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
#出发吧拥抱世界#
前几天有朋友来家里做客,听说我又想去南极了,特别感慨。跟自己8岁的儿子说,一定要向你五叔看齐,好好学习,将来走遍全世界。
可孩子哪管成人之间的客套呀,直接就问我,您去南极哪个科考站?我说我不去科考站,就是旅游。孩子听完很失望,说那有什么意思,拍个照打个卡而已,和去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差不多。
孩子妈很尴尬,说前些日子我刚带他去过,企鹅北极熊白鲸都看见了,孩子特别喜欢极地,回来买了好多书研究。
其实我不但不介意,还特别喜欢这个孩子。我打开电视机把我在南极的照片投屏给他看,孩子兴奋地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其实去过科考站,那时还没有正式的南极旅行,都是打着给科考站送物资的名义去。由于是美国旅行公司所以去的是美国南极科考站,我还买了帽子,至今还常戴。
我带孩子看了我卧室里的小摆设,那是个沙盘,白沙子上陈列着几个小石头。我每次登陆一个新的大洲就会捡一块儿石头带回来,如今我已经登陆过所有大洲了。
孩子问我哪一块儿是南极洲的,我指给他看,他直接拿起来问我能送给他吗?我说可以呀,因为我还会去,孩子开心极了,说这样他也算摸过南极大陆了。我提醒他也别太拿这块石头当事,这是唯一一块不是真正来自某个大洲的石头。南极阿德利企鹅生孩子要用石头搭窝,而南极裸露的地面很少,几乎都被冰雪覆盖,所以绝不能拿走南极的石头。这是我从南美洲最南端的乌舒怀亚带到南极洲,在南极转了一圈拿回来的替代品。
孩子听完更开心了,说那更好了,这居然是穿越过西风带的石头,也是世界上距离中国最远地方的石头。五叔你快给我讲讲德雷克海峡是不是真的那么凶险。
在我们接下来的交流中我发现,孩子对于极地的了解比我要丰富得多。虽然这些知识均来自于书本和纪录片,但没有行过万里路的他,思考方式比我更开阔。这就好像一条船滑过大海,在海面上留下一条浪迹。我在这条船上,能看到浪迹两侧有限的风景,而孩子没有在这条船上,也不会被这个物理位置限制,他看到的可能是更广大的海。
如果坐过这条船后,我就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了解这片海,那行万里路,也不过是在这个广袤星球上,划了一条蜘蛛丝,且把自己缠住了而已。
我鼓励孩子多读书,因为未来他们都能行走在这个星球上,比我看得更多更远。这时候孩子妈跳出来教育孩子,你看看你五叔,越去的地方多越谦虚,你可好,看点书就骄傲,天天在班里嘚瑟,越有见识越谦虚,越应该知道自己还很无知。五哥你跟孩子说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文化了,英文物理地理哪门成绩不好也不行对不对?
我很真诚地回答,还真是。
我记得自己去爱丁堡玩,去著名摄影点凯尔特山拍照,路过山脚下的老凯尔特公墓都没进去看看,和休谟墓擦肩而过。但这还不是最可笑的,在圣吉尔斯大教堂门口有个雕像,我蹲那里拍来往行人,居然不知道那雕像就是亚当斯密,而且他的墓地就在不远处。喜欢西哲的朋友必然很熟悉这两个名字,路过而不知,你说我得多无知。
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个套餐,缺一不可。能做到这两点,你必然会变成一个谦虚的人。
后面这些话孩子基本没听明白,自顾自玩那颗石头,小心翼翼揣兜里,问妈妈我们可以回家了吗,我猜是怕我反悔。
我其实有点儿心疼,沙盘上少了一块儿石头,我又要花好多钱才能补齐了。
图片是我第一次去南极时拍摄的船队向导小组,和美国palmer station 科考站里的科学家们。
#五哥的旅行白皮书##有话当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