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一个山中的小县,其位置大致在今天杭州灵隐寺附近的山中。
使杭州从小县发展成为地区性大都会的重要契机,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
运河从扬州过江,终点到达钱塘江边,并从杭州向东延伸至绍兴、明州(唐朝时宁波的名称)。
因此,杭州往东可直达出海口。
相比之下,汉朝江南最重要的中心是吴(今苏州),杭州的地位远不及苏州。
西汉、东汉,乃至六朝时期,像王羲之这样的世家大族从建康迁徙,居住地也多在会稽(绍兴)一带,而跳过了杭州。
但是,杭州在隋唐五代时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五代时期,吴越政权选择杭州作为都城。
钱镠建立的吴越政权,虽然控制范围不大,主要在太湖以南地区,包括上海,曾短暂控制过福建的一部分,但其统治时期却对杭州的发展至关重要。
吴越政权尽量避免与中原地区发生冲突,无论哪个王朝更迭,都一律拥护,这为其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此外,吴越政权非常重视水利建设。
当时的军队一部分转化为水利兵,疏浚西湖,挖出湖底淤泥,修建钱塘江两岸的海塘。
这些海塘有效地防止了钱塘江潮水的倒灌,保障了杭州城区的安全和两岸农田的生产,并在海塘上修建闸门,防止咸水入侵。
同时,他们还疏通了太湖水系,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为杭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以及多种经济形态,如船商等副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越政权顺应历史潮流,在看到统一趋势不可避免后,钱镠的孙子主动归顺宋朝,使得宋朝和平接管政权,避免了战乱。
北宋时期,这一带的经济继续发展。
到北宋末年,已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指苏州、常州、无锡一带经济繁荣。
南宋时期,更是出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形容苏州和杭州的繁华。
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杭州通常并非中心。
即使在吴越国之后成为浙江省会,它也不可能成为全国性的中心。
直到北宋末年,金兵攻占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康王赵构南逃,最终选择杭州作为临时居所。
虽然一部分人主张建都建康(南京),但赵构为了偏安,最终选择在杭州建都,并称其为临安府或行在所,以示不忘北方故土。
南宋的实际法律首都仍为开封,但临安府这一“临时首都”的地位持续了一百多年,使杭州成为南宋的实际统治中心。
因此,杭州的建都历史相对较短,即使追溯到地区政权的首都,其历史也不长。
所以,五大古都并不包括杭州。
关于杭州是否为六大古都的说法,其最早的提出者可能是张其,后因杭州在近代发展,人们普遍接受这一说法,逐渐将杭州列入六大古都之列。
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杭州,其作为都城的历史主要是南宋时期。
杭州在历史上人口密集,加之战乱破坏,南宋时期的宫殿等建筑已多成遗址,不复存在。
现存的大部分建筑设施都是明清以后甚至近代的。
因此,杭州更大程度上是以文化、经济中心和名胜古迹(特别是西湖)而闻名。
我们以前所说的杭州,主要指杭州城。
而如今的杭州市是一个行政区划,包含了萧山、余姚等地区。
良渚遗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距今约5800年,文明的曙光在几个地方同时出现,良渚便是其中之一。
但需注意的是,“良渚文化遗址”指的并非良渚人后来居于此地的全部遗存,而良渚人自身,由于种种原因(科学家认为可能是海平面升高,海水倒灌),最终消失。
近年来,科学家在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身上发现了与良渚人相似的遗传因子,如果这一研究结果被证实,则意味着部分良渚人可能迁徙到了海上,成为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
此外,也有人根据语系分析,认为部分良渚人的后裔来到了中原地区,并将大禹治水的故事带到了中原。
对此,大家可以关注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之,至少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现在杭州的历史,特别是传统文化以及建都历史,可以追溯到良渚时期。
中华民族文明的核心起源于北方,而后向四方扩散,杭州的发展也是历次人口南迁与当地居民融合的结果。
关于杭州,今天就到这里。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