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计划经济
杨帆教授
第一: 人均资源极端短缺。而苏联资源与人口相比接近无限。
第二,两种公有制度:工业为国家所有,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农业和手工业集体所有制,国家对占人口80% 的农民不发工资,不管住房和养老保险,没有“铁饭碗”。在农村,保持了民办中小学教育和民办教师制度。
第三,双重身份制度,设城市户口限制农民进城1978年工业化超过50%,城市化只有30%。农民子弟进城,只有参军和上大学两条路。粮食统购统销,压低收购价格,向工业提供8000亿资金
第四,对有城市户口20% 的人口,实行完全计划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定量供应,消费压到最低限低工资只包括吃饭钱。财政将住房医疗保险养老金集中变为投资。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倒闭,不辞退,工费医疗分房。
第五,管理体制比苏联灵活。毛泽东批评斯大林的“干部决定一切”,“技术决定一切”,主张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第六,工农业之间,部门之间,既有计划经济关系,也存在商品交换。 即使在中央大企业之间,也有30% 的供应要“自筹”,即易货贸易。
第七,利用香港,作为联系国际市场的桥梁。
第八.两次极左错误和群众运动,在时间上与计划经济重合。计划经济错误是积累率过高,时间过长,方向没错,那两次是方向性错误,逻辑上不可以混为一谈。
那几年延长了计划经济寿命,延误了向市场经济转换,使计划经济晚期政策极端左倾,体制极端僵化,丧失了任何合理性,大多数社会阶层都受到损害,发展动力全无,一起被改革开放所否定。是僵化导致了西化。但并不是说,在这一时期里任何成就也没有。如10大科技创新。大飞机,反而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变化,被美国搞垮了的。
#杨帆评论# #鸿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