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口罩的第一个春天显得格外忙碌,广西各地的“清桉还耕”行动如火如荼,一棵棵种在耕地上的桉树被油锯放倒、被钩机挖起,甚至连根拔起……清理了桉树的耕地渐渐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勤劳的人们正准备种上稻子,种上木薯,种上甘蔗……
站在耕地之上,感叹着“清桉”的种种不易,可当望着空旷的田野之时,却又感到“还耕”的迷茫……
当“要想富多种树”不再单单是口号,“投入1块钱挣3块钱,甚至更多”,还有种什么比得上种桉树暴利的呢,更何况投资风险很低,只要种了都能赚到钱。在种桉树早致富的示范效应引领之下,各路人马纷纷加入种植大军,外出打工的返乡种,工薪阶层的业余种,借钱贷款也要种……
尽管发财心切,最初的时候大家只是把桉树种在荒山荒地,也陆陆续续地把松树、杉木改种上了桉树,而后把桉树种在了房前屋后,后来外出打工的朋友见别人种桉树发了财,也担心自家的田地不种成了荒地,于是就在田地上种上了桉树,想着每年春节回家除草一次、施肥一次肥就OK,外出几年回来还有一笔不小的收入,想想就是美事一件。
殊不知,桉树生长快、成林早,只用一两年的时间就长成了一片高大乔木林,还把阳光给遮住了,相邻的田地因为阳光被遮住而无法种植其它农作物,于是也不得不也种下了桉树,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像传染病一样,田地上的桉树也就越种越多。
我们知道,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紧缺,要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国家先后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严格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明确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等“非农化”行为。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林地种树,耕地种粮,本就该如此。在耕地上种植桉树,违规违法,理应清理,恢复耕地本来的用途。如果放任把桉树随意种植在耕地之上,那么,谁来生产粮食,谁来保障粮食安全呢?
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
现在的问题是:清理了种植在耕地上的桉树,我们又该种什么呢?又该怎么种呢?
很多人对三农并不了解,却总要指指点点,特别是某些所谓的专家不食人间烟火,甚至还提出“禁止烧柴火做饭”之类的谬论。
我们回到正题。诚然,与桉树相比,耕地种粮既辛苦,又麻烦,而且挣钱不多。
桉树是目前广西从国外引进最成功的树种,生长快、管理少、销路好、效益高,尽管广泛宣传动员,也出台了鼓励农民种粮的政策,但由于补助标准低于经营桉树的收益,群众并不满意。
另一方面,农户经营规模小,无法吸纳众多劳动力,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而种植桉树管理成本、管理人工相对较低,且季节性要求也不高,一般年纪稍大的也能够慢慢完成。
清理种植在耕地上的桉树本就不容易,“还耕”呢?我们总不能一清了之,一禁也了之吧,还真得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
“种什么”,我们至少要找到收益相当于或者高于桉树的农作物品种,不能让农民的收入减少呀。哪怕收益不及桉树,但补贴、奖励总得要跟上。
“怎么种”,农村劳动力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农民以土地入股也好,以土地分成也罢,让农民可以坐收土地的“红利”。
可以流转出去让有能力的人去经营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