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树东
本篇编辑 | 猫须
插图来源 |Clover Robin
离婚,对于一个习惯了讨好、总是充满愧疚感的抑郁期患者来说,谈何容易。在最糟糕的时候,我甚至想过,只要他肯离,我宁愿自己出去租房子,带着女儿净身出户。
但现实的拉锯是残酷的。最终,我们的财产这样分割:两套房子,旧房归女儿(监护权在我,实际由我管理),新房归他。那辆已还清贷款的十几万燃油车归他,而我,则带着10万元车贷,开走了我们新买的新能源汽车。他每月支付女儿生活费,直至她18岁。
这里有一个插曲,旧房购买时,他家出了10万,我家出了5万。为了省事,我做了担保。后来我们一起用住房公积金还贷。但在许多次争吵中,他提离婚时,都强硬地要求我“净身出户”,只能带走当初那5万。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上的霸凌?
我不知道其他郁友是否和我一样,在关系里总是那个讨好者。我们不会吵架,害怕任何冲突,这导致我们在所有关系中都处于下风,却把最锋利的刀刃对准自己,不停地自我攻击。明明权益受损,却不敢、也不懂如何去争取。
离婚前,我打电话问父亲的意见。他起初说:“只要你考虑好了就行。”结果仅仅过了一个晚上,他就气势汹汹地打来电话批评我,说离婚后的路太难了,我带着女儿肯定过不好。
这一次,我没有再沉默,没有再顺从。我握着电话,站起来,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地对他说:“爸,我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天,过得开心最重要!如果还是跟他在一起,我们永远不会有快乐的时刻。这是我的选择,后果,我自己负责!”
这句话,说给他听,更是说给我自己听。它标志着我与那个逆来顺受的旧我,正式告别。

如今,离婚一年过去了,我没有再去住过院。状态前所未有的稳定。我把这十八年用血泪换来的经验,总结为四个朴实却至关重要的妙招,希望能为你们点亮一盏小灯。
妙招一:谨遵医嘱,稳定基石——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我三次重度抑郁、三次躁狂发作,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都是自行停药。尤其是为了怀孕生男孩那几年,一次比一次难治,一次比一次凶险。但我每次都挺了过来,因为我最终都选择了回到医院的轨道上。药物起效,第一次用了两周,第二次四周,第三次六周。要有耐心。从住院时每天吃三次、每次四五片,到出院时一天十一片,再到现在稳定在每天三种、共八片。我的状态就像被一双专业的大手,从惊涛骇浪中,一步步引向了风平浪静的水域。记住:足量吃药,按时复诊,这是所有康复的物理基础,没有捷径。
妙招二:爱自己,是停止内耗的开始——从寻求认可到自我接纳
对我来说,每次抑郁来袭,我都会掉进同一个漩涡:“家里乱糟糟的,我不会收拾,我不配拥有一个整洁温馨的家,不配幸福。”家里人就会开始安慰,哄着我吃药。而每次躁狂袭来,我又会疯狂购物,有一次花了三千块报了一个自媒体写作班,结果发现是骗局。也多亏了躁狂期那股“无所不能”的超强自信和能量,我通过各种渠道硬是把钱全部成功要了回来。
现在,我明白了。我之所以反复发病,深层原因在于,我总想获得家人和外界的认可与接纳。我把自己价值的评判权,完全交给了别人。我从一开始,方向就错了。 真正需要转变的,是我对自己的态度。我要学习的,是像对待最好的朋友一样,无条件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也坦然接纳自己的缺点与局限。不做那个完美的、累死自己的“老好人”,就做一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会犯错也会努力的 “不完美的普通人” 。这就像心理学家布雷恩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中提到的,停止内耗,从接纳自己的敏感开始。而我,是停止内耗,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生病”开始。
妙招三:找到能“跳下去”的运动——在多巴胺中重塑身心
我尝试过很多“高大上”的运动。瑜伽、普拉提、爵士舞……这些室内的、对身材和协调性要求高、花费也不菲的运动,并没有让我品尝到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快乐,反而因为跟不上节奏,每次去上课都成了一件愁事。
直到我遇到了闺蜜,接触了“卷腹操”。它是在公园里跳的,队伍庞大,氛围特别热烈,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的课间操,简单、有活力、充满集体感。我一下子就爱上了。
刚开始时,我146斤(身高155cm),大腹便便,浑身浮肿,常年腰疼膝盖疼,面色蜡黄,眼神无光。卷腹这个核心动作,对我来说难如登天。但我坚持下来了。从2025年正月十五开始,跟随晚上的队伍跳,持续七个多月。又从五月初开始,加跳早晨场,也有四个多月了。
现在,我每天早晨五点闹钟一响就起床,晚上七点十分准时出门。一天两小时,我的体能变得超级棒!又喊又跳,直到最后一曲都激情澎湃,动作不走样。就在刚刚过去的三伏天,我瘦了15斤!整个人精神焕发,体态轻盈了,也敢照镜子了。街坊邻居和同事们见到我,都会惊叹:“呀!怎么瘦了这么多?还变好看了!”这种外在的正向反馈,又极大地强化了我内心的自信。运动,是性价比最高的自我投资。
妙招四:找一个无条件接纳你的盟友——用健康的关系滋养灵魂
这一点,我认为至关重要。我的盟友,是比我大11岁的闺蜜。她的二女儿和我闺女相差三天。我们在她们还是小婴儿时就因缘结识。她家离我家不到500米,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
去年暑假,她接触了卷腹操,瘦了十几斤,变化很大。今年,我成了她的同行者。每天早晨五点,我起不来,她就雷打不动地打电话叫我,从来不嫌麻烦。我因为药物副作用,刚开始的一两个月,早晨起来迷迷糊糊,浑身无力,只能跟在队伍后面轻轻比划。但晚上不一样,晚上我能量充沛,是队伍里最用力、喊得最响、出汗最多的那一个。
经过三个月早晚两小时的持续锻炼,我的皮肤变得白里透红,早上也充满劲头了,甚至敢站在第一排了!以前,摄像师的镜头从来不会扫到我,因为那时跳得确实不好看。但慢慢地,我的变化被看见了,摄像师开始主动为我拍摄跳操的视频。
闺蜜更把我拉进了她的家庭。我会开心地开车(她不会开车)带她回娘家,每次我们都大包小包。一回家,她就里里外外忙活,一刻不停。而我,也有自己的“绝活”——给她的妈妈按摩肩颈,每次都特别有存在感。大娘她知道我便秘,每次回她家,都给我塞几个自家种的无花果。自家的摘完了,她就去摘邻居家的送我,这让我受宠若惊。
我问闺蜜:“别人看到我都躲着走,怕我情绪不稳定,你怎么还跟我这么近?”
她哈哈大笑,说:“我从来没觉得你是个病人!谁要说你不好,我都跟她急。在我眼里,你一点问题都没有。不会收拾家、不会做饭,算你的短板?但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高高的,智商也高,老师安排的活儿,别人不会的你都会。咱们俩在一起,就是——我有高情商,你有高智商,加在一起,天下无敌了!哈哈哈哈……”
只有在她身边,我才能感受到那种被全然接纳、彻底放松的舒展。我和她有说不完的话,有时候笑得脸抽筋,眼皮睁不开,眼泪直流。我的朋友圈子也因为她而扩大,健身队里几个经常站在一起的朋友,一见面就说笑打闹,充满了精神活力,一点也不像四五十岁的人。
看着她孝顺父母、干活麻利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那个无法为母亲尽孝的遗憾,正在被她慢慢治愈和填补。是的,我现在从她身上学到的,将来都可以用在我爸爸身上。我确定,我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孝顺的女儿,而不是以前那个自怨自艾、认为自己对家庭毫无用处的人。
一段健康、温暖、无条件接纳的关系,拥有重新铺设你生命底色的巨大能量。

离婚四个月后,我动用了自己的存款,把那个充满了痛苦回忆的房子,彻底重新装修了。扔掉了那张曾被掐着脖子按在上面的旧沙发,换掉了13年来见证无数争吵和眼泪的大床、高低床、茶几、电视柜……全部焕然一新。
我还换了无霜冰箱,给没有空调的次卧安装了新空调,主卧的老旧空调也以旧换新,正好享受了国家的家电补贴政策。并且,我给女儿买了一辆漂亮的电动车,作为她新生活的礼物。
钱花光了,但心里是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开心。这个家里,从此再也找不到我被前夫掐住脖子、按在沙发上或床上的痛苦场景了。每一个角落,都是闺蜜陪我亲手挑选、布置的,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我和女儿,值得拥有一个干净、明亮、温暖的家。我们,配得上幸福快乐的人生。

2025年1月17日,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我和女儿起了个大早,调馅、和面、擀皮……我们亲手包了1000个带有“福”字的黄瓜鸡蛋馅水饺。
然后,我带着这些热气腾腾、饱含着祝福的水饺,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县心理康复医院四楼女病区。我把它们交到了医生和护士手里,请他们分给那里的病友们。
我没有进去,只是站在好好的住院大楼前。我知道,我的心意已经送达。我用这种最朴素、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与支持,完成了一场从 “受助者”到“助人者” 的身份转变。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当我有能力回馈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比接受帮助时,更深刻、更磅礴的力量。

回望这18年,像是在冰与火的地狱里轮回穿梭。我失去了健康、尊严、一段婚姻和对原生家庭的幻想。但最终,我寻回了最宝贵的东西——我自己。
那个真实的、不完美的、但坚韧的、值得被爱的自己。
我选择远离一切让我内耗、难过、伤心的人和事。我发誓,要好好爱自己。在40岁的这一年,我决定,重新把自己养一遍。用我喜欢的食物,我热爱的运动,我享受的友情,我向往的美丽,和我能给予的爱。
未来的五六十年,我选择,开心地过。
亲爱的郁友,我的故事很长,很重,充满了眼泪和伤痕。但我把它毫无保留地摊开在你面前,是想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黎明终会到来;无论伤痕多么深重,生命自有其不可思议的坚韧与光彩。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请你相信,你也能在废墟之上,亲手重建属于你的,温暖而光亮的人生。
我们,都可以。

备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文章中的分享,仅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