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讲堂# 【唐高祖李渊多次对名将李靖动杀机,为什么?】隋末,李渊在太原留守任上暗中招兵买马,等待起事时机。李靖当时在李渊手下任一个小小的马邑郡丞,察觉李渊的图谋,便乔装改扮,南下江都,准备报告杨广。途经都城大兴(长安),因关中已经生变、道路阻塞,未能成行。不久,李渊果然起兵太原,以闪电速度攻占大兴,李靖被俘。性情“宽简”仁厚、向来以开阔胸襟积极招降纳叛的李渊却一反常态,要处斩李靖。原因何在?
个人有二点推测:1.李靖的问题性质不同于其他隋朝旧臣。他本为李渊的下属,却企图向隋廷告发李渊。李渊乐意对曾经和自己针锋相对的隋朝将领大度优容,却不能容忍部下背叛。这是他的底线。
2.李渊厌恶告密行为。其他隋将在战场上正大光明地与李渊为敌,是守土有责,李渊不会介意,反而欣赏他们尽忠职守。而李靖则是告密未遂。由于以上两个因素,李渊决定斩李靖,杀一儆百。
幸好李靖临危不乱,大声疾呼:“明公(指李渊)兴义兵,初衷是平定暴乱,如今大业未成,怎能因私人恩怨而斩壮士?”或许是他的胆识和勇气打动了李渊~我认为更有可能是李靖的质问命中李渊的痛点,即担心因李靖之事损害自己的声誉、浇灭各路人马投奔李唐的热情,加上李世民赏识李靖,出面求情,李渊暂时放过了李靖,并允许他入仕李世民的幕府。
然而,李渊的心结并未消失。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靖奉敕远征夔州,应对江南萧铣,出师不利,受阻于峡州,迟迟未能突破萧铣的防线,再次触怒李渊。李渊大概认为,李靖要么是出工不出力,心怀异志,从未真心归顺唐朝,要么就是浪得虚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总之,新的借口已经成立。李渊秘密敕令峡州刺史许绍除掉李靖。
万幸,李靖是真的福大命大,又遇到一个理解他、爱惜他才能的人,正是收到李渊催命符的那个人——峡州刺史许绍。许绍为李靖上奏陈情,救护他逃过了第二劫。那么,李靖何时改变李渊对自己的成见呢?还得用实际行动来说话。
少时,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进犯夔州,李靖有勇有谋,大破蛮兵,诛杀冉肇则,俘获蛮兵五千余人。李渊闻讯,大为惊喜,降敕嘉赏,还特意表白:“既往不咎,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你不要背思想包袱哈!”(注:配图为剧照,来源网络。)#唐朝##历史[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