔子是历代统治者的意识形态”

历代统治者给孔子的封号中,“王、公、侯、圣统统都是假的,真的只有一条,就是师。”

汉武帝尊孔,不是为了学术,而是为读书人树立一个榜样,更好地管理知识分子,让他们接力孔子,确保封建礼法,其实就是统治者“治统”纯正不失其序。

孔子死后,意识形态继续,这个孔子已经不是原来的孔子,而是他们造的假孔子,只是借用了孔子的名号,实则不是真孔子。从此,假孔子就成了把门的,为封建王朝“把思想门,站言论岗”。

李教授的把门、站岗,源于庄子的《胠箧》,庄子说:“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就是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大盗莫过于窃国之贼,就像田成子窃国一样,连同圣人和一切礼法一起拿走,圣人及其礼法,一转身就成了窃国贼的守护者。

孔门弟子到底有多少人?

司马迁有两种说法:一个是72人,一个是77人。前者是附会五行时令的吉祥数。后者源自《孔子弟子籍》,包括在籍、及门、登堂、入室,有77人。《论语》中出现的弟子有29人。

孔子时代的教学不像后世的“工厂式的学校”,常常是“二三子”,上课的形式如同今天的聊天,既不要备课,也不要批改作业。

《后汉书·儒林传》说,“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开门授徒者,编牒不下万人”。

所谓“编牒”就是登记在册的学生,只是报了个名,听没听课就不知道了,终生都没见过老师却很多,东汉郑玄跟马融学习,三年未曾睹师容,都是马融的入室弟子传授的。

韩愈所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就是这种情形,《论语》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就像今天的明星动辄有百千万粉丝,但见面的却极少。

孔门重要的弟子,也就十几个人,即“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中的人物。后三科的学生,通常多才多艺有才干,但孔子偏爱爱德行科的学生,比如颜渊、闵损等人,他们都是道德先生,老实巴交,少言寡语,却只有传说,没有留下什么。

但是推行他的主张,弘扬他的大道,“大树特树”他的,恰是那些他经常批评的,比如子贡、宰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