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成本是否可以统一纳入医保,相关陪护标准的完善进度等,都影响到社会对该模式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来源:诊锁界综合
编辑:南翼
无陪护病房模式
2017年起,厦心医院开始探索“无陪护”模式,是国内较早实施全院“无陪护”管理的公立医院。“无陪护”病房,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图/厦心医院视频截图
国内医院有两种开展方式,一种是患者入院后的一切护理内容,包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照护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另一种是以取消患者自带陪护为前提,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需求留陪,但陪而不护,由护士或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护理服务。
近几年,福建、浙江多地在继续推进“无陪护”病房试点。福建省卫健委等2022年发文,确定全省“无陪护”试点医院17家,试点病区107个,并建议护理员由试点医院统一聘用,或引入第三方提供服务。福建省卫健委要求,医院依据试点病区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护理员,设置二班制或三班制,以“一对多”模式提供服务。2024年以来,“无陪护”病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至福建所有三级医院,并延伸至二级公立医院。
目前,试点医院出于成本考虑,多采用与第三方陪护公司合作的模式。在厦心医院,一名护理员大约需要看护3—5间病房,每间病房有2—3名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动态调整护理员配置。
福建、浙江、天津等地部分医院的“无陪护”病房引发热议,这一模式能否满足患者的照护需求,又能否在全国推广?
“无陪护”病房成新“药方”?
“无陪护”病房并非新模式。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提出“不依赖家属或家属聘护工照顾患者”。此后,国内医院曾掀起探索“无陪护”的热潮。
某第三方陪护公司在采访中提到,“今天‘无陪护’模式成为社会热点,是因为民众对医院陪护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满足——请护工又贵服务又不一定好,于是‘无陪护’病房成了一个‘药方’”。在医疗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国内公立医院于2003年前后开启扩张潮。但医院护理队伍一直严重短缺。2022年底,中国的医护比为1:1.18。相比之下,早在十几年前,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医护比均超过1:4。
与此同时,国内护工普遍年龄较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提供1对1服务的护工价格是240元—350元/天。目前,不少公立医院与陪护公司的合作逐渐规范,公司通过医院公开招标后,给医院缴纳管理费,旗下护工进驻病房,为有意愿的患者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但护工在院内拉帮结派、哄抬价格、挑选病人等乱象仍然存在,甚至出现“黑护工”虐待患者的情况。
“无陪护”模式重塑了病房秩序。病房只有患者和医护人员,医院的整体管理成本也随之降低,同时,人员的缩减还减少了院内感染发生。在效率上,职业医护搭配智能化的医疗系统,如自动监测病患生命体征、实现远程医疗服务等,无陪护病房也能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常规的监控和管理任务则由智能系统完成,医生和护士则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处理复杂和紧急的医疗状况。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到,从需求来看,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下,老年人住院照顾不得不依赖市场,但目前市场管理混乱,患者住院环境也很糟糕。护理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要么由医院解决,或医院联合第三方解决。“‘无陪护’病房这样集约化的护理方式,对医院、患者、家属、护工管理等都有好处。”
实际运用的支付担忧与阶段探索
市场需求确实存在,但并不是所有医院的“无陪护”施行过程都非常顺利。公众担忧的核心在于,医院提供的照护服务,能不能达到患者及家属预期。尤其是面对重症患者的即时照护,以及紧急情况下无法与家属达到迅速沟通易引发医患纠纷。
目前,多家医院试点推行“无陪护”模式时,会按病情和自理能力对患者分类。厦心医院将陪护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严重或自理能力差的患者;二级护理面向病情稳定仍需卧床或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三级护理免费,针对症状轻、自理能力强的患者。
▲“无陪护”病房不同照护等级服务内容表格
在质量把控上,厦心医院与陪护公司对护理员实行双重监管:医院护理部制订培训计划,陪护公司根据计划培训护理员,师资包括医院护士和培训师。护理员正式工作后,其工作质量由医院护理部和公司监管,每天、每周、每月进行打分。
提升陪护服务的关键,在于提高护士与护理员的配合度。厦心医院的每个科室,医院护理部只安排一名资深护士,投入少部分精力在“无陪护”的管理,医院通过“管好钱袋子”,约束公司服务。据介绍,每个月底,医院保障部依据护理员的考勤、工作质量情况,将医疗服务费款项发放给第三方陪护公司,公司再根据护理员的表现发放工资。
另外,用的何种支付方式,在推广“无陪护”病房的过程中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厦门“无陪护”病房收费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患者自费,厦心医院按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最初设定一级护理150元/天,二级护理100元/天,患者与陪护公司签合同。近两年,该医院将一、二级护理费各上调20元/天,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无陪护”服务只要花费800多元。
但自费模式非常考验医院的专业水准,科室资源与特殊优势都会大大影响患者在自费项目上的选择。厦心医院在心内科、心外科技术领先,CMI值(衡量医院收治病种复杂程度和治疗难度的指标)连续5年位列全国第二,患者对该医院的医疗需求更高,病种对专业陪护的需求也较高。相比之下,一些医院因医疗水平不足或位置偏远,难以吸引患者,“无陪护”模式更容易造成患者流失。
第二种模式则是“财政、医保、患者各负担一点”。收费标准根据生活自理能力分为100元、160元、230元(不同地区系数不同)三档,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整体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个人先行自付30%,其余70%可按照基本医保规定支付。今年3月,厦医附属二院成为厦门首家“无陪护”模式入医保的医院。
就目前的情况看,“无陪护”病房要从探索阶段走向大面积推广,仍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多位受访专家强调,现阶段,并非鼓励所有医院都推行“无陪护”病房。可以考虑从骨科、神经科等专业护理需求高的科室病房开始试点。加上各地经济、人口、老龄化状况不同,建议“无陪护”病房从老龄化严重的大城市三级及以上医院开始起步,医院根据条件自愿试点。
/ END /
// 本文来源:诊锁界综合
❖ 慎重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图中图片基于CC0协议,已获取授权,如有疑问请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