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胃还是情绪器官#】臟象学说:情志与胃的运化【#典籍里的中医#】1,安养心

敏珈说健康 2023-11-20 13:54:46

【#原来胃还是情绪器官#】

臟象学说:情志与胃的运化

【#典籍里的中医#】

1,安养心神调治脾胃

华夏生生医学历来重视“形神合一”的理论,“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认为心神清明是情志调畅的关键。

因此,在临证施治上要重视情志因素,重视心藏神的臟象功能,要善用情志疗法,调节精神活动以治其神,主张通过调心神来和脾胃,安其母以治其子,在诊疗脾胃系疾病时不忘从心神论治。

《本经》指出其“主补五脏,安精神”。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亦专门论述了“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的观点,

《医贯·五行》亦指出:“阳明胃土,随少阴心火而生,故补胃土者,补心火”,都强调了从心论治脾胃的必要性。

【#中医式生活#】

2,疏肝解郁安养脾胃

臟象理论认为肝脏对人的精神情志及心理活动调节亦具有重要的影响。

“肝主疏泄”,“疏泄”一词出自《素问·五常政大论》中,首见于“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万物以荣”。

若肝气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气血和调,情志活动也正常。肝脾关系密切,肝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若肝气冲和则胃气顺降,如肝郁气滞则易脾胃升降不利,气机壅滞,从而易致使肝胃不和,故应“醒胃必先制肝”。

《类证治裁》云:“暴怒伤肝,气逆而痞者,舒其郁。

《金贵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反之亦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从肝论治脾胃疾病往往取效较好。

【#健闻登顶计划# 】#黄帝内经[超话]#

0 阅读:49
敏珈说健康

敏珈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