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柿石症?】又到柿子大量上市的季节,许多人都喜欢柿子香甜的味道,有时在不经意间,几个柿子就下肚了。其实,柿子如果食用不当,会给身体带来损害,甚至引发柿石症。柿石症又称为胃柿石症。柿子中富含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与胃液中蛋白质结合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在胃内,柿子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如树胶和果胶,可以把柿核以及其他蔬菜植物纤维黏合在一起,就会在胃内形成胃柿石,由胃柿石引起的相关症状就叫胃柿石症。胃柿石形成后,小而光滑的结石可随胃肠蠕动,由粪便排出体外;大而粗糙的结石则可引发各种消化道症状。
胃柿石的发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为在食用大量柿子半个小时后即出现症状,表现为上腹部坠胀感、呕吐恶心等,呕吐物内含有碎柿块为其特点。慢性的病程超过六个月,表现为逐渐加重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反酸烧心,较大的胃石可以在腹部形成包块。胃柿石较大时,在胃内不能自行排出,长期与胃黏膜接触摩擦,易引起幽门梗阻、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贫血等严重后果,还可能引起肠石性梗阻,甚至并发胃癌。
其实,柿子营养价值丰富,富含维生素C、矿物质钾、胡萝卜素等成分。此外,柿子还含有总酚和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经常吃柿子可以保护眼睛和皮肤、抗氧化、改善便秘以及维持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