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当抗日战争陷入全面反击的时候,八路军却在这个时候因为缺少黄铜而无法生产子弹。 突然一天,一个农民找上门来说道:“听说你们需要黄铜?我送你们800斤!”[微风] 当时,侵华日军已经开始撤退,而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则成功抵御了日军多次扫荡,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不久后,八路军发起了反攻,但面临一个问题,子弹快用光了。 在抗战后期,八路军的武器弹药来源比较丰富,但子弹主要靠缴获和自产。在战场上,缴获的子弹往往大于消耗,所以需要额外补充。八路军自产子弹的生产门槛比较低,只要有原料就行。但兵工厂生产子弹的铜和钢材主要来源是日军的电线和铁轨,随着日军撤退,获取这些材料变得困难,有些甚至得不偿失。 于是,兵工厂只好恢复旧办法,收集旧弹壳重新装填。但旧弹壳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作战需求,而且复装后不能重复使用。这时,八路军的工矿局攻克了铜锌合金技术难题,但根据地内的铜铁资源有限,兵工厂建议号召老百姓捐献废铜。 在河北省阜平县高街村,有一位名叫李盛兰的农民,他曾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只能靠租种地主家的田地维持生计。在八路军来到他的家乡之前,李盛兰每年都要交给地主大量的租金,剩下的仅够填饱他的肚子。 但是,当八路军到来时,他们进行了土地改革,李盛兰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不再需要支付那么多的租金。因此,他非常感激八路军的帮助。当听说八路军需要黄铜来制造子弹时,李盛兰决定向他们提供帮助,他告诉八路军他家里有大量的铜钱。 一些战士前去李盛兰的家,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地窖,里面有几口大缸,装满了铜钱,数量很可观,至少有八九百斤。战士们感到惊讶,不知道这些铜钱是从哪里来的。 从前有一年,李盛兰非常饥饿,于是他去挖树根吃。但是在挖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瓦罐,瓦罐里装满了铜钱,数量也不少。这让李盛兰非常高兴,于是他把这些装满铜钱的瓦罐悄悄地带回家,放在地窖里藏起来。只有在家里实在没有食物的时候,他才会偷偷拿出一些铜钱去县城换成银元,买些东西回家填饱肚子。 随着抗战的爆发,李盛兰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便不再将这些铜钱拿去县城换银元。直到某年,他听说八路军兵工厂缺乏黄铜用于制造子弹,才想起自己藏在地窖里的铜钱。为了报答八路军并支持抗战,李盛兰将所有的铜钱都捐献了出去。 关注头条账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撒花][撒花][撒花]
1944年,当抗日战争陷入全面反击的时候,八路军却在这个时候因为缺少黄铜而无法生
宁含看历史
2023-04-25 10:26:16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