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idity##wheel#
一篇SAE论文;
本文研究了各种车轮刚度配置,旨在提高驾驶稳定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刚度增加相关的重量增加。在乘用车标准铝制轮毂的轮芯和轮辋上加固,来生产出四种具有不同刚度配置的车轮。定量评价了轮芯刚度和轮辋刚度对轮胎接触胎印和行驶稳定性的影响。从四个车轮的测试结果中可以看出,轮芯刚度和轮辋刚度对轮胎接触胎印轮廓和行驶稳定性有不同的影响。轮芯刚度尤其影响轮胎接触胎印长度,轮胎胎印长度尤其影响驾驶的机动性。轮辋刚度尤其影响轮胎接触胎印面积,轮胎接触胎印面积尤其影响驾驶稳定性的稳定性。该研究还证实了使用胎印因子作为中间指标分析车轮刚度与行驶稳定性之间关系的方法的有效性。此外,还证明,通过优化轮芯刚度和轮辋刚度之间的比率,可以在重量增加最小的情况下提高行驶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车轮刚度的方法。
P1,准备4种不同刚度配置的轮毂,1基础轮毂2轮芯加固轮毂3轮辋加固轮毂4轮辋和轮芯同时加固的轮毂,
P2,轮毂、轮胎、测试车辆的基本数据,
P3-4驾驶稳定性主观测试方法、刚度测试方法、胎印测试方法
P5在轮毂刚度测试中,有两个概念,车轮轮芯刚度和轮辋刚度,轮芯刚度最强的是轮毂(4);轮辋刚度最强者为轮毂(3)(注意图中刚度单位是倒置的,数值越低刚度越大)
P6-7不同刚度轮毂如何影响轮胎印的长度、宽度、面积;结论是轮芯刚度影响胎印长度,这个长度影响驾驶灵活性(机动性);而轮辋刚度影响胎印面积,而胎印面积才影响驾驶稳定性
P8-9主观测试的结果,最高刚度和最低刚度的轮毂都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在2号轮毂和3号轮毂之间再进行优化
P10-11需要利用胎印形状因子作为中间指标来分析车轮刚度和行驶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P12-13最后结果是在轮毂2和3之间获得一个最佳重量,以最少的重量代价获得最佳轮毂刚度,从而获得最好的行驶稳定性,当然,这里没有考虑舒适性(噪音)否则重量还是得向上走,哦,是本田君做的研究,那就没事了。
全文下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