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前天即6月26日,“大松逛古建”朋友对我说:“现在许多人不了解为何要停灵

星鹏看历史 2023-06-29 09:07:38

(一)大前天即6月26日,“大松逛古建”朋友对我说:“现在许多人不了解为何要停灵?为何停这么久?停灵期间有哪些仪式活动?”他提的问题确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朋友的共同心声。从今天开始,以皇帝为例,我就介绍一下从去世,到入葬陵寝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举行哪些祭祀?有什么相关活动。

清朝皇帝的丧仪,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满族色彩浓重到逐渐融入中原汉族文化习俗的过程。看《大清会典事例》皇帝、皇后的丧仪,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主持整个丧事活动的皇帝与死者的关系、性格脾气的不同, 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各有特点。从去世到入葬相隔的时间没有一样的。每项祭祀、活动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有的同样的祭祀、活动,早、中、晚期的名称也有变化。我所介绍的以中晚期比较成熟、完善的事例为准。

为了节省文字,避免枯燥乏味,各祭祀的详细礼仪、祭品数量和样色、所派大臣等不予介绍。

皇帝去世,在官方文献都称“崩”“升遐”“上宾”“龙驭上宾”。在正式获得谥号之前称“大行皇帝”。有了庙号、庙谥、谥号之后,则简称庙号+庙谥,如乾隆帝称“高宗纯皇帝”。

皇帝、皇后的棺椁称“梓宫”,梓宫的移动称“奉移”(王公、公主等棺椁的移动也称奉移)。梓宫停放于某处,多称“暂安”,有时也称“奉安”。梓宫入葬地宫称“入葬”“安葬”“奉安”“永安”“永远奉安”等。

(未完待续)

0 阅读:60
星鹏看历史

星鹏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