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刘熙的《释名·释乐器》中记为:“枇杷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

生远谈历史 2023-02-21 16:29:11

西汉刘熙的《释名·释乐器》中记为:“枇杷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胡中即是指西域,因游牧民族善马,因此云马上所鼓也,向前推曰枇,向后引手曰杷,根据弹奏和表演的方式对琵琶进行命名。 在魏晋时期,为与其他乐器,如琴、瑟等在书写上统一起来,文献中有关“枇杷”已改名为“琵琶”。 例如:《晋书》载仲容“妙解音律,善弹琵琶。虽处世不交人事,惟共亲知弦歌酣宴而已。” 《宋书》引傅玄《琵琶赋》记载:“欲从方之俗,故名曰琵琶,取其易传与外国也。”至此,后世一直沿用此称呼。 琵琶为康居、疏勒、龟兹、邑国等西域诸国的主要乐器,汉魏之际,旨着“重九译,致殊俗”的文化政策,琵琶渐传中原。 琵琶自汉魏之交传入中原,位八音之列。“八音五曰:丝。丝,琴、瑟也,筑也,筝也,琵琶、空侯也”,风靡于市井之中。 琵琶不仅在市井受到欢迎,同样为皇室宫廷所青睐。北齐幼主高恒,雅善琵琶,“盛为无愁之曲,帝自弹胡琵琶而唱之,侍和之者以百数。人间谓之无愁天子。” 后妃也有因能弹奏琵琶而获得皇帝宠爱,“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 由此可见,琵琶在传入中原后,倍受市井及统治者的青睐。

0 阅读:1
生远谈历史

生远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