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关于皇帝的丧事,我连续讲了九讲。皇后(包括皇太后)的丧事大致也是这个程序,有变化也不大。
皇帝、皇后死后,朝廷都建有一套档案,或叫“某某升遐档”或叫“某某大事档”,有时简称“白档”。一部完整的白档,是从人死的那天记起,一直到入葬后,按天记录,其中包括皇帝的有关谕旨,死者的穿戴、棺内的随葬品,有数十函,一百几十册之多,可以摆满一桌子。在一史馆我曾提过慈禧的升遐档。记载之繁细,令人吃惊。
整个丧事活动,大致可分停灵乾清宫、停灵观德殿、到达陵寝、入葬四阶段。我认为,如果一个人一看到“殷奠礼”“启奠礼”“祖奠礼”“饗奠礼”“迁奠礼”这几个词语,马上就能讲出其含义,那么就表明他对皇帝的丧事活动的程序已经基本掌握了。
有清以来,帝后妃的丧礼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最后十分完善成熟的过程。我这九讲,讲的是完善的过程。由于时代的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的不同,嗣皇帝的个人性格的各异,没有两个皇帝丧事活动是完全一样的。
不仅帝后的丧事建有档案,从皇贵妃到常在、答应都建有相应的丧事档案,我迄今还没有看到过皇贵妃、贵妃的白事档,但见到过妃、嫔、贵人的部分档案。由于那时每次到一史馆查阅档案都是带着解决某个问题、解决工作中的某件事专门去的,受时间限制,不能见到好的档案就抄,所以当时忍痛放过了许多珍贵档案未抄,有的白事档由于过长,篇幅巨大,只能摘抄一部分。如果能把一部完整的白事档全部抄写下来,并进行研究,对于清朝啬事文化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