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事关两岸的大日子不到一天,想来大陆的郑丽文,收到国台办的回复

前言台湾光复80周年在即。新任国民党主席郑丽文说想来大陆,态度干脆:“怕就不要出来混了!”话音刚落,岛内炸锅,一份“邀请
前言

台湾光复80周年在即。

新任国民党主席郑丽文说想来大陆,态度干脆:“怕就不要出来混了!”

话音刚落,岛内炸锅,一份“邀请函”和一块“试金石”送到了她的手上。

作者-水

郑丽文站在历史十字路口

10月25日,一个对两岸都意义非凡的日子,台湾光复80周年纪念日。

就在这一天前夕,国民党新主席郑丽文收到了一份来自大陆的“请柬”,这不仅仅是一份邀请,更是一张检验其政治诚意的“考卷”。

国台办话说得很明白,只要坚持“九二共识”,大门敞开。

这等于把球,稳稳地踢回了郑丽文的脚下。

她敢不敢顶着民进党的禁令和绿媒铺天盖地的口水,堂堂正正地来北京?

这个问题,瞬间成了全台湾关注的焦点。

民进党当局的第一反应,是发布禁令,不准公职人员参加大陆纪念活动。

甚至还特别提醒学校、法人组织、媒体人、艺人“切勿配合”。

这种做法,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恐慌。

他们怕的,是郑丽文真的来了。

更怕这扇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这与过去几年国民党在两岸议题上的模糊路线,形成了鲜明对比。

过去,国民党总怕被贴上“亲中”的标签,行事小心翼翼,像个谨小慎微的小媳妇。

这回,郑丽文是彻底撕破了脸。

她那句“怕就不要出来混了”,掷地有声,充满了挑战的意味。

这不仅在沉闷的岛内政坛,像一声惊雷。

更是在向所有台湾人发问:我们还要在“抗中”的泥潭里陷多久?

这场纪念大会,一下子就不再只是个纪念活动了。

它成了一块检验真心的“试金石”。

毕竟,漂亮话谁都会说,尤其是在选举的时候。

郑丽文能当选,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高举“我是中国人”和“九二共识”的旗帜。

但口号终究是口号,得有行动才算数。

大陆这一招,可以说是相当高明,直接把“唱戏”的舞台搭好了,现在就看“演员”敢不敢登台。

如果她不来,那之前说的那些豪言壮语,就可能被人当成是选举时作的秀。

可要是她真来了,那她得到的政治加分可就大了去了,也算是真正在两岸关系里,为自己和国民党挣回了面子。

当“饭碗”压倒了“口号”

郑丽文为什么敢在这个时候高调表态?

她不是一时头脑发热。

她应该是看准了,台湾社会民意的风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些年,民进党当局天天拿“抗中”当饭吃,把台湾社会搞得乌烟瘴气。

但老百姓也不是傻子,这套把戏看多了,也就腻了。

最新的民调就能看出来,赖清德的支持率已经跌到了三成多,大家对他那一套“台独”说辞越来越不感冒。

反而,对经济停滞、生活变差的抱怨越来越多。

超过七成的台湾民众都觉得,两岸应该多交流合作。

老百姓早就烦透了政治上的吵吵闹闹和战争的威胁。

他们要的很简单,就是能过上安稳日子,能有钱赚。

和平统一,以前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台湾的莲雾、释迦能卖到大陆,解决了多少农民的生计问题。

多少台商在大陆发家致富。

多少台湾年轻人来大陆找到了发展的机会。

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台湾民众都记在心里呢。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台湾全年实质经常性薪资年减0.05%,连续三年负增长。

实质总薪资7年来首见负增长,年减1.04%。

与此同时,20至24岁人群失业率为12.08%,创3年新高。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为生计发愁的年轻人。

在台南的夜市里,曾经熙熙攘攘的摊位,如今多少已经拉下了卷帘门。

只剩下风中摇曳的灯泡,像一个个无人问津的叹息。

更让人揪心的是,美国这个所谓的“靠山”也越来越不靠谱。

特朗普都放话了,说不定会拿台湾问题跟大陆做交易。

这话让很多台湾人心里犯嘀咕,所谓的“疑美论”也越来越有市场。

大家慢慢看明白了,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到头来可能就是个被随时扔掉的棋子。

这么一对比,大家自然就觉得,“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才是正道。

这,就是郑丽文敢于高调表态的真正底气。

这底气,来自台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自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的大势。

大陆的“阳谋”

面对台湾民意的悄然转向,大陆的策略,显得既自信又充满智慧。

这可以被看作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阳谋”。

这场“阳谋”可以概括为三招:递上胡萝卜,挥起大棒,不忘历史牌。

第一招,是拿出最大的诚意欢迎交流,这是甜美的“胡萝卜”。

对郑丽文的积极回应,还有对第一次来大陆的台湾同胞免办证费等便利措施,都是在说,大陆的门是敞开的。

只要你愿意来,随时都可以“想来就来,说走就走”。

这种姿态,充满了善意和包容,像一位张开双臂的母亲,欢迎迷途的孩子回家。

第二招,是抓住历史节点凝聚共识,这是沉甸甸的“历史牌”。

通过隆重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这个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来强化大家都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

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基础。

这张牌,打的是亲情牌,也是文化牌,更是法理牌。

它提醒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的血脉相连,我们的命运与共。

第三招,是反“台独”的底线绝不含糊,这是锋利的“大棒”。

在释放善意的同时,大陆的行动也很坚决。

最近点名制裁那几家给台军提供支持的台企,就是个明确的警告。

国台办那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警告,说得很清楚,任何想搞分裂的行为,都别想有好下场。

这三招,看似各不相干,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

那就是,在坚守“一个中国”原则这条底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交流合作的空间,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这就像一个高手下棋,既给了你活路,又划定了禁区,还提醒你别忘了祖宗。

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和定力,每一步都把选择权交到了台湾同胞的手中。

大陆不再是单纯的喊话者,而是成为了一个“搭台给机会”的主动方。

这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本身就体现了强大的自信和从容的战略心态。

选择权在你,但历史的车轮已在转动

从郑丽文的表态,到网红“馆长”宣布要来北京,再到岛内民意的悄然变化。

一股渴望交流、寻求发展的力量,正在汇成一股大潮,冲击着民进党筑起来的那道高墙。

这股力量,源自于对美好生活的最朴素的向往。

源自于对血脉亲情的最深沉的认同,更源自于对历史大势的最清醒的认知。

民进党当局可以禁止公职人员参加纪念活动,可以警告民间团体不要“呼应”。

但是,他们能禁止得了年轻人找工作的渴望吗?

他们能禁止得了农民把水果卖出去的期盼吗?

他们能禁止得了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吗?

显然不能。

他们的禁令,就像一堵沙滩上砌起来的墙,潮水一来,就会轰然倒塌。

台湾光复,是写在《开罗宣言》里的,是全世界都承认的二战胜利成果。

民进党不让纪念,说白了就是想否定历史,割断两岸的血脉联系,好编造他们那套虚假的“台独”故事。

但这种用谎言蒙蔽老百姓的做法,现在越来越行不通了。

因为谎言经不起现实的检验。

当年轻人发现,“抗中保台”并不能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反而可能让自己的饭碗丢掉时,谎言就会不攻自破。

大陆的对台政策,其实很清晰,软的硬的都有。

但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这条路,通往未来。

这条路,通往复兴。

这条路,更需要我们,一同去走。

对于郑丽文和国民党来说,国台办的回应,既是递过来的橄榄枝,也是一场实打实的考验。

如果可以用真真切切的行动让两岸交流重新动起来,不光能让国民党的政治形象改头换面,还能给两岸关系闯出一片新路子。

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但现实的考题,还在继续。

两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次,岛内外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被记住。

结语

统一不是一个遥远的政治口号,而是解决台湾当下困境最现实的道路。

历史的潮流与民心的向往,正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开两岸关系的新大门。

这条通往共同未来的路,台湾同胞,你准备好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