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即陈献章(1428年—1500年),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又号江门渔父,明广东新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和琴学家,是岭南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鸿儒,被后世尊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他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书画家,其学术思想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他强调独立思考和学贵知疑,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
陈白沙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他的书法得之于心,随笔点画,自成一家。陈白沙的诗歌脱略凡近,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其著作后被汇编为《白沙子全集》,其中包含了他的诗文、哲学随笔等。此外,还有《白沙语要》等探讨理学治学的哲学随笔传世。
柳渡月下承苕溪翁约赏中秋月于潮连 明 · 陈献章
年颜欲比苕溪老,酒盏同挥夜月圆。
来共主人秋半醉,更回杨柳渡头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描绘了他与友人苕溪翁相约在中秋之夜,潮连(地名,指江门市的潮连岛,位于西江上)共赏明月、饮酒作乐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闲适与友情的温馨。
首句“年颜欲比苕溪老”,以幽默而亲切的方式表达了自己与苕溪翁年岁相仿,仿佛可以与之比肩的感慨。这里的“欲比”并非真要比较谁老,而是借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强调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岁月的共鸣。
次句“酒盏同挥夜月圆”,直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欢聚场景。在明亮的月光下,两人举杯共饮,酒盏交错间,不仅传递了美酒,更传递了彼此的心意与祝福。这轮满月成为了他们友情的见证,让这一刻变得更加难忘。
第三句“来共主人秋半醉”,这里的“主人”可能指的是苕溪翁或是他们共同拜访的友人,也可能是泛指这次聚会的主人。在秋夜的凉爽与月光的照耀下,两人都已微醺,达到了“秋半醉”的状态,这种恰到好处的醉意让他们的心灵更加放松,交流更加畅快。
末句“更回杨柳渡头船”,则将画面从室内转向了室外,预示着聚会的结束与离别。在杨柳依依的渡口,他们将要乘船离去,但这份因赏月而生的友情与美好回忆却会永远留在心中。杨柳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但在这里,它也成为了他们友情的一个美好注脚,让离别带上了几分诗意与不舍。
溪桥晚立示诸郎 明 · 陈献章
溪边明月扫不去,竹下清风时一呼。
天与乃公供打睡,莫安桥板引樵渔。
首句“溪边明月扫不去”:这句话描绘了溪边明月的景象,明月高悬,其光辉洒满溪边,仿佛无法被扫去一般。这里以“扫不去”的明月,象征着自然界的恒常与美好,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次句“竹下清风时一呼”:接着,诗人将笔触转向竹下的清风。清风时而在竹林间穿梭,发出轻柔的呼声,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宜人,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与热爱。
三句“天与乃公供打睡”:这里的“乃公”是诗人的自称,带有一种自嘲或自谦的意味。诗人说天赐予他如此美好的环境,让他可以安心地打睡,这既是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也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写照。他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享受这份宁静与淡泊。
末句“莫安桥板引樵渔”:这句话是诗人对子孙或旁人的告诫。他告诫人们不要在溪桥上安装桥板,以免引来樵夫和渔夫。这实际上是对自然和谐的一种维护,也是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本真生活的体现。他希望人们能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要为了私利而破坏这份宁静与美好。
《溪桥晚立示诸郎》通过描绘溪边明月、竹下清风等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本真生活的态度。同时,诗人也通过末句的告诫,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维护和对子孙的期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次韵陈冷庵佥宪见寄 明 · 陈献章
五十四年居海滨,偷将水月洗心尘。
今朝偶得西江使,溟海犹堪把赠人。
首句“五十四年居海滨”: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陈献章在海滨居住的时间之久,或者是对自己长期隐居海滨生活的感慨。五十四年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可能寓含着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和对隐居生活的深刻体验。
次句“偷将水月洗心尘”:“水月”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象征清澈、高洁和超脱的境界。这里“偷将”二字,可能表达了诗人私下里、悄悄地利用水月来洗涤自己内心的尘埃和世俗的烦恼,追求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三句“今朝偶得西江使”:“西江使”可能指的是来自西江(可能是指珠江流域的西江,也可能有其他含义)的使者或友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某个偶然的时刻遇到了来自远方的友人或使者,为他带来了外界的消息或礼物。
末句“溟海犹堪把赠人”:“溟海”通常指大海或深邃的海洋,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广阔和深邃。“把赠人”则可能表示诗人愿意将自己内心的感悟、智慧或某种宝贵的东西赠予友人或使者。整句诗表达了诗人慷慨大方、乐于分享的精神境界。
题月溪卷 明 · 陈献章
月出东方白涨溪,溪翁行乐溪东西。
相思欲过隔溪去,南斗无光北斗低。
首句“月出东方白涨溪”:这句话描绘了月亮从东方升起,照耀着溪水,使得溪水看起来更加清澈明亮的景象。一个“白”字,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暗指了溪水因月光而泛起的银白色光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次句“溪翁行乐溪东西”:“溪翁”指的是居住在溪边的老人,也可能暗指诗人自己。这句诗描绘了溪翁(或诗人)在溪边东西行走,享受着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三句“相思欲过隔溪去”:这句诗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抒情。诗人在享受美景的同时,心中涌起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想要跨越溪水,去与友人相见,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
末句“南斗无光北斗低”:这句话运用了天象来烘托情感。南斗和北斗是古代星宿名,分别代表南方和北方的天空。在这里,“南斗无光北斗低”可能并不是实指天上的星象,而是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他望着天上的星辰,却感到自己与友人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仿佛连天上的星辰都在为他感到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