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让孩子刷短视频,看多了真的会影响智力🧠
孙乾聊育儿
2023-10-30 20:50:42
周末早上,儿子想要帮我把牛奶端到餐桌去。
在他从厨房到餐桌的短短几步路上,奶奶不停的唠叨“你慢一点!”“注意脚下!看着点杯子!〞,孩子因为奶奶的唠叨情绪不耐烦,大声的朝奶奶喊“我知道了!
结局可想而知,因为吼叫手不稳,牛奶洒了一地。
奶奶还在不依不饶“你看吧!我刚刚就提醒你了,你就是不听!”
短短几步路奶奶不停的提醒,让我和孩子都倍感压力。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奶奶闭嘴,结局会是:
1️⃣孩子一心一意端牛奶成功抵达餐桌;
2️⃣孩子端不稳,牛奶洒了,然后我们一起打扫。
不论何种,其实都会好于实际发生的情况。
这种场景其实在很多家庭都有发生,大人对孩子无微不至,每天重复的唠叨,生怕孩子做错。
但不停的唠叨,是在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和掌控感。除了会让孩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还会让孩子失去成长的机会。
我家是长期在学习“正面管教”的育儿理论,最近去了成都的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智心心理”,去学习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他们是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科和四川精神医学中心深度合作的单位,机构的咨询师都是严格筛选的,个案累计和督导时长都达到了千余小时以上。
针对我家里长期存在的“唠叨”和“不能放手”的问题。咨询师也给了我们很多新的认知:
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替孩子屏蔽了所有的困难,就是在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急着提醒。因为任何一个唠叨的人,心理预设就是对方能力不行,需要提点,没有人喜欢一开始就被否定,孩子亦然。
放手让孩子去做,等他找不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时,再给出自己的关键建议。不要怕孩子做错,给他试错的机会,再给他解决方案帮他“托底”,这个过程中,他更能明白如何做得更好!
[一R]学会反映情感
反映情感,就是能在当下准确的说出孩子此刻的感受,孩子挫败时,不要去说“你看你就是不听我的”,而是先肯定并接纳孩子的情绪,“爸爸知道这对你很难,你现在一定很沮丧”
换成这样的话,孩子会点点头开始软化,然后紧绷的情绪松动,开始向你倾诉他的困难,并更能听进你的建议。
[二R]学会做減法
聪明的家长都在语言上做減法,父母需要引导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让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不断去经历去改变去提升,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0
阅读: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