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多年来对清朝后妃档案的研究,后妃的随葬品的来源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属于公家的。另一类属于个人(私人)给的。
私人给的又分四类:
一、当朝皇帝、皇太后、皇后给的;
二、先朝暨当朝妃嫔给的;
三、各王公大臣福晋、夫人、妻室给的,包括死者家属给的。
四、宫内各总管太监、首领太监给的。
无论公家的,还是私人给的,一律都必须记入帐中,存档。
皇帝和皇太后往棺内安放的物品相对比较多。比如慈安去世时,光绪帝放了四样七件物品。慈禧放了九样九件物品。各妃嫔、王公妻室以及太监往棺内安放的只一件或两件,而且差不多都是同样的物品。比如慈安死时,无论是道光帝的妃嫔,还是咸丰帝、同治帝的妃嫔都放了一件小荷包。王公妻室和太监多数放一件玉佩。
另外,无论帝后,还是妃嫔的随葬品大体分“穿戴”和“安放”两类。而这两部分又都分“首饰“、”生活用品“、”衣服”三类。这是任何一个人的随葬品都包括这几类物品。以供她们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中使用,所以这三类物品是必不可少的。
皇帝、皇太后、皇后去世,都要建大事档,也有叫白档的,也有叫升遐档的。记载得非常翔实,按天、按时记载。妃嫔去世,也要建立白事档,有时叫《某某溘逝底档》。这种制度,从康熙年间就实行,一直到清末。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爱月轩笔记》,说是慈禧的随葬品记录。无论从随葬品的种类也好,以及记载方法完全与清宫档案大相径庭。而且其中有一些都是世间难以寻找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在该笔记中的所记的随葬品中,“首饰“、”生活用品“、”衣服”三类物品几乎没有。而且《爱月轩笔记》中的错误也不少。
现在一史馆及故宫藏有慈禧随葬品的档案,可是有些人宁肯相信私人写的《爱月轩笔记》,也不相信清宫档案。对《爱月轩笔记》中的错误和违背常理的地方故意视而不见,甚至有人询问时宁可王顾左右而言他,也不采用清宫档案的记载。因为《爱月轩笔记》的记载太神奇了、太精彩了、太迷人了,太吸引人的眼球了,太能赚取流量了。岂能舍此不用!
多年前我曾进京专门寻找《爱月轩笔记》,先后到国图、一史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北海西岸的国图缮本库、中国佛教学会等单位打听寻找,根本就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