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数量,到底怎么数?】怎样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呢?并不是去野外随便看一看、数一数就行的。大熊猫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实际上很难在野外见到。怎么办呢?其实这主要靠大熊猫的一种特殊分泌物:便便。
大熊猫的粪便里有一节节咀嚼消化后的残余,名字叫做“咬节”。咬节的长短跟年龄相关:咬节长的年龄大,咬节短的年龄小。再结合粪便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来识别个体。
比如当野外两团粪便的距离大于1.5公里,直接判定为两只个体;如果它们的距离小于1.5公里,但是咬节的长度差异大于2毫米,也可以判定为两只个体。这都是经由大量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论。
基于这一原理,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4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每10年一次。第三次大熊猫调查和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结果分别是1596只和1864只。1864是最新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它的种群数量是在持续增长的。
内容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义波在#格致论道# 的演讲。#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