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梁山上这9人的外号最狂妄

有人说《水浒传》中遍地是狂人,也有人说梁山上的那一百单八将不过是一帮欺世盗名之辈,比如他们的外号就狂妄至极,有些人甚至是

有人说《水浒传》中遍地是狂人,也有人说梁山上的那一百单八将不过是一帮欺世盗名之辈,比如他们的外号就狂妄至极,有些人甚至是把自己吹得像是神兵天将一般,到头来也不过是肉体凡胎的普通人罢了。

其实不然,梁山这帮人,还真不一般,原著第二回中,作者施耐庵就用一首诗提到了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

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

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

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

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武松、卢俊义剧照)

这里要放出的天罡、地煞,对应的就是后来的梁山一百单八将,也就是说,这帮人还真就是魔君转世一般的存在,所以他们用那些狂妄的外号吹嘘自己,还没夸大。

那么梁山好汉中,外号最霸气的是哪些?在笔者看来,本文要提到的这九位算得其中之最。

一、三位一流高手

尽管绝大多数好汉的外号都有吹嘘的成分在里面,但也有那么几位,算得上是名副其实。

其中这第一位即是“玉麒麟”卢俊义,现实中可没有麒麟,《瑞应图》记载:“羊头,狼蹄、圆顶,身有五彩,高一丈二尺。”显然这是一种神兽,而那卢俊义自比麒麟,倒也不是胡乱吹嘘。

书中明确提到,卢俊义是有着棍棒功夫天下无对的美誉,论硬实力,书中没有几个人能与他相抗,严格来说,应该是武将类的角色中,卢俊义就是天下第一人。

不过也正因为笔者强调了“武将类角色”,说明书中还有另一类高手。

所以第二位即是那“混世魔王”樊瑞,樊瑞这家伙登场时还是非常狂的,他一度扬言要吞并梁山,你可能觉得这家伙排名地煞,哪有这般才能。

(樊瑞、公孙胜剧照)

其实不然,这哥们可是会法术的,后来他就助关胜击败了郑魔君,你且看这段描述:“黑气中间,显出一尊金甲神人,手提降魔宝杵,望空打将下来。南军队里,荡起昏邓邓黑云来。宋江见了,便唤混世魔王樊瑞来看,急令作法。并自念天书上回风破暗的密咒秘诀。只见关胜头盔上,早卷起一道白云,白云之中,也显出一尊神将。”

关胜根本就不是那郑魔君的对手,可樊瑞用法术变幻出神将之后,瞬间就扭转了战局。

既然樊瑞能上榜,那后来成了他师父的“入云龙”公孙胜自然也能上榜。

书中除了公孙胜之外,还有独角龙、出林龙、混江龙、九纹龙,然而他们都不及入云龙霸气,公孙胜当真是人如其名,有通天的本领。

毕竟即便是强如樊瑞的高手,也是被公孙胜收服的,后来的他更是看透梁山没前途,于是便退隐江湖了,当真是圣人。

二、三位二流高手

接着第二档的三位就只能算是二流高手了,不过这三人好歹还排名天罡。

这三人即是“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以及“赤发鬼”刘唐。

(阮氏三雄及刘唐剧照)

之所以天罡之中的好汉那么多,却偏偏只选了这三人,是因为其他好汉的外号固然吹牛,却不如他们吹得浮夸,比如武松只是低调的“行者”,鲁智深自诩“花和尚”,林冲那“豹子头”固然霸气,却也只是一头凶兽而已。

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这三人,不是神仙就是鬼怪。

那“短命二郎”可不是说阮小五在三兄弟中排第二,他是个短命鬼,不是这样的,这里的“短”是动词,短他人的性命的意思,二郎即是二郎真君,说白了,他这是自比神仙。

既然有上界的神仙,自然也会有下界的鬼怪,于是活阎罗和赤发鬼就出现了,相对而言,这两个外号就不难理解了。

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这三人都算是水军或步军中的二流战将,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外号。

三、三个不入流的混子

最后要提到的这三人,那就只能说是不入流的混子了。

这三人即是“险道神”郁保四、“母夜叉”孙二娘以及“催命判官”李立。

(郁保四剧照)

其中险道神和母夜叉也是一神一鬼,而催命判官,也给人一种这家伙能耐很不一般的感觉。

不过这三人的实力究竟如何?

那郁保四哪有什么通天的本领?不过是长得高一点罢了,他登场时,书中是这么写的:“小弟到彼,选得壮窜有筋力好毛片骏马,买了二百余匹。回至青州地面,被一伙强人,为头一个唤做险道神郁保四,聚集二百余人,尽数把马劫夺,解送曾头市去了。”

说白了,他就是统领着一帮山贼土匪一般的人,没什么稀奇的,在水浒的世界里,这种人遍地都是,也没看出他到底神在哪。

再看那孙二娘,当初她确实是差点杀了鲁智深,但那可不是凭实力,而是用迷药,后来遇上机警的武松,她那迷药就难奏效了,后来是被武松轻松制服。

而她丈夫张青说了,他们夫妻二人就是在十字坡开黑店宰杀过路客的黑店店主,没多大的能耐。

至于最后一位“催命判官”李立,那就更是平平无奇了,书中只道:“这个卖酒的是此间揭阳岭人,只靠做私商道路,人尽呼他做催命判官李立。这两个兄弟是此间浔阳江边人,专贩私盐来这里货卖,却是投奔李俊家安身。”

(孙二娘剧照)

就是个地痞小贩,但凡来个李逵这种级别的人,都能给他砍了。

说白了,这才叫真正的欺世盗名之辈。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好汉的外号确实是为《水浒传》的故事增添了不少乐趣,也是读者最乐于讨论的点,施耐庵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