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斐教授说:“沟通只能改善你的表达,不能塑造你的内在”。
没有内在的表达,只是一具徒有其表的空壳,很快就能被人识穿。
如何去塑造自己的内在?我的回答是——“多去思考追问事情的本质”。
不是只是看了某个短视频、听了某句话就自以为掌握了什么技巧真理,例如什么“智者不入爱河”、“失我者永失”,这种听了完全没有意义的肥皂句。
而是去看你相信的那些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和追问”。
建议大家多去看一手的资料,比如阅读,其次就是多与人碰撞/交流,与比你更厉害的人碰撞。
山本耀司说:“跟很强、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