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帝丧事。紫禁城是皇帝的家。从明朝肇建紫禁城,就把乾清宫作为皇帝的正

星鹏看历史 2023-06-30 10:08:05

(二)皇帝丧事。

紫禁城是皇帝的家。从明朝肇建紫禁城,就把乾清宫作为皇帝的正式寝宫,将坤宁坤作为皇后的寝宫。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中间是交泰殿。所以从建筑的位置、名称上就具有很深的含意。明朝皇帝基本上都住在乾清宫。

清朝入关以后,顺治帝和康熙帝基本遵循明朝做法,以乾清宫作为皇帝的寝宫。雍正帝改变了这一做法,把养心殿作为了皇帝的寝宫,一直到清末。但理论上,乾清宫依然是皇帝的正式寝宫。在后妃的宫分、生日、受赏的名单中,先朝的妃嫔前面标以“宁寿宫”等字样,本朝的后妃前面标以“乾清宫”字样就是证明。

入关后的清朝九位皇帝(未计宣统帝)中,只有乾隆帝和同治帝死在了养心殿。有人会问:顺治帝不是也死在养心殿了吗?是死在了养心殿,但当时的皇帝寝宫还是乾清宫,与雍正帝以后的养心殿不是一个性质。

清朝皇帝无论死在养心殿,还是西郊的畅春园、圆明园、三海,甚至死在出巡期间的行宫,如避暑山庄,死后一定要将遗体或梓宫运回皇宫紫禁城,将梓宫停在乾清宫正中,以示“寿终正寝”之意。

如果皇帝逝于养心殿,或是园囿,则在晏驾处先小殓,奉移到乾清宫后才大殓。在《大清会典》和《清实录》等官书中,多用“小敛”“大敛”。当然在其他文献如《起居注》和档案上也有时用“殓”字。我认为殓与敛意思基本一样。

皇帝死后,马上小殓,即给死者穿衣服,嗣帝在帝亲视。然后用吉祥轿(官书上多用“黄舆”“灵舆”之类名称)将遗体奉移到乾清宫西暖阁安放。根据钦天监选择的吉期,在嗣帝的亲视下大殓,将遗体殓入棺内,同时将随葬品也殓入棺中。大殓毕,将梓宫从西暖阁奉移到乾清宫明间正中安放。

在皇帝死后这几天,要办理以下几件事:

1、确定嗣帝的苫次即倚庐地点,多在停放梓宫的附近,如雍正帝为康熙帝守丧以乾清宫东庑为倚庐。咸丰帝为道光帝守丧以上书房为倚庐。

2、指定办理丧仪王大臣,多由亲郡王、大学士、各部堂官组成。相当于现在的“治丧委员会”。

3、向全国和藩属国颁发遗诏。

4、发谕旨,命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会议大行皇帝的庙号、谥号、庙谥以闻。

5、如先帝陵已建多年,则进行修缮。确定先帝陵名;如未完工,加紧营建;如未建,则派人抓紧选址。

6、尊先帝皇后和嗣帝生母为皇太后。确定嗣帝嫡妻为皇后(雍正帝去世后,就尊熹贵妃为皇太后、确定富察氏为皇后)普遍晋封先帝的遗孀。

7、晋封一批先帝的皇子爵位。

8、确定梓宫暂安地点、奉移时辰。

(未完,待续)

1 阅读:315
星鹏看历史

星鹏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