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北京胜迹:皇城入口、哈德门与前门

帝梦聊历史 2024-01-28 12:08:34
以上照片大致拍摄于1892年,拍摄者为晚清担任中国海关福州和宁波的税务司美国人 Edward Bangs Drew(杜德维),图一为笔记封面。 图二:北京城外,黄寺,或称黄庙 黄寺位于安定门外黄寺大街,修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当时称之为西黄寺。因为在西黄寺之东,早在清顺治年间就建有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称之为东黄寺,因此清人常常把这两座寺院叫作“双黄寺”。 图三:北京大钟寺,或称觉生寺 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天正式获赐名觉生寺,现时觉生寺山门的“ 敕建觉生寺”匾额乃由雍正帝御笔手书。根据雍正帝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立的《敕建觉生寺碑文》记载,雍正帝选址西直门外曾家庄(今海淀区内)建寺,乃在于该处高朗千爽,林木佳茂,而且“右隔尘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适宜用作“寂静清修之地”。该碑文又记载,雍正帝有云“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是故雍正帝为寺庙取名觉生寺,希望借佛寺“振其大觉之道, 达夫正觉之旨”。 图四:北京,皇城,寺庙 图五:北京,皇城,景山 元代这里有座小土丘,名叫青山,属于元大内后苑的范围。明代在北京修建皇宫时,曾在这里堆过煤,所以又称煤山。 图六:北京城墙顶 图七:北京,通往哈德门的街道 即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海岱门”,因元代哈达王府建在崇文门内。《日下旧闻考》引(晰津志》说:“哈达大王府在门内, 因名之。”哈达大王为何许人,已不可考。“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大"“哈德”,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有哈德门牌香烟。 图八:北京,京杭大运河和英国公使馆 图九: 北京故宫入口 图十:北京,鞑靼门,前门 明朝时,北京外城套着内城,内城套着紫禁城的格局就已奠定。清朝定都北京以后,于顺治五年颁布规定,只允许满、蒙、汉八旗官兵及其眷属居住内存,拱卫皇帝,其他人则一律则徙城南,即崇文面料、正阳、宣武门外居住。由于这种隔离制度,当时来经的外国使节,都习惯称内城为“鞑靼城”,称外成为“汉人城”,直到一个半世纪后的道光年间,这种人为界限才被慢慢打破。

0 阅读:5
帝梦聊历史

帝梦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