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违建浮桥举报者受访#:他们收了不少过桥费,损人利己】近日,#吉林私搭浮桥一家18口被判刑#引发大量关注,采访吉林违建浮桥当事人黄德义、举报者、当地村民、以及过桥者,多方说法不一。
记者走访数十位当地村民均明确表示,浮桥没有对本村村民强制收费。
“我娘家就在河对岸,要想就近回娘家,就必须走黄德义家的浮桥。”振林村一位60岁李姓村民说到,浮桥的存在确实方便河两岸的人。“如今没了浮桥,我回娘家要多走六十公里地。”该村民补充说,他们一家过桥有时候给钱、有时候不给钱。“黄德义一家没有强制找我们要,是我们过多了不好意思了,就多少给点,脸熟的村民基本都这样。”
振林村超市经营者越氏兄弟也向记者坦言,振林村的村民是浮桥建成后最大的受益者。而他们因为经营超市每年需要进货百余次的缘故,更是离不开黄德义修建的这个浮桥。
“我们以前去白城进货,就必须走黄德义家的浮桥,有时候给个五块钱,有时候不给钱。现在没桥了,要多绕七十公里,成本能多八十块钱,更不用说还多耽误一倍的时间。”从父辈起,越家就开始在村子里开超市,如今已有三十余年,主要卖粮食米面和饲料,他们说:“没了浮桥,我们的进货成本增加了,也就只能把这些成本加到进来的货品里。”
振林村村书记胡宝玉也证实,浮桥的修建确实方便了附近的村民,而他在通过浮桥渡河时,也是给不给钱凭自愿,并没有被强制收钱。
但常年来往于该桥的两位出租车司机均表示:不给钱不行,过了就要给5块钱,但如今没了桥,绕一圈的油钱远不止5块钱。
据出租车司机回忆,浮桥两头会有绳子拦截,外来的车辆通行,给了钱绳子才会放下。黄德义针对此事回应:“绳子的存在是为了防止河两岸车辆同时对向行驶,此举措是为了保护车辆安全。”
此外,其中一位出租车司机也说明,有浮桥前,从白城市到瓦房镇附近村庄(振林村从属于瓦房镇)需要付50元至68元打车费,如今没了浮桥,去相同的目的地需要付180元,费用多了三倍左右。“说实话,有了浮桥确实近。要是不走浮桥,绕一圈的油钱也不止5块钱。”
对于浮桥是否应该收费一事,近九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家建桥也花钱了,收点钱也没啥大问题。”
另据多位过桥者回忆,黄德义修建的浮桥不仅是振林村五户左右的村民前往河对岸开荒地种植的必经之路,也是河西岸数个村庄前往平安镇、白城市等地的重要捷径,而居住河西岸,却在外省打工的村民,只要想便捷回家,都会先落地白城市,然后乘坐出租车或其他交通工具,通过黄德义修建的浮桥回家。多位村民坦言:“浮桥车流量挺大的,尤其是在节假日。黄家人基本轮班24小时在浮桥两侧看守。”
经当地村民介绍,居住在附近的某位村民是黄德义建浮桥一事的举报者,记者随即前往该村民家,此人也坦言自己确实是举报者:个人建桥收费就是违法的,他们靠这个浮桥赚了不少钱,这都是损人利己的事儿。
该举报人称自己仅在2018年前往洮南市水利局口头举报。
据此前报道,在2018年10月,洮南市水利局以非法建桥为由处罚并强制黄德义拆除浮桥。
举报人也称:“水利局前些年来过很多次,都让他拆,是他在水利局来的时候拆,走的时候又建上。”
据此前媒体报道,洮南市水利局局长刘洪波称:“我们要求他在规定期间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物,恢复河道原貌。每次他们都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拆除,所以我们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并且每次都要求他拆除,绝不存在行政执法完了桥没拆的情况。”刘洪波表示:“但是过一段时间,他在原位置上又搭桥了,我们巡查发现或接到群众举报,所以继续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不过,举报人也表明自己此前经过浮桥时,并没有次次交费:“有时候看是本村的熟面孔,我也没掏钱就过去了。”
当记者问及举报的举动是否涉及“个人恩怨”时,该举报人予以否认,称:“两家关系挺好的。”
记者走访了附近村民,有位姓李的村民称:“举报人和黄德义以前因为一片开荒地的归属问题有矛盾。”也有村民含糊表示,应该是有人指使。
26941
小时候在家里,一条二、三米宽的河沟,搭上几块板,有的仅是搭上几根并排的圆木就是桥,方便了多少人的出行。知道为什么老地名很多都叫“板桥”的吗?
攀麟¥莫忘
哇哇哇,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