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迹

雨寒聊历史 2024-01-23 15:06:46
婆罗浮屠寺建筑群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佛教纪念碑之一,建于公元8 -9世纪,在西元750-850年的Syailendra王朝统治时期。这座纪念碑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中心,中爪哇岛南部的Kedu山谷。 寺是大乘佛教的圣地,有佛像504尊。寺庙是印度教和佛教建筑的结合。寺庙深受古印度笈多时代(公元4 -6世纪)艺术的影响。它雕刻着最伟大的佛教浮雕之一。主庙是一座三层的佛塔,围绕着一座自然中心的山:金字塔形的底部有五个同心的方形梯田,圆锥体的主干有三个圆形的平台,顶部是一座巨大的佛塔。墙壁和栏杆上装饰着精美的低浮雕,总面积为2520平方米。围绕圆形平台的是72座镂空佛塔,每座佛塔内都有一尊佛像。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这座纪念碑得到了修复。 婆罗浮屠寺垂直划分为基础、主体和上层建筑,完全符合佛教宇宙观中的宇宙观。据信,宇宙被分为三个重叠的领域,kamadhatu, rupadhatu和arupadhatu,分别代表欲望的领域,我们被束缚于我们的欲望,形式的领域,我们放弃了我们的欲望,但仍然被束缚于名字和形式,以及无形的领域,不再有名字和形式。在婆罗浮屠寺,kamadhatu由底座代表,rupadhatu由五个方形平台代表,arupadhatu由三个圆形平台和大佛塔代表。整个结构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融合了祖先崇拜的核心思想,与梯田山的思想有关,结合了佛教的涅槃概念。 寺庙也应该被视为一个杰出的王朝纪念碑,Syailendra王朝统治爪哇大约五个世纪,直到公元10世纪。婆罗浮屠寺建筑群由三个纪念碑组成:象征佛教宇宙论的三个层次:Kāmadhātu(欲望的世界),Rūpadhātu(形式的世界)和Arūpadhātu(无形的世界)。第一个,即婆罗浮屠寺和两个较小的寺庙位于与婆罗浮屠成一条直线的东方。这两座寺庙分别是门杜寺(Mendut Temple)和帕元寺(Pawon Temple)。门杜寺的佛像由一块巨大的巨石和两位菩萨组成,帕元寺是一座较小的寺庙,其内部空间无法显示出供奉的是哪一位神。这三座纪念碑代表了涅槃的各个阶段。 这座寺庙从建造开始就被用作佛教寺庙,直到公元10 -15世纪之间的某个时候才被废弃。自公元19世纪被重新发现,并于公元20世纪进行修复后,它被带回了佛教考古遗址。

0 阅读:5
雨寒聊历史

雨寒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