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年前的今天即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午时正式兴工 。
惠陵及妃园寝先于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然后才于八月初三日午时兴工 。承修大臣有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左侍郎荣禄、内阁学士翁同龢。到了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惠陵、妃园寝及礼部、工部、内务府衙署、营房等全工告竣,仅用了三年零一个月时间。光绪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巳时,正式悬挂惠陵明楼、隆恩殿、隆恩门斗匾。惠陵实用银4359110.89两 ,妃园寝用银517775.428两。
陵名早在动工前的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就确定为“惠陵”了。
惠陵是清东陵最后建的皇帝陵,因建陵经费紧张,裁撤了原设计方案中所设的五对石像生和长达2300米长的与孝陵相接的神路,所以惠陵是清东陵唯一没建石像生、神路未与首陵孝陵神路相接的皇帝陵。社会上传说的因同治帝断子绝孙,其神路才未与孝陵相接的说法是胡说八道、无稽之谈!
因为被道光帝破坏了乾隆帝制定的“昭穆相建”的选址制度,所以选惠陵陵址时,就没有再顾及昭穆顺序,是在东陵和西陵两处同时选的,哪里的风水好,皇帝、皇太后中意就选定在哪里。
后来在西陵金龙峪为光绪帝建崇陵时,仿照的是惠陵规制。
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同治皇帝和孝哲毅皇后同时葬入惠陵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