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产检就像一场“闯关游戏”,每一次检查都是对母婴健康的守护。但面对复杂的流程和术语,新手妈妈难免手忙脚乱。别担心!这篇超全产检指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你轻松掌握每个阶段的重点,让产检不再迷茫!

孕早期(1-12周):确认“好孕”,打好健康基础,关键检查项目:确认宫内孕、NT筛查,第6-8周:首次产检通过B超确认胚胎是否在子宫内(排除宫外孕),观察胎心胎芽发育情况。若出现腹痛或出血,需立即就医。第11-13周:进行NT检查(胎儿颈后透明带厚度),这是早期筛查唐氏综合征的重要指标。同时,建立《母子健康手册》,记录基本信息和预产期。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五项、梅毒/HIV筛查等,全面评估孕妇基础健康状况。需要注意的是,首次产检需空腹,建议带早餐检查后及时补充能量。若家养宠物,可增加弓形虫筛查,避免感染风险。

孕中期(13-28周):排查畸形,监测母婴健康,关键检查项目:唐筛/无创DNA、大排畸、糖耐量试验。第15-20周:中期唐氏筛查,通过血液检测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做无创DNA或羊水穿刺确诊。第20-24周:大排畸B超(三维/四维),全面检查胎儿头颅、脊柱、心脏、四肢等结构,排除畸形。此时胎儿活动空间大,检查更清晰。第24-28周: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喝糖水后多次抽血,筛查妊娠期糖尿病。若确诊,需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第28周:开始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心率和宫缩情况,预防缺氧。注意大排畸前可适当活动或吃甜食,让胎儿活跃起来,便于观察。糖耐量试验需空腹8小时,检查前3天避免高糖饮食。

孕晚期(29周至分娩):密切监测,为分娩做准备,关键检查项目:胎心监护、胎位评估、骨盆测量。第28-36周:每2周产检一次,重点监测血压、体重、宫高、腹围,预防妊娠高血压和胎儿生长受限。第32周:小排畸B超,复查胎儿发育情况,确认胎盘位置和羊水量。第36周:每周产检一次,进行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评估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同时做B族链球菌筛查,预防新生儿感染。第37-40周:每周胎心监护,观察胎儿是否入盆、胎位是否固定。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催产或剖宫产。注意孕晚期需数胎动,每天固定时间记录,若12小时胎动少于10次需立即就医。提前准备待产包,包括证件、产妇用品(卫生巾、吸管杯)、新生儿衣物等。

如果你是高龄、高危孕妇的,有格外的“加餐”检查。高龄孕妇(≥35岁):需增加无创DNA或羊水穿刺,排查染色体异常。慢性疾病孕妇(如糖尿病、高血压):需更频繁监测血糖、血压,调整用药方案。多胎妊娠孕妇:需增加B超次数,关注胎儿生长差异和早产风险。
产检注意事项:时间管理:提前预约挂号,避开高峰期;检查前一天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调整:产检前避免高油高糖食物,糖耐量试验需严格空腹。心理调节:通过孕妇瑜伽、冥想缓解焦虑,家人陪伴给予支持。安全第一: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孕晚期减少长途旅行。
产检是母婴健康的“护航灯”,每一次检查都是对生命的珍视。掌握这份攻略,新手妈妈也能从容应对,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