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红楼梦》中,男主角贾宝玉过生日这描写必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把对情节的铺垫压在主角身上,是在正常不过的写作手法。
贾宝玉过生日这段文字的重要性,只比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的作用稍弱,对于第5回起到了一个补充说明的作用。
《红楼梦》的第5回,是小说实际意义上的结局。在这一回中,作者可以清晰地看清楚金陵十二钗的悲剧走向……
等到了贾宝玉过生日时,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观园群芳抽花名签,作者再一次揭开了贾宝玉和红楼女子的悲剧未来。
顺便说一句,群芳抽花名签,读者不仅能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的悲剧,还能看到第5回中所从未提到的一些丫鬟的注定不幸的未来。
其实按照情节的正常走向,红楼群芳的悲剧,都是该为贾宝玉这位主角做铺垫的。贾宝玉过生日,同时他又是毋庸置疑的男主角,在抽花名签的过程中,贾宝玉的悲剧内核才应该是读者关注的重点。
毕竟在小说的第5回中,作者之重点描述了金陵十二钗中女子的悲剧,对贾宝玉本人的描写很侧面。
而在抽花名签的过程中,芳官唱的那段《赏花时》,说的就是贾宝玉在第八十回后的遭遇……
可这段重要的情节被读者集体忽视了,为什么?
原因很特别,只因为薛宝钗抽到了这样一支花名签:
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
此时,读者把讨论重点都放在了薛宝钗身上。
宝钗的花签是牡丹,国人用牡丹比喻的女子一向国色天香,这样的花签,再配以艳冠群芳的解释,这是很多读者、尤其是钗粉,认为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优秀的女子的论据。
试问,由作者本人在行文中写明艳冠群芳的薛宝钗,是不是金陵十二钗中最优秀的姑娘?
谁敢否认这个观点,那就等于否认作者的原笔原意了。
于是问题来了,薛宝钗真的配得起艳冠群芳这个称号吗?
读者要是仔细分析,也许会得到否定的答案。
有一位友友曾经在我的评论区留言,薛宝钗凭什么艳冠群芳?金陵十二钗中,只有一个女人配得起艳冠群芳这4个字,这个女人就是贾元春。
我认为人家说的有道理。
《红楼梦》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是有高低、有尊卑的,金陵十二钗中配得起艳冠群芳4个字的,那只能是社会地位最高的贵妃娘娘贾元春。
在大观园群芳面前,贾元春是君,其他的女子都是臣。君臣有别,因此只有贾元春能当得起艳冠群芳这4个字。
至于薛大姑娘,在贾元春面前她同样是臣,这一点不会因为她是女主角就有任何改变的。
这个时候钗粉就会强调,宝钗的艳冠群芳,那是针对宝玉生日那天抽花名签的女子的。
在缩小的范围的前提下,薛宝钗同样没资格艳冠群芳。
什么叫艳冠群芳?
艳冠群芳,大体上指一个人在一个范围之内最优秀,这艳字,更多的是指家世家容貌,恐怕牵扯不上才华。
话又说回来,就算加上才华,薛宝钗也不是参加宝玉生日宴的姑娘中,公认最优秀的女子。
如果论家世,探春是荣国公的孙女;史湘云是小史侯家的姑娘;林黛玉是探花郎的女儿;李纨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她们中间随便挑出来一个,家世都比薛宝钗强多了。
薛宝钗是何家世?
虽是皇商,一应经济又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旧日的情分,户部挂个虚名,支领钱粮……
读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薛宝钗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皇商,我并不否认皇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因为薛蟠没有把皇商的地位接住,葫芦案之后薛蟠被死亡成了黑户,那薛家就算不得什么皇商,只是普通的商人。
而薛宝钗的地位要跟着哥哥走,薛蟠是个普通商人,薛大姑娘就是普通商人的妹妹。
薛宝钗之所以还能混贵族圈,她靠的是她母亲薛姨妈给带来的资源,人家薛姨妈的娘家王家,属于旧贵族。
可国人父系继承,决定薛宝钗的社会地位的,是她的爷爷、父亲、兄长,并不是她的母亲真正的贵族小姐薛姨妈。
论家世,薛宝钗别说高贵了,她就连普通都谈不上,甚至有些卑微。
薛宝钗凭什么艳冠群芳?
论容貌,薛宝钗是大观园群芳中最漂亮的那个吗?
我不提林黛玉,因为林黛玉和薛宝钗谁更漂亮?读者已经争论了几百年都没争论明白,我并不认为我有本事能将她们一分高下。
可作者本人有过这样的描写:
袭人笑道:“他们说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三姑娘看着怎么样?”探春道:“果然的话。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作者的本人描述,还有大观园群芳的总体评价,薛宝钗没有薛宝琴长得好看、没有宝琴更优秀。
那薛宝钗又凭什么艳冠群芳?
论才华,薛宝钗的哪方面才华比其他人高?
论管理才能,薛宝钗并不比李纨和探春更高,甚至格局和眼界要比李纨和探春低很多;
论文学才能,林黛玉是公认的诗仙,史湘云是有名的诗疯子,那宝钗呢?
宝钗的个人能力,最多和林黛玉史湘云并驾齐驱,谁也谈不上比谁更优秀。
薛宝钗凭什么艳冠群芳!
既然宝钗各方面都做不到艳冠群芳,偏偏她又抽到了牡丹花,这就能证明在作者或是在宝玉的心中,宝钗抽到的牡丹花签不是指那种: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象征着国色天香的女子。
而小说的行文也是如此,宝钗抽到的花签是牡丹不假,可花笺诗却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就有内涵了,在宝玉的心里宝钗究竟是什么?
就如文中所写,宝钗当然是牡丹,可同时,宝姐姐这朵被封建制度调教得无情的牡丹花,在宝玉的心里也是一头驴。
这时候,您先别急着怼我,宝钗命芳官唱的那首《赏花时》出自《邯郸记》,而邯郸记中的卢生,很明显对应着的就是贾宝玉。卢生的妻子,就是一头驴变的,那宝钗呢?
一.牡丹花薛宝钗
薛宝钗的花签诗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咱们先来看一下全诗说的是什么。
这句诗,出自罗隐的《牡丹花》。
似共东风利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浓华过此身!
就算牡丹无情,不能成为美人,就凭它的美丽的芳姿艳质也够人倾心喜爱了。
从全诗中读者可以看出,作者为宝钗选了这样一句诗,想要突出的并不是宝钗的品格,因为这首《牡丹花》中,其他的任意一句诗突出的都是品格,而只有这句诗中透露着的是无情。
而无情和冷,这是作者为薛宝钗做的一贯人设。
薛宝钗姓薛谐音雪,金簪雪里埋,雪多么冰冷的名字。
在此处,作者因为薛宝钗增添了一个无情的标签。
薛宝钗有情吗?
这正印证了那句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薛宝钗呢?薛宝钗内心中热情的火焰,全部都被她用冷香丸生生地压制住了。
这样的薛宝钗,表面上成了封建礼教教育出来的合格的淑女。可实际上呢?
宝钗是一个急功近利、精于算计、藐视生命的女子。
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就是应该让一个人明理、有道德、珍爱生命,这是教育的底线而不是高线。
可薛宝钗这样的表面上的淑女,却连教育的底线道德都达不到,那么她把自己雕琢成一个牡丹花般的学霸又怎么样?
还不是无情,连做人的基本素质都没有……
整个薛家人对薛宝钗的教育就是急功近利的,而薛宝钗本人呢?
薛宝钗本人也完全接受了这一套教育,什么是悲剧?
这就是一个大悲剧,很少有薛宝薛宝钗这样的人,自己把自己缝进一个悲剧的套子还一无所知。
作者悲悯这些人,同时也讽刺这些人!
牡丹是需要精心培养的,它不可能凌寒独自开悄悄地绽放,宝钗这种牡丹花从被培养出的那一天,就被人为地附加了悲剧因素。
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
宝钗是被家族精心教养教育出来的学霸,薛家教育宝钗是为了什么?
他们家不是为了让薛宝钗读书识礼,而是急功近利地想让宝钗出人头地。
凡仕宦名家之女,皆报名达部,以备选则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宝钗可以现成为公主郡主的伴读,然后她的半只脚就踏进了皇室,随便哪个皇妃王妃看中了她,她就能成为哪位皇子、王子的侧妃了。
她知识储备丰富,她从小学的就是宅斗的那一套,却藐视人世间最基本的公平与正义。
冯渊被薛蟠纵豪奴打死了,薛宝钗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答案是薛宝钗对此全不放在心上,一条人命对薛大姑娘来说仿佛并不重要,薛蟠是金陵一霸,那薛宝钗是什么?
薛宝钗就是金陵的黑牡丹,薛家这一家子人都冷血,完全不把底层人物的性命当回事儿。
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
被薛蟠打了的冯渊被抬回家后三日才死,这说明如果薛家有心有后悔之意,完全来得及聘请名医为冯渊治伤,那样冯渊大概率就能活下来。
读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能很明显的看出,薛家不止薛蟠一个人冷血无情,薛姨妈和薛宝钗也同样如此,对于那可怜的冯渊,他们谁也不管。
薛宝钗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我说她是黑牡丹错了吗?
公主、郡主的生母那都是人精,她们为自家女儿选伴读最看重的一点就是要品行端正。
而薛家人呢?
仅从葫芦案这一件事,谁能看出来整个薛家人都无德。
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
那薛宝钗待选这件事情被无限期搁置,也是读者意料之中的事了。
有钗粉为宝钗辩护过,说葫芦案发生的时候薛宝钗还是个小女孩,她没有办法管束薛蟠,这个锅不能由薛宝钗来背。
那请读者继续往下看,进了荣国府的薛宝钗,该如何展示她牡丹般的雍容华贵?
该如何把荣国府的芍药芙蓉都比下去?
荣国府还真有芍药芙蓉,憨湘云醉卧芍药䄄,花签是风露清愁的芙蓉林黛玉,这两个女孩还都和薛宝钗有竞争关系,不说其他的女孩,就只说宝钗在这两个女孩面前是如何艳冠群芳的?
答案很残酷,牡丹薛宝钗对芍药和芙蓉精于算计,那是除了利用就是打压。
当然,话又说回来,在表面上宝姐姐都赢了。
薛宝钗一进荣国府,就开始为自己打广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而宝钗比黛玉优秀,这样的广告是如何打出去的呢?
荣国府的人不会傻到主动去帮助薛宝钗做广告,薛宝钗也不好自己夸自己,这么傻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憨湘云。
在憨湘云的口中,表姐林黛玉的形象是这样的:
你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化、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制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
此时,先不讨论史湘云对林黛玉的形容是否准确,只说这些话一旦传到荣国府长辈的那里,荣国府的长辈会如何看待史湘云?
他们会赞美史湘云的豪爽吗?
他们会欣赏史湘云的娇憨吗?
不会的,他们只会觉得史湘云这孩子嘴里没有把门的,甚至有些缺心眼儿。
为什么林黛玉给史湘云留下的印象这么差其实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史湘云每一次给林黛玉差评,都能让荣国府的长辈更觉得史湘云不靠谱一次。
天长日久,在荣国府长辈的眼里,史湘云就成了一个铁憨憨。
而宝钗呢?
宝钗只需要让她的同伙袭人,在使史湘云面前,对湘云和林黛玉的关系煽风点火就可以了……
然后薛宝钗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她豁达大度林黛玉比不上她。
而史湘云总是刻薄林黛玉,大家就会喜欢她吗?
当然不会,连贾母对史湘云的感情都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把史湘云当成心尖儿,到越来越少提到她。
到了这个时候,在表面上,薛宝钗已经把芍药史湘云和芙蓉林黛玉都比下去了。
大家以为这样薛宝钗就可以罢手了吗?
如果薛宝钗就此罢手,她就不是黑牡丹了,人家是要彻底的艳冠群芳。
宝钗帮史湘云办了一场螃蟹宴,可这场螃蟹宴对贾母来说真是丢人丢大发了,难道堂堂史侯家的小姐,居然穷到了要靠别人赞助才能请客的地步了吗!
而宝钗呢?借着一场螃蟹宴,薛宝钗请到了包括国公夫人贾母在内荣国所有的豪门贵妇,这在外人看来,尤其是薛家混的商圈之人来看,宝钗已经是被荣国府娇养的牡丹花了,宝姑娘成为宝二奶奶那就是时间的问题……
这叫贾母会如何看待史湘云呢?连史湘云这种神经大条的人,都感觉到了贾母对她的冷落:
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来,你时常提着打发人接我去。
那一刻,宝钗完胜。
再看宝钗是如何对待芙蓉林黛玉的呢?
薛宝钗借史湘云的嘴,给林黛玉贴上了小性儿的标签,这个标签几百年了林黛玉都摘不掉。
论做广告的实力,薛宝钗完胜。
宝钗想如何解决掉,林黛玉这个阻碍她成为宝二奶奶的最大对手?
答案是薛宝钗下手残酷极了,她做了一个名声局,生生地要把林黛玉拉进去。
薛宝钗和林黛玉来往亲密,薛蟠去做生意带回来的礼物,薛宝钗送给林黛玉的要比送给别人的更好且加厚一倍,为什么?
答案都在这句话里:
宝钗笑道:“真个的,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
薛宝钗能做出金玉良姻,把她和贾宝玉硬扯在一起的广告,也能通过暗示他们家人对林黛玉好,把林黛玉和薛蟠硬扯起来。
薛宝钗这一招,够硬核、也够损!
宝钗把自己当成牡丹花,一心一意要把自己高嫁。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任何人都可用心机和城府让自己过得更好。
可问题是像宝钗一样的女孩,她们不能双标,一边自己求高嫁,另一边要把一个优秀的贵族少女,嫁给一个杀人在逃犯。
宝钗这一招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她高估了薛家人的影响力,对于荣国府来说,把林黛玉嫁给薛蟠,那是折了本的买卖是不可能的。
薛姨妈审时度势,直接拒绝了薛宝钗把林黛玉和薛蟠扯在一起的方案。
假设薛家是有影响的豪门大族,在薛宝钗的操作下,名声受损的林黛玉或许真的只能嫁给薛蟠了。
薛宝钗这种牡丹花,是不是够黑的!
薛宝钗为什么敢这么做?
因为从本质上宝姑娘是冷的,她是一个连生命都藐视的人,对于林黛玉这种便宜表妹,她是随时都能当成自己前进路上的垫脚石的。
当金钏儿死了的时候,读者可以第2次感觉到宝钗对生命的藐视。(第1次,是冯渊之死)
我对金钏儿的评价是她的确言行不当,可罪不至死,尤其是她同宝玉的关系,那是清清白白的。
可在愚蠢的王夫人的操作下,金钏儿的清白被毁,几百年之后,还有一些读者会认为金钏儿是真的对贾宝玉有意,只是还没找到机会下手而已……
到了此时,读者再看金钏儿投井的行为,似乎又能理解了为什么她要做这样悲壮的选择,因为这是她自证清白的唯一方式!
金钏儿的死因很复杂,涉及到腐朽豪门的内斗,说白了就是宅斗。可无论如何,金钏儿这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去了,其他人该给予同情和尊重。
荣国府其他的人也的确做到了:
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能在金钏死后,还利用她、羞辱她的,除了赵姨娘母子那就是薛宝钗了。
赵姨娘母子的口碑极差,读者可是都公认的,那一刻,薛宝钗对生命的藐视等同于赵姨娘母子,而薛宝钗的口碑却又极好,什么是悲剧?
这就是。
金钏儿已经死了,薛宝钗可以什么都不说为自己积口德,可是宝钗做不到,为了讨好王夫人,宝姑娘真的可以做到泯灭良心:
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边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对于丫鬟的生命,薛宝钗是藐视的,对于自己哥哥救命恩人的性命,薛宝钗同样是藐视的。
尤三姐死后,柳湘莲也跟着出家了……
这时候,读者在薛蟠的身上还能看到几分人味儿,在救命恩人柳湘莲失踪之后,他大哭几场,还带人尽全力去寻找。
这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尽到的义务!
可看薛宝钗呢?
薛宝钗多冷啊,对自己哥哥救命恩人的死活也是全部放在心上,柳湘莲如果真的死了,那对自家就没有用了,对自家没有用的人,宝姑娘能转脸就丢弃。
宝姑娘看到的,只是自家的利益: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依我说,不必为他们伤感。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那同伴去的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别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
在薛宝钗的眼里,薛蟠请伙计吃饭答谢的重要程度,是要高过柳湘莲的生命的。
那个时候柳湘莲对薛蟠的救命之恩,薛蟠的亲妹妹薛宝钗已经完全不当回事儿了!
藐视生命、人心厚黑到薛宝钗的程度,那已经是极品了,宝钗就是一种极品黑牡丹。
像薛宝钗这样的黑牡丹,反而在生活中活得最好,这是作者都无法理解的事情。当荣国府的整个圈子已经堕落到是非不分的时候,那么这个大家族,会落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就不奇怪了。
正照风月鉴薛宝钗是朵黑牡丹,反照风月鉴呢?
二.薛宝钗是一头驴
薛宝钗的光芒太盛,以至于很多读者都没有注意到,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真正重要的一个点其实是说贾宝玉的。这个点,就是芳官唱的那首《赏花时》:
翠凤毛翎扎帚叉,闲为仙人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高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在这段唱词中,扫落花的人是何仙姑。何仙姑将要正式位列仙班,因此她拜托吕洞宾选一个人来接替她的职务,她千叮万嘱,恳求吕洞宾不要误事。
而吕洞宾选择要度的那个扫花人是谁?
《赏花时》的这段故事出自《邯郸记》,《邯郸记》的故事简短来说,就是吕洞宾选择度卢生成仙。吕洞宾想让卢生看破红尘,总得有个过程,他送给了卢生一个磁枕,卢生就跳了进去。
然后呢?
卢生就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娶妻生子,被妻子的家族推着参加科考高中状元,之后飞黄腾达被人陷害,然后又峰回路转官拜宰相。
最后人到暮年,沉迷酒色,却还不忘看护子孙……
他死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梦,做梦之前店小二在煮小米饭,梦醒了饭还没煮熟,正是所谓的黄粱一梦!
《邯郸记》是卢生的一梦,《红楼梦》又何尝不是贾宝玉的一梦。
其实卢生和贾宝玉的人生经历,有着出奇的相似之处。
贾宝玉这位神瑛侍者,到人世间来就是来历劫的,他既然是来历劫的,就要看到人性中所有的丑恶之处。
风月宝鉴的正面,风月宝鉴的反面他都要看到。
如果他只看正面,荣国府是个花柳繁华之地;薛宝钗是个贤德之妻。
在荣国府败落之后,薛宝钗也会时刻监督着贾宝玉去考功名,渴望着宝玉成功之时能重振家族,也给自己带来凤冠霞佩。
倘若这么看,薛宝钗真是难得的贤德且忠贞之妻,她还真就做到对落魄的宝玉的不离不弃。
那宝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是否真的无情?
如果打开风月宝鉴的反面呢?
荣国府为什么会被抄家?
其实这一切都掌握在皇帝的手里,若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皇帝的贡献,有谁敢说自己能超过当年同皇帝一起打天下的宁荣二公!
可时移事易,荣国府面对的是太上皇和皇帝虎兕相争的局面,这个局面很难解,身为臣子的他们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秦可卿的计划,其实是贾府保全自己的最优解,可那些过惯了富贵生活的男人,怎么可能做到直接退出京都的圈子劳作、耕读呢!
荣国府就像一搜已经烂掉的大船,只能拼命的撑到哪天算哪天。
他们把贾元春献出去了,再把贾探春献出去了,后来还会献出林黛玉,只为能保住自己家族最后的繁华。
可皇帝是不会放过荣国府的,皇帝需要把蛋糕分给自己的人用以来对抗太上皇的人,蛋糕就那么大,曾经分给贾府的,皇帝要全部回收。
有个友友曾经在我的评论区留言,贾宝玉就算再有出息,荣国府抄家的时间点他也就20出头,他得为皇帝做出多大的贡献,才能说服皇帝不抄他的家!
答案异常残酷,贾宝玉什么都做不了,等待贾氏一族的,就是落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命运。
别说贾宝玉了,就算看上去异常能干的王子腾和小史侯史鼐,恐怕也只能接受家族败落的命运,他们什么都改变不了……
平心而论,荣国府的败落冤吗?
答案是不冤。
埋葬在荣国府权势之下的,有多少冤魂?
恐怕冯渊就是其中一个,他什么错都没犯,生活在红楼的时代,一个男子为自己买妾是合理的行为。
可偏偏他跟薛蟠相中了同一个女子,他就被薛蟠纵豪奴打死了,可怜的他死的时候才十八九岁。小说中的男主角贾宝玉,在十八九岁的时候,还是被家族千娇万宠的小少爷呢。
冯渊之死,薛蟠该不该受惩罚?
答案很简单薛蟠受惩罚理所应当,毕竟人命关天。
可这件事情执行起来巨难,谁让呆霸王薛蟠是金陵府四大家族的成员。四大家族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他三大家族的成员会眼睁睁地看着薛蟠受惩罚吗?
当然不会,在亲情这个扯不断的网中,贾政这个活得谨小慎微的腐儒,为薛蟠犯下了包庇的大错。
为了包庇薛蟠,贾政推荐了贾雨村任金陵府。然后呢?贾雨村也在荣国府认了宗,被贾氏一族当成了自家人。
贾雨村利欲熏心什么坏事都敢做,只因为贾赦看上了石呆子的扇子,为了搞到那几把古董级的扇子,他不惜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
贾雨村又和同样利益熏心的王子腾混在一起,天知道他们俩能做出什么样的坏事!
而贾雨村犯的这些错,最后通通都要算到贾政的头上,为了一个薛蟠,贾政要搭上自己的名誉和后半生!
当贾宝玉用风月宝鉴的反面照薛宝钗时,宝钗也绝不是那个举止周到处事圆融的贤妻形象。
宝钗一家都是宝玉历的劫,只有宝玉看清楚这一家的真实面目之后,他才会真正清醒。
书外,作者会体会到人生的真谛,知道人善美才是最应该歌颂的东西;
书内,宝玉会看破红尘,重新走回太虚幻境,做他的神瑛侍者。
《邯郸记》里,卢生的妻子崔氏是一头驴所变,那宝钗在风月宝鉴反面中的形象是什么?她大抵上也是一头驴。
钗粉不要污蔑我,薛宝钗是一头驴所变这可不是我说的,我没有这么大的脑洞,这是卢生的经历,也是宝玉眼里的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