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说通鉴# 人之在世,在不绝对冲突的情况下,是保命守节,还是舍命守节?东晋王敦起兵反明帝司马绍,但一介强臣此时已病入膏肓。起兵前他让秘书郭璞筮卜,胜算几何?郭璞说,没有胜算。王敦怀疑他相助朝廷。又问他:我还能活多久?郭璞说,卦上说,如果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去武昌就是安心为臣。王敦大怒,你算算你能活多久?郭璞说,命在今日,不过中午!然后王敦就杀了他。筮卜这玩意,都知道真假如何。郭璞是聪明之人,知道自己这样说必死无疑,可他仍旧坚持。每每看到这样的人物,我就在想,非要以死殉节么?又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完全可以变通守节。其实你要看那些大人物,都是能屈能伸。屈不见得就不守节,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我比较喜欢大儒叔孙通,秦汉之人,侍奉过秦楚汉几个大王,最终在刘邦那儿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侍奉秦二世的时候,最有意思。陈胜吴广起义,到底是盗还是贼,当时朝廷众说纷纭。盗就是抢东西,小打小闹;贼是要推翻朝廷的。说是贼的,抓的抓杀的杀。说是盗的,夸的夸赏的赏。秦二世不想听有人要推翻他。看事儿不对,叔孙通也说是盗。秦二世很高兴,还对他大加奖赏。下了朝,那些儒士们都不满他,说,明明是贼,老师你咋说是盗呢?叔孙通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说贼的都弄死了,我能说吗?赏的东西你们分了吧,我要赶紧跑了。于是就跑了。你看,叔孙通是不是既保全了命,又坚守了节呢?各位,你觉得哪种好?一个是,屈而全命守节,一个是直而殒命成名。
#王攀说通鉴#人之在世,在不绝对冲突的情况下,是保命守节,还是舍命守节?东晋王
评论员王攀
2023-08-25 21:23:13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