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8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赴台湾去胡适墓园扫墓,后来在他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中这样写道:“我现在站在适之墓前,鞠躬之后,悲从中来,内心思潮汹涌,如惊涛骇浪,眼泪自然流出。他已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仍宛然在目。可我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笑容,却已是50年前的事儿了”。 这段感人肺腑的文字,足以证明胡适先生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有人说,胡适属于“大师中的大师”,这一点,不少人都深以为然。胡适先生始终保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在晦暗不明的世界,总能先知先觉,看透人性。而先生在对待学术研究方面的态度和造诣,在中国的文人界几乎也屈指可数。他曾经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试问放眼百年,中国学术界的知识分子和研究学者们,有几个人能够胸有成竹,直面这几个字呢?
1999年,88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赴台湾去胡适墓园扫墓,后来在他的《站在胡适之
彦扬评历史
2023-08-19 16:32:28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