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革命”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实际上通过相对和平方式实现政权更迭。然而,在苏共联的历史叙事中,作为人民真正参与的革命,“二月革命”却一直遭到贬低。1938年《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刻意突出“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而将“二月革命”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强化无产阶级直接夺取政权的历史叙事。而这种叙事旨在证明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二月革命推翻300年沙皇专制
1917年2月23日,国际妇女节,彼得格勒的女工走上街头,抗议面包短缺和物价飞涨,高呼“面包!”“打倒战争!”的口号。谁知,这一行动迅速引发了全市罢工和示威游行。两天之后,罢工普遍转为武装起义,工人和不满当局的士兵联合组成战斗队,控制警察分局、政府机关以及监狱,解除军官武装,并逮捕政府大臣。2月28日,工人和士兵占领冬宫。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罗曼诺夫王朝覆亡。
作为一场真正的人民革命,“二月革命”是人民对专制统治的自发抗争的成果。在“二月革命”中,起主要作用的政党是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
立宪民主党是当时俄国最大的资产阶级政党,得到城市中产阶级的支持。它在1913年通过的纲领中就明确提出,要实现民族平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并把国有、教会等的土地无偿交给农民。
由于立宪民主党的领袖米留科夫、古契柯夫等实际上主导了俄国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他们通过政治施压与军事谈判,推动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也因此,立宪民主党在第一届临时政府中处于主导地位,由李沃夫公爵、米留可夫等人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
与立宪民主党相比,当时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是第二国际的成员党。两党在此次革命运动中实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革命党有80万党员,孟什维克有20万,而此时的布尔什维克仅有不到8万人。一些人混淆视听,企图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贡献按在布尔什维克身上,说它领导了二月革命,可实际是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列宁在国外,加米涅夫、斯大林等在流放地。
由于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贡献,随着俄国形势的发展,临时政府中,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越来越占据重要分量。不过,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认为民主革命应当由资产阶级领导,自己的职责是监督政府。在这样的主张下,他们倡议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被视为第二个权力中心,因而有“两个政权”并存的说法。

二月革命曾建立“世界上最自由国家”
二月革命胜利后,临时政府随即颁布法令,释放政治犯,宣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和罢工自由;撤销出版事务委员会,取消书报检查;在普遍、直接、平等和秘密选举的基础上选举地方自治机关;准备在普遍、平等、秘密和直接选举基础上召开立宪会议,由之决定国家管理的形式和宪法。这些措施,无疑证明了临时政府是一个进行民主革命的政府。连列宁都不得不承认,当时的俄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布尔什维克也是这种自由的获益者。因此,列宁曾经把曾经提出的“自由、和平、面包”口号中的“自由”去掉了,只因布尔什维克不能做得更自由了。
因为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环境之中,二月革命并没有能够使俄国的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相反,由于战乱,俄国的国民经济持续恶化。政府只得对生活必需品实施固定价格,降低国务开支,实现社会和平和社会改革,并要求保持现有的土地关系,留待立宪会议作最后决定。因为,二月革命是粮食供应问题触发的。为应对粮食供应困难,临时政府实施国家垄断粮食买卖、粮食征收制,城市实行面包、糖、肉、粮食配给。
与此同时,对外政策上“是战是和”也考验着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中的相当部分人主张革命的护国主义,即仅限于自卫而不进攻。不过,米留可夫后来表示要同协约国一道把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引发了政治危机。临时政府不得不表示愿意同德国举行公正民主的和平谈判,但是并没有取得进展。

布尔什维克的夺权
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均属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直到1917年,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都共处于一个党内。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无产阶级掌权)。然而,即使如此,党内还是存在不同的意见。二月革命后初期,布尔什维克党在政局中的作用并不大,不过它很擅长宣传鼓动,争取到了大量激进工人和士兵的支持。
1917年5月,美国驻瑞典领事馆截获了一份加密电报,其明确标注款项用途为“用于俄罗斯事务”。该款项实际为德国通过斯德哥尔摩Nya银行向布尔什维克的转账。另外,赫尔辛基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披露的芬兰海关记录证实,列宁回国时携带的32箱“农机配件”实为金条。无疑,德国参谋部希望通过资助布尔什维克促使俄国退出战争,减轻东线压力。鲁登道夫曾表示:“负担也许将由此而减轻吧?”这种战略目标与布尔什维克“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主张存在短期重合。
由于上述事实的存在,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发动的士兵和工人武装示威游行,以失败告终。布尔什维克的声誉也遭到严重打击。布尔什维克党其后虽然还能够公开活动,但部分领导人如加米涅夫和与布尔什维克紧密合作的托洛茨基被捕入狱,另一些领导人列宁、季诺维也夫等转入地下。
1917年8月25日,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政变,企图建立军事专政,恢复帝制。软弱无力的临时政府求助于布尔什维克等左翼党派。其后仅3天,政变被挫败,这给布尔什维克崛起提供了大好转机。
随后,布尔什维克走出了困境,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赢得多数。托洛茨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他在苏维埃下成立了有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参加的“军事革命委员会”,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列宁也于10月24日夜走出地下,来到武装起义的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在他们的领导下,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被推翻。

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后,继承了临时政府推行的粮食垄断、粮食征收制、食品配给制等经济政策。与此同时,布尔什维克也推行了一系列自身主张的政策:迅速查封全国数百家报刊,恢复被临时政府废除的书报检查制度;解散立宪会议——因布尔什维克代表在会议中处于少数地位而强行终止议程;与德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在国有化政策方面,布尔什维克对银行及大型企业实施国有化,这成为其早期政策中少数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的措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