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关内陵表面都差不多,实际上每座建筑多少都有发展变化。就拿方城下碱来说吧,孝陵、景陵的方城下碱,东西南三面都做成须弥座形,但北侧(朝哑巴院那面)就没做成须弥座形,是石或砖墙。从泰陵开始,以后各陵方城下碱四面都是须弥座形。
孝陵和景陵的方城隧道券比较窄,地面是方砖铺墁的。从泰陵开始,隧道券变宽,地面改为石墁。
上午有位朋友问到我孝、景陵方城北侧是否是须弥座,我回答了。现在我再增加说一下隧道券地面的问题。表明这位朋友对清朝陵寝的喜爱和了解很深入。因为这些问题一般人不注意。加之孝陵、景陵长年不开放,严重地给清陵爱好者了解清陵造成了困难。我退休前就建议孝、景陵开放后院,但人微言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