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电视剧《狂飙》,反腐败需要继续深化,建议派工作组
杨帆教授
《狂飙》电视剧艺术性很高,主要反映近期公安政法系统扫黑除恶,强调抓保护伞,触及一个系统长期利益集团问题,是对反腐败的一个深化和拓展。电视剧里边还表现了有这么几件事儿,我觉得挺有意义的:
一是上级工作组到京海市以后,吸收本地的公安局里的反对派安欣,刑警队安欣被打压十几年,弄得满头白发,女朋友也没了,长期一个人单身生活,调到大马路去指挥交通。工作组能把这样的人吸收进专案组,让安欣当副组长,是一个很重要情节。纪检部门1978年就成立了,都四五十年了,从没有过这样的安排,这是1964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谓四清时有这种安排,能演出来就是突破,给我们未来反腐败提供新思路。
我们反腐队伍扩大到几十万人,辛苦工作了这么多年,抓出非常大贪污腐败,但大家不满意,反腐败手法太专业化,最后只能落实到经济问题,其他的问题党中央三令五申,发了很多文件都不能落实,因为不能定量。比如利益集团,帮派,错误提拔干部,追责,回避,不能落实。很多有明确组织规定的,他就是不执行,上边不管。你告到法院 法院也判你输。在一个单位你抓出一两个领导人来,其他的人纹丝不动,说明我们需要从总体上来考虑反腐败如何深入。
靠专业化取证调查,这种办法可以做,是明显不够,反腐败应是政治概念,组织概念。
作为思想风云70年我的回忆录,回想起当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各单位搞一年,所有单位都搞了,我深入采访了中学,派工作组不是巡视组。特点是什么?至少要待一年。
第二条,他是要和群众见面的,现在巡视已流于形式。基本上不跟群众见面,你反映问题之后他记下来就走了,说反馈,实际上根本没有。巡视为什么流于形式,和当年四清根本的区别,就在于领导权是在本单位的党委手里,这就注定了查不下去,举报人要受到长期的打击报复。
我建议可以先试点,仿照当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派工作组。他电影里边派的就是工作组,这不是巡视,没说定哪天走,案子什么时候搞完什么时候走,对以前的十几年的二十几年的沉冤,一律彻查。在这个过程中不让本地领导参加意见。发现和依靠那些长期的和他们斗争,受尽打击报复这样正直的知情人,各单位虽然也很少了,但还是有的,应把他们吸收到工作组里来。原则上要进行基层干部大规模互换工作岗位,当时派工作组就是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全部打乱了,表现好的就留在单位里边当领导。原掌权的领导人安排到别的单位去搞四清,去当工作组组长,互换单位。你要是好干部的话不回去了,安排到其他的单位。,其实也不困难有一两年,先进行试点,逐步推开,所有基层单位全都搞了,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
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说这是两个阶级的斗争,一种说就是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可按照后一种指导思想,不以阶级斗争为纲,要依靠群众参与到反腐斗争中来。本单位的群众也都害怕,因为你走了之后,原对我领导变本加厉打击报复。
我和政法大学一直在斗争,他们让我退了休之后,再也没人理我,想用这种边缘化的方式,演给别人看的,看你们谁还敢再给领导提意见。抓住一个副校长于志刚,是中央纪检监察亲自抓出来的,要是在他们下边,打死也抓不出来,早层层包庇了。你抓一个副校长有什么用?他能为所欲为上下左右全都是配合的,其他人没事,破格提拔他的领导也没事。这样反腐败,反掉一个还会出来一个,腐败增量不会减少,腐败存量就更甭提。我建议要参考历史上行之有效的,关键一条就是工作组要掌握反腐的领导权,不能让本单位的现任的领导去处理问题。这是最关键的一条。
#狂飙拍了100集# #狂飙# #鸿儒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